第953章 科场惩弊(2 / 2)
僵持间,耶律楚材赶到。他对着亲信道:“萧将军要见王状元,你们敢拦?” 亲信见耶律楚材来了,不敢再拦,只能让开道路。耶律楚材对王恂道:“别怕,有证据在,萧将军会公正处置。” 王恂点头,跟着耶律楚材走进白虎殿。
此时,合丹王也得知了消息,急匆匆赶来白虎殿,想 “抢先辩解”。他刚进门,就对萧虎道:“将军,王恂诬告塔海,定是嫉妒蒙古子弟,想偏袒汉人!” 萧虎却没理他,对王恂道:“你说塔海舞弊,证据呢?”
王恂将供词、原卷、木牌一一呈上:“将军请看,这是门房和巴图的供词,承认塔海让他们优先传递、篡改答卷;这是原卷,里面夹着合丹王给的木牌,作为标记;这是誊录卷与草稿的对比,篡改痕迹明显。” 萧虎拿起木牌,指尖摩挲着 “草原” 二字,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合丹王还想狡辩:“这木牌不是我的,是塔海自己弄的!帖木儿台是真有本事,才考得好!” 王恂立刻道:“将军,可传帖木儿台来对质,让他当场写‘南北商路如何通’的策论,便知真假。” 合丹王脸色一变 —— 他知道帖木儿台的水平,根本写不出像样的策论,只能闭口不言。
萧虎看着合丹王,声音冰冷:“合丹王,科场是选贤的地方,不是你徇私的地方。你若再插手,休怪我不客气。” 合丹王不敢再说话,只能站在一旁,心里又气又怕 —— 他没想到,王恂竟真的拿到了证据。
萧虎仔细查看每一份证据,眉头越皱越紧。他先看了门房的供词,上面详细写了 “优先收卷、十两银子” 的细节,按手印的地方还带着墨渍 —— 显然是仓促间按的,可信度高;再看巴图的供词,里面写了 “篡改策论、画狼纹” 的过程,与原卷上的痕迹完全吻合;最后拿起原卷与草稿对比,帖木儿台的草稿错漏连篇,原卷却通顺流畅,甚至有超出他水平的引经据典,舞弊事实一目了然。
“塔海可知罪?” 萧虎的声音在白虎殿回荡,带着威严的压迫感。殿外的虎卫营士兵听到声音,都握紧了长戟 —— 他们知道,将军动怒了。
耶律楚材躬身道:“塔海身为主考官,公然舞弊,不仅辜负朝廷信任,还会让江南士子失望,动摇民心。若不严惩,以后科场再无公平可言。” 王恂也道:“将军,虎榜是大元的脸面,容不得鼠辈玷污。若放过塔海,江南士子会觉得中都的科举只是摆设,再也不会来应考了。”
萧虎点了点头,对李默道:“传塔海、帖木儿台来白虎殿,当众对质。” 李默应声而去,心里暗道:“将军这是要借此事立威,既整顿科场,又敲打合丹王,一举两得。” 他跟着萧虎多年,最懂萧虎的权谋 —— 严惩塔海,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巩固双廷共治的根基,让汉臣和江南士子相信,大元的科举是真的 “选贤任能”。
合丹王站在一旁,看着萧虎的脸色,心里渐渐没了底。他想为塔海求情,却又怕触怒萧虎,只能在心里祈祷 “塔海别把自己供出来”。可他心里清楚,证据确凿,塔海怕是难逃一死。
萧虎在白虎殿踱步,心里自有盘算。当前大元刚吸纳江南士子,若科场舞弊不惩,会让江南百姓觉得 “元人只护自己人”,之前的龙虎榜、双廷共治都会沦为笑柄;而塔海是合丹王的人,严惩塔海,也能敲打合丹王 —— 近期合丹王在草原有些骄纵,多次推脱助耕任务,正好借此事让他收敛。
“将军,” 耶律楚材看出了萧虎的心思,低声道,“处置塔海时,需‘公开公正’,让百姓都看到,大元科场无特权,这样才能安江南士子的心。” 萧虎点头:“我意已决,斩塔海,废帖木儿台的考生资格,公示证据,以儆效尤。”
他还想到了后续的科场整顿:“让王恂牵头,修订《科场规条》,完善弥封誊录制度,以后考官需‘双廷各半’,蒙古考官与汉考官互相监督,避免再出舞弊之事。” 这既能让王恂发挥公正的优势,又能体现 “双廷共治”,一举两得。
李默回来禀报:“塔海和帖木儿台已带到,就在殿外。” 萧虎道:“传他们进来。” 塔海走进殿,见证据都摆在案上,立刻跪了下来,哭着道:“将军饶命!是合丹王逼我的,我不敢不从啊!” 合丹王一听,急道:“你胡说!我什么时候逼你了?” 两人当场争执起来,殿内一片混乱。
萧虎拍了拍案,声音陡然提高:“够了!塔海,你身为考官,贪赃枉法,不管是谁逼你,都罪该万死;合丹王,你纵容侄子舞弊,若再插手科场,我定不轻饶!” 合丹王吓得一哆嗦,再也不敢说话。
萧虎决定在白虎殿外公开处置,让百姓和考生都看到 “科场无特权”。消息传开,中都的百姓、贡院的考生都涌到白虎殿外,围得水泄不通。张老汉带着热茶,挤在人群前:“听说塔海舞弊,萧将军要严惩,咱们得看看,大元是不是真的公平。”
塔海和帖木儿台被押到殿外的高台上,证据被一一展示:木牌、供词、原卷与草稿的对比。耶律楚材站在高台上,向百姓宣读舞弊事实:“塔海收受贿赂,篡改答卷;帖木儿台凭借贵族身份,妄图蒙混过关 —— 此等行为,玷污虎榜,动摇国本!”
百姓们听后,纷纷议论:“原来蒙古贵族也会舞弊,还好被王状元查出来了!” “萧将军若不严惩,以后谁还敢来中都应考?” 江南士子们也松了口气,吴焕对柳清道:“看来中都的科举,真的讲公平。”
萧虎站在高台上,声音传遍广场:“虎榜求贤,为的是治世安邦,容不得鼠辈徇私舞弊!塔海身为主考官,知法犯法,斩立决;帖木儿台滥用特权,废除考生资格,永不得应考!” 虎卫营士兵齐声应诺,将塔海押到刑场 —— 片刻后,斩刑完成,刑官拿着塔海的首级禀报:“斩讫!”
合丹王站在人群后,看着这一幕,脸色惨白 —— 他知道,萧虎这是在警告他,以后再不敢轻易干预科场。帖木儿台则吓得瘫在地上,嘴里喃喃道:“我再也不敢了……”
处置完毕,萧虎对百姓道:“以后科场,无论蒙古人还是汉人,若有舞弊,一律严惩不贷!大元的虎榜,只认真本事,不认特权!” 百姓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张老汉的热茶洒了都没察觉,嘴里喊着:“萧将军圣明!”
处置塔海的次日,萧虎下旨:由王恂牵头,修订《科场规条》,新增 “考官双廷互监”“弥封誊录全程记录”“舞弊连坐” 三条新规 —— 蒙古考官与汉考官各占一半,互相监督;誊录、对读需全程记录,每一步都要有两人以上签字;若考官舞弊,其举荐人也要受罚。
王恂接到旨意后,立刻着手修订。他邀请耶律楚材、周显、帖木儿(草原总管)共同商议,确保新规 “兼顾双廷,不偏不倚”。比如 “考官双廷互监”,规定蒙古考官负责蒙古科的初评,汉考官负责复核,反之亦然;“弥封誊录” 则要求原卷与誊录卷都加盖双廷印章,防止篡改。
江南士子们得知后,都安心备考。吴焕将《江南水利图》重新整理,准备在下次考试中献上;柳清则开始撰写 “江南书院计划”,想为南北文脉通做贡献。张景明的书坊里,《科场规条》的抄本卖得脱销,江南来的商人买了几十份,说要 “带回江南,让更多士子知道中都的科举公平”。
合丹王经此一事,也收敛了许多。他不再干预科场,还主动让草原千户配合江南助耕 —— 他知道,萧虎的威严不可违,再闹事,只会自取其辱。帖木儿台则被合丹王带回草原,罚他去牧群里当牧民,“好好学学什么是规矩”。
至元四十四年秋末,修订后的《科场规条》正式颁布,贴在中都的大街小巷。王恂站在朱雀街的公告栏前,看着规条上的 “双廷互监、公平取士”,心里很是欣慰 —— 他知道,这次惩弊,不仅清肃了科场,更巩固了大元的民心,为双廷共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冬日的中都,虽寒冷却充满希望。江南士子们在贡院旁的客栈里埋头苦读,蒙古子弟也开始认真备考,没人再敢提 “特权” 二字。白虎殿外的高台上,塔海的首级曾摆放一日,如今已换成《科场规条》的石刻 —— 这石刻像一座警钟,提醒着每一个来中都的人:大元的虎榜,只认真才,不认权贵;大元的治世,只讲公平,不讲特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