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诸王核牧(1 / 2)
1037 章:诸王核牧(至元四十六年夏察合台、弘吉剌部领主主动核查牧群限额)
察合台部主帐内,阿鲁忽领主正摩挲着案上的 “草原舆图”—— 图中用墨笔标注着察合台部与元廷的草场分界,边缘处 “超占三百顷” 的朱批已有些褪色。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亲信领主合撒儿掀帘而入,手中攥着一封褶皱的文书,额间满是汗珠:“领主!阿里不哥部出事了 —— 因瞒报马群、私占草场,那拉珠尔将军暂夺其半数草场,要等遵令三年才返还!” 阿鲁忽猛地抬头,手中的舆图滑落案角,他一把抓过文书,目光扫过 “夺半数草场”“代管三年” 字样,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阿里不哥…… 竟真被问责了?他上半年才服软,怎么还敢瞒报?”
合撒儿喘着气,补充道:“不止瞒报,还纵容激进派砸印模、惊马群,三罪叠加。现在草原上都在传,那拉珠尔将军还拿乃蛮部当例子,说遵令的能拿回草场,还能得赏赐,违令的绝不姑息。咱们部…… 咱们部去年申报牧群五万匹,可实际核计怕是要多一万五千匹,超限额不少啊!” 阿鲁忽走到帐帘旁,望着远处牧群 —— 数千匹壮马正在草场啃食,马倌们牵着马绳来回巡视,可这繁荣景象下,藏着超限额的隐患。他低声道:“元廷这是拿阿里不哥立威,下一个可能就是咱们。若等中央派人来查,恐怕不止夺草场那么简单。”
帐外,长老帖木儿(保守派)听闻消息,匆匆赶来:“领主,绝不能主动核查!咱们部与元廷素有草场划界纠纷,主动报超限额,元廷定会借机施压,说不定还会收回之前的封地!不如像阿里不哥那样,先瞒着,等中央追问再说。” 阿鲁忽却摇头:“阿里不哥就是例子,瞒报只会更糟。乃蛮部主动遵令,现在草场比之前还多;阿里不哥瞒报,丢了半数草场。咱们若主动核查,如实上报,元廷或许会从轻,至少不会像阿里不哥那样重罚。” 他看向合撒儿:“去,把牧群登记册和量天尺找来,再传我令,让各马倌头领来主帐议事,今日便启动自查。”
合撒儿领命而去,帖木儿仍在劝阻:“领主,咱们部的牧群是部落的根基,超限额清退,部民会有怨言,骑士战马也会不足!” 阿鲁忽转身,语气坚定:“不清退才会亡部!阿里不哥的部民现在领不到足够的牧草,日子过得艰难;乃蛮部清退后,有青稞补贴,草场也在修复,部民过得安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你若再阻,便是害了部落。” 帖木儿看着阿鲁忽决绝的神色,知道再劝无用,只能躬身退到一旁,心中却仍有不甘。
未时过半,各马倌头领已聚集在主帐外,手中捧着各自的牧群记录。阿鲁忽拿着量天尺,走出帐外,高声道:“今日召集诸位,是要自查牧群限额 —— 阿里不哥部因瞒报被夺半数草场,咱们不能重蹈覆辙。从今日起,按元廷量牧令,逐群核查,如实登记,超限额的咱们主动清退,争取元廷从轻处置。谁若敢瞒报,按部落规矩严惩!” 马倌们闻言,虽有惊讶,却无人敢反对 —— 阿里不哥的下场就在眼前,没人愿意拿部落的命运冒险。察合台部的主动核查,在阿里不哥问责的余波中,悄然启动。
弘吉剌部的消息传递,比察合台部更迅速 —— 作为元代 “驸马世系” 宗藩(《元史?弘吉剌传》载 “弘吉剌氏世尚公主,为元廷姻亲,封王爵,享特殊礼遇”),其主帐与元廷驿站仅隔百里,阿里不哥被问责的消息,当日便由驿站官传到领主斡罗陈耳中。
斡罗陈此时正与驸马帖木儿(娶元廷公主)商议 “秋季牧群迁徙” 事宜,驿站官塔塔尔(此前参与阿里不哥部驿站用马交接)手持文书闯入:“领主,驸马爷,大事不好!阿里不哥部因瞒报马群、私占草场,被那拉珠尔将军暂夺半数草场,代管三年!” 斡罗陈手中的迁徙计划册 “啪” 地掉在案上,驸马帖木儿也猛地站起:“竟有此事?阿里不哥上半年才配合烙印,怎么还敢瞒报?”
塔塔尔递上文书,补充道:“阿里不哥瞒报一万二千匹,还纵容激进派骚动,三罪叠加。现在元廷已将他的案例抄发给各宗藩,说‘主动遵令者免惩,被动查出者重罚’。咱们弘吉剌部与元廷有姻亲之谊,若被查出超限额,不仅丢面子,还可能影响驸马府与元廷的关系,甚至失去青稞补贴和草场赏赐。” 斡罗陈拿起文书,仔细阅读,手指在 “主动核查可酌情减免清退” 字样上反复摩挲 —— 弘吉剌部虽与元廷亲厚,却也超限额牧群约八千匹,若不主动处置,后果难料。
驸马帖木儿深知与元廷关系的重要性,道:“斡罗陈,咱们不能等!弘吉剌部靠元廷姻亲才得诸多礼遇,若因牧群瞒报失了元廷信任,之前的赏赐、封地都可能被收回。阿里不哥就是警示,咱们必须主动核查,如实上报,还要做得比其他部落更好,才能保住这份情谊。” 他提议:“立刻调阅去年的量牧册,找元廷派来的实务官答里台协助,他熟悉元廷量牧令,能帮咱们规范核查流程,还能向元廷传递咱们的诚意。”
斡罗陈点头,立刻下令:“传我令,召各部落长老、马倌头领前来议事;让实务官答里台带上量天尺和牧群登记册,即刻来主帐;再派使者去元廷驿站,告知塔塔尔官,弘吉剌部将主动核查牧群,请求中央后续派官核验。” 驿站官塔塔尔笑道:“领主英明!您主动核查,元廷定会高兴,说不定还会赏赐更多青稞和牧草种子。” 斡罗陈看着帐外忙碌的侍从,心中明白,弘吉剌部的主动核查,不仅是遵令,更是维护与元廷姻亲关系的关键一步 —— 这步走好了,部落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察合台部的核查筹备,围绕 “厘清底数、平衡利益” 展开。阿鲁忽让合撒儿带着实务官,先整理 “历年牧群申报册” 与 “草场丈量记录”—— 去年申报牧群五万匹,草场承载量四万五千匹,超限额五千匹;可马倌私下记录显示,实际牧群达六万五千匹,超限额两万匹,其中一万五千匹是未登记的小马驹与壮马,被藏在西部未核草场。
“竟瞒报这么多?” 阿鲁忽看着整理后的册子,脸色凝重,“这些马倌胆子太大,竟敢私藏牧群,若被元廷查出,咱们部怕是要比阿里不哥还惨。” 合撒儿道:“领主,马倌们也是怕清退影响生计,西部草场又偏僻,元廷之前没核查过,才敢藏马。现在咱们主动查,得先稳住他们,别让他们恐慌逃跑,甚至煽动部民。”
阿鲁忽与长老们商议后,制定 “核查三原则”:一是 “如实登记不追责”,马倌主动上报私藏牧群,不追究之前的瞒报责任;二是 “分期清退保民生”,超限额的两万匹,分三年清退,第一年清退五千匹,多为老弱马;三是 “配合核查给补贴”,参与核查的马倌,每月增发一斤青稞,直至清退完成。长老合撒儿(支持派)道:“这三原则既保了元廷规制,又护了部民生计,马倌们应该会配合。”
量具与人员筹备也同步推进。阿鲁忽让人将部中仅有的两把量天尺找出来,由实务官校准 —— 用标准步弓核对,确保误差不超过半分;还挑选了二十名熟悉牧群的老马倌,组成 “核查队”,每人配备 “牧群登记牌”,牌上标注 “区域、马数、特征”,便于现场记录。老马倌帖木儿(非保守长老)道:“领主,西部草场的马群我熟,藏马的地方我都知道,我带核查队去,定能把所有马都核出来。” 阿鲁忽点头:“好,就由你带队,记住,要如实登记,不能再瞒报。”
筹备的最后一步,是安抚部民。阿鲁忽让人在各毡房区张贴 “核查告示”,写明 “主动核查是为避免重蹈阿里不哥覆辙,清退只涉及超限额牧群,私马与代养马优先保留,朝廷还会发放青稞补贴”。老牧民速不台(与阿里不哥部同名,非同一人)看到告示,对身旁的部民道:“阿里不哥部的惨状咱们都听说了,领主主动核查是为咱们好,不然丢了草场,咱们连马都没得放。” 部民们纷纷点头,原本的紧张情绪,渐渐被理解取代。
弘吉剌部的核查筹备,因有元廷实务官协助,更显规范。实务官答里台(元廷派往弘吉剌部的常驻实务官)带着 “元廷量牧规范册”,逐一讲解核查流程:“按《大元通制?马政》,核查需分‘草场重测、牧群分类、限额核算、清退计划’四步,每一步都要记录在案,由领主、长老、马倌共同签字,确保透明可查。” 斡罗陈与驸马帖木儿认真倾听,不时提问:“答里台官,超限额的牧群,若申请分期清退,元廷一般会给多长时间?” 答里台道:“按惯例,亲厚宗藩可申请三年,弘吉剌部与元廷有姻亲,若如实上报,或许可放宽至四年,还能申请青稞补贴。”
量天尺与登记册的筹备格外细致。答里台带来了元廷工部监制的新量天尺,比弘吉剌部原有的更精准,他亲自校准:“这把尺每三年由工部核验,误差不超过半分,用来重测草场,确保承载量核算准确。” 登记册则按元廷格式制作,分为 “私马、代养马、幼马、老弱马” 四栏,每栏标注 “户主、数量、特征、是否超限额”,便于后续上报中央。
马倌的培训也同步进行。答里台对马倌们道:“核查时要逐群点数,幼马每两匹折一匹成年马,老弱马若健康可留,病马需单独登记,由兽医诊治后再定是否清退。不准漏数、不准瞒报,不然不仅你们会被追责,领主和部落也会受影响。” 一名年轻马倌问:“答里台官,我家有三匹私马,算不算超限额?” 答里台笑道:“按元廷规定,每户可保留五匹私马,你家三匹,不仅不超,还能申请多留一匹,只要如实登记就行。” 马倌们闻言,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
驸马帖木儿还提议 “邀请中央驿站官监督”:“让塔塔尔官参与核查,既能向元廷证明咱们的诚意,又能避免后续中央核查时出现异议。” 斡罗陈立刻派使者去驿站,塔塔尔官欣然同意:“我明日便带两名驿站马倌前来,协助核查,也为元廷传递真实情况。” 弘吉剌部的筹备,每一步都围绕 “合规、透明、示好元廷” 展开,既体现了姻亲宗藩的特殊地位,也展现了他们对元廷规制的重视 —— 这种细致筹备,为后续核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察合台部的核查启动,从西部未核草场开始 —— 这里是私藏牧群的主要区域,由老马倌帖木儿带队,阿鲁忽与合撒儿亲自随行。西部草场多山丘,牧草丰茂,却因偏僻,此前从未被元廷核查过。马倌帖木儿指着一处山坳:“领主,那里藏着五千匹壮马,是去年冬天偷偷从主草场移过来的,马倌们怕清退,一直没上报。”
阿鲁忽走进山坳,果然看到数千匹壮马正在啃食牧草,马倌们看到领主前来,纷纷跪地:“领主,我们不是故意瞒报,是怕清退了没马放牧,部民会挨饿。” 阿鲁忽扶起他们,道:“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可瞒报只会像阿里不哥那样,丢了草场,反而害了部民。现在主动核查,如实上报,元廷会从轻处置,咱们还能申请分期清退,保留足够的牧群。” 他让实务官开始登记:“每一匹马都要记清楚,特征、年龄、户主,不准漏,也不准多报。”
实务官们拿着登记册,逐匹核对 —— 黑色壮马三百匹,户主为马倌巴特尔;棕色幼马两百匹,折一百匹成年马,户主为老牧民速不台…… 每登记完一群,就让马倌和长老签字确认。合撒儿看着登记册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对阿鲁忽道:“领主,西部草场已核出一万匹超限额牧群,加上主草场的一万匹,总共两万匹,比之前预估的还多。” 阿鲁忽点头:“没关系,如实记,超得越多,越要主动报,才能显咱们的诚意。”
核查中也遇到了抵触 —— 马倌帖木儿(保守长老的侄子)藏了两千匹幼马,不愿上报,还煽动其他马倌:“咱们把幼马藏起来,元廷查不到,就不用清退了!领主是被元廷吓怕了,咱们不能跟着吃亏!” 阿鲁忽得知后,没有立刻惩罚,而是找到他,带着他去看阿里不哥部的方向:“你看,阿里不哥部的草场现在一半被虎卫代管,部民们连足够的牧草都没有,幼马饿死了不少。咱们若瞒报,将来也会这样,到时候你藏的幼马,一样保不住。” 帖木儿看着远处阿里不哥部的帐篷,又看着自己的幼马,终于松口:“领主,我上报,我把幼马都登记上。”
首日核查结束,察合台部共核出超限额牧群一万五千匹,登记册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虽显沉重,却让阿鲁忽松了口气 —— 至少底数清了,不用再像阿里不哥那样,被查出后被动受罚。他对合撒儿道:“明日继续核查剩余草场,争取三日内完成,然后立刻制定清退计划,上报元廷。” 合撒儿点头:“领主放心,马倌们现在都愿意配合,核查会很顺利。”
弘吉剌部的核查,因有驿站官监督,更显透明。塔塔尔官与答里台、斡罗陈一道,先重测草场 —— 用量天尺量出总草场五千顷,按元廷 “每百亩养五匹成年马” 的标准,核算承载量五万匹。随后开始核计牧群,马倌们牵着马,按 “私马、代养马” 分类,逐一通过核查点。
驸马帖木儿站在核查点旁,亲自核对登记册:“这是马倌博罗的私马,三匹,符合限额;这是部落代养马,一万匹,在承载量内。” 答里台则用测马尺量马的肩高,区分成年马与幼马:“这匹棕色马肩高四尺八寸,为幼马,折半计入限额;这匹黑色马肩高五尺二寸,为成年马,全额计入。” 塔塔尔官在旁记录,每一笔都清晰明了,还不时向驿站传递核查进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