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2章 牧装探营(2 / 2)

加入书签

老牧民抬起头,打量着他们:“合丹部?去年风沙大,你们部落还好吗?” 巴图额尔敦叹了口气:“不好啊,牧群丢了一半,只能到处找地方放牧,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老牧民点点头,露出同情的神色:“阿鲁台大人征兵又征粮,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的青稞被征走大半,现在只能吃野菜掺青稞。” 合撒儿趁机问:“老人家,阿鲁台大人的汗帐在哪啊?我们想送点奶酪,求他别征我们的粮了。”

老牧民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汗帐在主峰下的白石头坡,那里有重兵守着,三层哨卡,不是亲信进不去。你们别去,去了也是白去,阿鲁台大人只认粮食和兵,不认牧民的奶酪。” 巴图额尔敦心中一喜,表面却装作失望:“这样啊,那我们还是不去了,就在这儿好好放牧吧。” 他从皮袋里拿出一块奶酪,递给老牧民:“老人家,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奶酪,您尝尝。” 老牧民接过奶酪,道谢后,又多说了一句:“汗帐晚上灯亮得晚,子时会换防,换防时人少,你们别靠近,会被当成探子。”

回到自己的帐篷,巴图额尔敦立刻让侦察兵记录下 “白石头坡”“三层哨卡”“子时换防” 等信息,还在羊皮纸上画了红柳坡到白石头坡的大致路线。合撒儿道:“老牧民说的应该是真的,咱们晚上就去白石头坡,摸清汗帐的准确位置和布防。” 巴图额尔敦点头:“白天先稳住,和周围牧民搞好关系,多套点情报,晚上再行动。”

午后,巴图额尔敦让牧工们赶着羊,在红柳坡附近放牧,自己则和几名牧主,去其他牧民帐篷串门 —— 有的牧民抱怨 “阿鲁台的兵抢了他们的羊”,有的牧民说 “汗帐里常有人进出,像是在商量事情”,还有的牧民透露 “汗帐周围有投石机,对着牧地方向,怕牧民闹事”。巴图额尔敦把这些情报一一记下,对合撒儿道:“汗帐的防御比咱们想的严,晚上得更小心。”

傍晚时分,巴图额尔敦让牧工们生火做饭 —— 地灶挖得浅,火生得小,炊烟顺着风飘向远方,与草原的雾气混在一起,不易被察觉。他们煮的是青稞粥,里面掺了些野菜,和牧民平时吃的一样,还邀请附近的牧民一起吃,牧民们欣然同意,饭桌上又聊了些汗帐的细节,比如 “汗帐是白色的,比其他帐篷大很多,周围有亲兵站岗,不让靠近”。

夜间侦察是此次任务的核心 —— 巴图额尔敦挑选二十名精锐侦察兵(含五名会夜视的),带着羊皮纸、炭笔、短刀,趁夜色悄悄离开临时帐篷,朝着白石头坡的方向前进,其余虎卫则留在帐篷,继续伪装,防止叛军突袭。

亥时初,夜色渐浓,月亮躲在云层后,草原上一片漆黑。巴图额尔敦让侦察兵们换上更轻便的皮甲,卸下多余的器物,只带必需品,马蹄裹上麻布,兵器缠上布条,确保行军无声。五名会夜视的侦察兵,将 “夜视草”(草原特有的草药,捣碎后涂在眼睛上,可增强夜间视力)分给大家,涂好后,周围的景物渐渐清晰,能看到百丈外的岩石与牧草。

巴图额尔敦带着侦察兵,沿着红柳坡西侧的小溪前进 —— 小溪旁的牧草茂密,能遮挡身影,且是牧民常走的路,即使遇到巡逻兵,也能假装是赶夜牧的牧民。走了半个时辰,前方出现第一道哨卡 —— 两名叛军士兵正坐在岩石上,靠着长矛打盹,哨卡旁挂着一盏油灯,灯光微弱,只能照亮周围丈许的范围。

巴图额尔敦示意大家停下,让两名侦察兵从两侧绕到哨卡后方,自己则和另外两名侦察兵,假装是找水的牧民,慢慢靠近。“两位大人,能借点水喝吗?” 巴图额尔敦压低声音,语气带着疲惫。哨卡士兵被惊醒,不耐烦地挥手:“别靠近!这里是大人的地盘,快走开!” 巴图额尔敦假装害怕,转身离开,同时给两侧的侦察兵使了个眼色 —— 两名侦察兵趁机绕到哨卡后方,用短刀捂住士兵的嘴,快速将其制服,拖到草丛里,用绳子绑住,堵住嘴,确保不会发出声响。

解决第一道哨卡后,巴图额尔敦带着侦察兵继续前进,沿途又遇到两道哨卡,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 先假装牧民吸引注意力,再派侦察兵从两侧偷袭,制服士兵,不杀人,避免惊动其他巡逻兵。寅时中,终于抵达白石头坡下,能看到前方不远处的白色大帐篷 —— 正是阿鲁台的汗帐,帐篷直径约三丈,周围插着十几面黑色旗帜,旗帜上绣着阿鲁台的部落标识。

汗帐周围有五十名亲兵站岗,分成五组,每组十人,沿着汗帐巡逻,每刻钟换一次位置;汗帐东侧有两座投石机,西侧有一座箭楼,箭楼上有士兵值守;汗帐前方有一条小路,通向主峰的中军大营,小路上不时有巡逻兵经过。巴图额尔敦让侦察兵们趴在草丛里,用炭笔在羊皮纸上快速绘制汗帐的位置、亲兵的巡逻路线、投石机与箭楼的位置,还标注了 “亲兵换防间隔刻钟”“箭楼士兵视线范围” 等细节。

一名侦察兵不小心碰倒了身边的石头,石头滚到坡下,发出 “哗啦” 声 —— 汗帐旁的一名亲兵立刻警惕起来,朝着声音的方向走来,手中的长矛握得更紧。巴图额尔敦立刻示意大家不动,屏住呼吸,趴在草丛里,借着牧草的掩护,亲兵走了几步,没发现异常,又转身回去巡逻。巴图额尔敦松了口气,对侦察兵们低声道:“别再碰倒东西,咱们再观察半个时辰,记录换防规律,就撤离。”

半个时辰后,巴图额尔敦摸清了所有细节:汗帐亲兵每刻钟换防一次,换防时会有片刻空缺;箭楼士兵每半刻钟探头观察一次,视线范围是前方百丈;投石机旁无人值守,只有白天有士兵;小路的巡逻兵每两刻钟经过一次。他对侦察兵们道:“情报够了,咱们按原路撤离,别惊动他们。” 二十名侦察兵按来时的路线,悄悄离开白石头坡,此时天已快亮,晨雾又开始弥漫,正好掩护他们的行踪。

回到临时帐篷,巴图额尔敦立刻让侦察兵们整理情报,将羊皮纸上的草图补充完整,标注清楚每一处细节。合撒儿看着草图,惊叹道:“你们摸清得真详细,汗帐的位置、布防、换防规律都有,这下那拉珠尔将军制定进攻计划就有依据了。” 巴图额尔敦道:“还没完,咱们得尽快把情报送回黄草谷,不能耽误进攻计划。”

清晨时分,巴图额尔敦挑选五名骑术最好的侦察兵,让他们带着情报,伪装成 “去远处找牧群的牧民”,从东侧小路出发,避开叛军巡逻路线,快速返回黄草谷。他对五名侦察兵道:“情报很重要,你们一定要尽快送到,路上别耽误,遇到叛军就用‘迷路牧民’的说辞,别暴露身份。” 五名侦察兵躬身领命,翻身上马,朝着黄草谷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很快被晨雾掩盖。

留下的九十五名虎卫则继续在红柳坡伪装放牧,巴图额尔敦让牧工们赶着羊,在附近来回移动,营造出正常放牧的场景;警戒兵加强外围警戒,防止叛军发现异常;牧主们则继续和当地牧民交流,打探更多关于叛军的动向,比如 “阿鲁台是否会调动兵力”“有没有其他部落来支援”。

上午,一名叛军的 “牧地巡查官” 带着五名士兵,来到红柳坡检查 —— 巡查官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稍新的皮甲,腰间挂着短刀,神色傲慢,逐一检查牧民的帐篷,询问来历。巴图额尔敦带着两名牧主,迎上前去,递上之前准备的 “合丹部部落凭证”(从俘虏那里缴获的),笑着道:“大人,我们是合丹部的,迷路到这儿,想在这放几天牧,等找到其他部落就走。”

巡查官接过凭证,翻来覆去地看,又打量着巴图额尔敦他们的帐篷和牧群,问道:“你们的羊怎么这么瘦?凭证上的日期是去年的,怎么现在才来?” 巴图额尔敦回答:“去年风沙大,羊都瘦了,凭证是去年的,今年还没来得及换,我们一路找牧群,走了大半年,才到这儿。” 巡查官又问了几个问题,巴图额尔敦都回答得自然,没有破绽。巡查官没发现异常,便带着士兵离开,临走前叮嘱:“别靠近主峰,也别惹事,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巴图额尔敦连忙点头:“知道了,谢谢大人。”

巡查官离开后,合撒儿松了口气:“刚才真担心他看出破绽,还好咱们准备充分。” 巴图额尔敦道:“叛军的巡查越来越严,咱们不能再待太久,等送情报的侦察兵回来,确认情报安全送到,咱们就撤离红柳坡,返回黄草谷。” 虎卫们纷纷点头,继续伪装放牧,心中却盼着能尽快离开这危险的地方,回到大军营地。

午后,送情报的侦察兵回来了 —— 他们顺利抵达黄草谷,将情报交给那拉珠尔,那拉珠尔让他们带回指令:“情报收到,巴图额尔敦率虎卫,待入夜后撤离红柳坡,返回黄草谷,准备参与三日后的进攻。” 侦察兵还带来了那拉珠尔的表扬:“将军说你们侦察得很详细,为进攻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让你们注意安全,顺利返回。”

巴图额尔敦收到指令后,立刻开始准备撤离 —— 让牧工们收拾帐篷,将羊和马赶到一起,伪装成 “找到牧群,要去其他地方放牧”;警戒兵提前探查撤离路线,确认无叛军巡逻兵;侦察兵则整理剩余的情报,确保没有遗漏。合撒儿道:“入夜后撤离,夜色能掩护咱们,不会被发现。” 巴图额尔敦点头:“撤离时按来时的路线,还是十小队,每队十人,间隔百丈,避免目标太大。”

入夜后,亥时初,巴图额尔敦带着九十五名虎卫,悄悄撤离红柳坡 —— 牧工们赶着羊和马,走在前面;警戒兵在两侧巡逻,确保安全;侦察兵和牧主们走在中间,保护情报;巴图额尔敦走在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确保不会留下任何伪装的痕迹。撤离时没有生火,也没有发出太大的声响,只有马蹄和羊蹄踩在草地上的轻微声音。

途中遇到几股叛军巡逻兵,巴图额尔敦都让队伍假装是 “赶夜牧的牧民,要去东边找部落”,巡逻兵没有怀疑,都放他们过去。寅时中,队伍顺利返回黄草谷,此时那拉珠尔正带着将领们在中军帐等候,看到巴图额尔敦和百名虎卫平安归来,立刻迎上前:“辛苦你们了!情报很详细,咱们的进攻计划可以更有针对性了。”

巴图额尔敦躬身行礼,递上完整的侦察情报与汗帐草图:“将军,阿鲁台的汗帐在白石头坡下,周围有三层哨卡、五十名亲兵、两座投石机、一座箭楼,子时换防,换防时防御最松,可趁机偷袭。” 那拉珠尔接过草图,仔细查看,对将领们道:“有了这张图,咱们就能制定精准的进攻方案,先端了阿鲁台的汗帐,断他的指挥,再攻中军大营,定能一举平定叛乱!”

将领们围在草图旁,讨论进攻细节,有的说 “子时换防时派突击队偷袭汗帐”,有的说 “先摧毁投石机和箭楼,再攻亲兵”,有的说 “派一支轻骑绕到汗帐后方,断他的退路”。巴图额尔敦补充道:“汗帐的亲兵虽精锐,但人数少,换防时有空缺,突击队可从西侧偷袭,那里有一处岩石,能遮挡身影。” 那拉珠尔点头:“就按这个思路,三日后的晦夜,咱们先攻汗帐,再平叛军!”

百名虎卫站在中军帐外,听着帐内的讨论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 他们的侦察没有白费,为平叛之战提供了关键情报。巴图额尔敦看着帐内的灯光,心中满是期待:“三日后,定要亲手攻破阿鲁台的汗帐,为西北的安稳出一份力!” 黄草谷内,士兵们还在进行战前训练,虎蹲炮的演练声、短刀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决定西北命运的战斗,已箭在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