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7章 殿上识毒(1 / 2)

加入书签

1087 章:殿上识毒(至元四十八年冬月初三白虎殿验毒破计)

白虎殿内烛火通明,殿中官员分列两侧,贺功献礼正按序进行。萧虎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掠过阶下的脱欢 —— 此时脱欢刚递上窝阔台系旧刀,正低头躬身,双手捧着双层酒壶,准备献酒,可他垂在身侧的左手,却在不自觉地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萧虎心中一动 —— 此前白虎堂已密报脱欢与也速台勾结,此刻见他神色异常,更添疑虑。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帖木儿(脱欢化名),你既是西域商客,献酒贺功本是美意,为何神色慌张?”

脱欢闻言,身子一僵,猛地抬头,眼神躲闪着不敢与萧虎对视,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 他没想到萧虎竟如此敏锐,仅一眼便察觉了他的慌乱。他强作镇定,躬身道:“萧大人威严,小的一介商贾,初见大人,难免紧张,望大人恕罪。”

萧虎未再多言,只是抬手示意身侧的白虎堂卫周七:“取酒来,查验是否有毒。” 周七应声上前,从脱欢手中接过酒壶,动作利落,目光如炬。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官员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酒壶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 一场关乎生死的查验,在白虎殿上即刻展开。

萧虎能察觉脱欢的慌张,非一时偶然 —— 他久历沙场与朝堂,惯于从细微处判断人心,加之此前白虎堂已通报脱欢的异动,早有防备,因此脱欢的每一个反常举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献礼之初,脱欢递上锦盒中的旧刀时,萧虎便已留意到他的异常 —— 按礼仪,献贺礼时需双手托盒,目光正视主位,可脱欢却始终低头,左手托盒的力度不均,锦盒微微晃动,显然心不在焉。萧虎当时便心中存疑,却未立刻点破,只借 “询问刀的来历” 拖延时间,进一步观察。

待脱欢捧酒准备献酒时,破绽更显 —— 脱欢的右手虽稳稳握着酒壶提绳,左手却垂在身侧,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这是紧张时的典型动作;他的喉结频繁滚动,似在吞咽口水,额头的汗珠即便在殿内的微凉空气中,也未消退,反而顺着鬓角滑落;更关键的是,当萧虎的目光扫过他时,他的眼神瞬间闪烁,快速移向殿外,似在寻找逃脱的路径。

萧虎结合白虎堂的情报(脱欢与也速台勾结,可能用毒酒行刺),瞬间串联起这些细节:脱欢的 “紧张” 绝非 “初见威严” 所致,而是心中有鬼;他对酒壶的过度关注,对眼神的刻意躲闪,都指向酒壶中藏有异常。萧虎不动声色,继续与脱欢对话,实则在确认自己的判断 —— 他问脱欢 “酒是何时珍藏的”,脱欢答 “三年前从西域带回”,可语气卡顿,显然是临时编造的谎言,进一步印证了萧虎的猜测。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寒风,吹动殿门的帘幕,脱欢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手中的酒壶也随之倾斜,险些洒出酒来。这一细微的失控,让萧虎彻底确定:脱欢心中必有大事隐瞒,酒壶中定有问题。他不再犹豫,当即下令查验,既为确认毒酒,也为当众揭穿脱欢的图谋,避免其他官员误触危险。

萧虎的察微能力,源于他多年的历练 —— 在漠北征战时,他曾通过敌军将领的 “战马躁动”“手势僵硬” 判断其军心不稳,从而制定突袭策略;在朝堂上,他也常通过官员的 “神色变化”“言语吞吐” 察觉隐匿的问题。此刻,他将这份能力用于应对脱欢的行刺,为后续识破毒计埋下了关键伏笔。

脱欢的慌张,并非突然出现,而是从踏入白虎殿开始,便在萧虎的注视与周围的威严气氛中,逐步累积,最终在萧虎点破的瞬间,彻底暴露 —— 他本以为自己的伪装天衣无缝,却未料到萧虎的观察力如此敏锐,每一次的试探与注视,都在瓦解他的心理防线。

踏入殿内时,脱欢的心理已有些许紧张 —— 殿内的禁军甲胄泛着冷光,官员们的目光庄重,萧虎端坐主位,气场强大,让他不由自主地感到压迫。他刻意压低头颅,避免与他人对视,双手紧紧握着酒壶,试图通过 “专注于献礼流程” 平复心绪,可指尖的颤抖却泄露了他的不安。

当萧虎询问旧刀的来历时,脱欢的紧张又添一分 —— 他编造 “窝阔台系朋友所赠” 的谎言时,担心萧虎追问朋友的姓名与身份,因此回答时语速极快,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若不是萧虎及时转移话题,他险些露馅。此时,他的额头已开始出汗,只能借 “擦拭额头” 的动作,悄悄抹去汗珠,假装是 “殿内烛火太暖”。

萧虎下令查验酒壶时,脱欢的心理防线第一次出现裂痕 —— 他瞬间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慌乱,下意识地想夺回酒壶,口中急道:“萧大人,这酒是小的珍藏,绝无问题,不必查验!” 这句话说得急切,与之前 “恭谨” 的态度截然不同,官员们都察觉到了异常,纷纷侧目看向他。

周七接过酒壶时,脱欢的左手不自觉地抬起,似想阻拦,却又在触及周七冰冷的目光时,快速收回 —— 他知道,此刻阻拦只会更显可疑,可内心的恐惧却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他的呼吸开始急促,胸膛微微起伏,目光死死盯着酒壶,生怕下一秒便会暴露毒酒的秘密。

当周七准备倒酒查验时,脱欢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 他双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口中喃喃道:“别倒…… 别倒……” 这句话虽轻,却清晰地传入萧虎与周围官员的耳中。此刻,所有人都明白:脱欢的酒壶中,定然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慌张,绝非无因。

脱欢的慌措,源于他的 “心虚” 与 “底气不足”—— 他本是叛党余孽,行刺重臣本就是灭族之罪,心中本就恐惧;加之萧虎的威严与白虎殿的庄重气氛,进一步放大了他的不安;而萧虎的敏锐观察与及时下令,更是让他来不及调整心态,只能任由慌张暴露。

萧虎下令查验毒酒,是基于 “察微判断” 与 “情报铺垫” 的果断决策 —— 他既需确认酒中是否有毒,以保障自身与官员的安全,也需当众揭穿脱欢的图谋,避免叛党后续再有异动。这一命令的下达,瞬间改变了白虎殿内的氛围,从庄重的贺功仪式,转为紧张的危机处置。

萧虎下令时,语气沉稳,手势坚定 —— 他并未因脱欢的慌张而显露出丝毫急切,只是缓缓抬手,示意周七上前,口中道:“取酒查验,当众验证,也好让众卿安心。” 这句话既明确了指令,也向官员们解释了查验的原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体现了他作为重臣的沉稳与考量。

周七接到指令后,动作迅速而规范 —— 他快步上前,从脱欢手中接过酒壶时,刻意用双手托住,避免酒壶倾斜;同时,他用眼神示意殿门处的另一名白虎堂卫李三,让其取来查验工具(试毒用的活鸡、白瓷碗、细勺)。这一系列动作流畅,无丝毫犹豫,体现了白虎堂卫的训练有素,也让官员们感受到处置的专业性,心中的不安稍缓。

脱欢听到指令后,试图阻拦,却被周七用眼神制止 —— 周七的目光锐利,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脱欢被他盯着,竟一时不敢动弹,只能眼睁睁看着酒壶被夺走。此时,殿内的官员们也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集中在周七与酒壶上,有的官员面露紧张,有的则露出疑惑,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清晰可闻。

萧虎见脱欢不再阻拦,便对官员们道:“今日贺功,本是喜事,但若有人借贺礼行不轨之事,朕(此处按元代重臣代传旨意的惯例,萧虎代宣朝廷立场)与诸位定不姑息。今日查验,既是为保障大家安全,也是为正朝堂风气,让奸邪无所遁形。” 这番话既表明了处置的决心,也稳定了官员们的情绪,让大家明白查验的必要性。

此时,李三已取来查验工具,将活鸡(用竹笼装着,羽毛洁白,精神状态良好)、白瓷碗、细勺放在殿中临时摆放的木桌上。周七将酒壶放在桌上,转身向萧虎躬身:“大人,工具已备妥,请指示。” 萧虎点头:“开始查验,仔细些,莫出疏漏。” 一场关乎生死的查验,就此正式开始。

白虎堂卫的查验准备,虽属临场调度,却井然有序 —— 这源于白虎堂平日的训练与预案,他们针对 “毒酒查验” 制定过专门的流程,从工具准备到人员配合,都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在殿上能快速响应,确保查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是查验工具的准备 —— 李三取来的工具都是白虎堂日常备有的 “毒物查验套装”:活鸡是提前一天从民间购买的,健康无病,专门用于试毒(元代常用活禽试毒,因其对毒物反应敏感,且获取方便);白瓷碗是特制的,内壁光滑,便于观察酒液的颜色与状态;细勺是银质的(非银簪,符合元代金属工具使用习惯),既可舀取酒液,也能通过与酒液的接触,辅助判断是否有毒(银遇毒会轻微变色,虽不如银簪明显,但可作为初步参考)。

其次是人员的分工配合 —— 周七负责 “主查验”,即舀取酒液、喂鸡、观察反应;李三负责 “辅助记录”,即记录查验的时间、酒液的状态、鸡的反应,确保后续可追溯;另一名白虎堂卫张九负责 “现场警戒”,站在木桌旁,防止脱欢或其他人员突然发难,干扰查验。三人分工明确,无需过多交流,仅通过眼神便可配合,体现了长期训练的默契。

在准备过程中,周七还特意检查了工具的状态 —— 他拿起细勺,对着烛火观察,确认勺身无污渍、无划痕;拿起白瓷碗,倾斜碗身,确认碗壁无破损;查看活鸡,用手指轻触鸡的羽毛,确认鸡的精神状态良好,无病弱迹象。这些细节检查,是为了确保查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工具问题或鸡的健康问题,导致误判。

脱欢站在一旁,看着查验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心中的恐惧愈发强烈 —— 他知道,只要酒液倒入碗中,喂给鸡,毒酒的秘密便会立刻暴露,自己的行刺图谋也将彻底败露。他试图再次开口阻拦:“萧大人,这酒真的没问题,何必劳师动众查验,耽误贺功仪式……” 可话未说完,便被萧虎打断:“查验清楚,才能安心贺功,你若无愧,便无需紧张。”

此时,周七已准备就绪,将白瓷碗放在木桌中央,拿起酒壶,准备打开壶盖。李三掏出 “查验记录册”(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提笔待命,准备记录;张九则微微侧身,挡住脱欢的视线,防止他突然冲向木桌。殿内的官员们也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查验的结果,白虎殿内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

现场查验的核心是 “活鸡试毒”—— 这是元代最直接、最常用的毒物查验方法,通过观察活鸡饮用酒液后的反应,判断酒中是否有毒。整个过程在官员们的注视下进行,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确保结果的公开与可信。

周七首先打开酒壶盖 —— 他动作缓慢,刻意让官员们看清壶内的酒液:酒液呈琥珀色,清澈透明,与普通的烧春酒无异,表面无任何漂浮物或沉淀。脱欢见此,心中竟生出一丝侥幸,以为毒酒的隐蔽性足够,或许能蒙混过关,口中喃喃道:“看吧,酒是好的,没有问题……”

接着,周七用细勺舀取少量酒液,倒入白瓷碗中 —— 他舀取的量约为一钱(与成人一口饮量相当),刚好足够试毒,又不会浪费过多酒液。酒液倒入碗中时,发出轻微的 “哗啦” 声,官员们都凑近了些,仔细观察碗中的酒液,有的官员甚至忍不住点头:“看这酒色,确实是上好的烧春酒,不像是有毒的样子。”

然后,周七将白瓷碗凑近竹笼,用细勺舀取少量酒液,轻轻喂给活鸡 —— 活鸡起初有些抗拒,在周七的耐心引导下,还是饮下了酒液。周七将碗放在桌上,开始计时,李三则在记录册上写下:“午时三刻,喂酒液一钱,鸡初始状态:羽毛整洁,行动正常,无异常反应。”

起初的半刻钟,活鸡确实无明显异常 —— 它在竹笼中走动,偶尔啄一下笼壁,看起来与平时无异。脱欢见状,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对萧虎道:“萧大人,我说过酒是好的,现在可以相信了吧?” 萧虎却未回应,只是盯着竹笼中的鸡,目光沉稳,似在等待着什么。

半刻钟后,活鸡开始出现异常 —— 它的羽毛突然变得蓬松,行动也变得迟缓,不再主动走动,只是缩在竹笼角落,偶尔抖动一下翅膀。李三立刻在记录册上补充:“午时三刻半,鸡出现异常:羽毛蓬松,行动迟缓。” 官员们见状,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之前点头的官员也皱起眉头,意识到事情或许并不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