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5章 粮草争议(2 / 2)

加入书签

忽必烈指尖敲着案面,思索片刻道:“退一步可以,但不能让他觉得咱们好拿捏。你再算一算,扩编后的前三个月,因冬日未到,每日耗粮可按四升半算,每月多耗一千六百二十石,减去能省的八十石,缺口一千五百四十石,咱们申请一千四百石,既显诚意,又留了余地。”

李谦连忙重新测算,不多时便拟好了修改后的申请,附上新的损耗与耗粮明细。忽必烈看后,让刘秉忠誊抄一份,次日再送枢密院。“这次送申请时,你跟萧将军说,扩编后的士兵先按四升半的标准供粮,冬日再申请加至五升,这样他该无话可说了。” 忽必烈对刘秉忠道,眼底藏着一丝谋略 —— 先让萧虎松口部分增粮,日后再借冬日之名补全,逐步实现目标。

次日,刘秉忠将修改后的申请送进枢密院。萧虎看着新的测算,见每日耗粮从五升减到四升半,每月缺口从一千五百石减到一千四百石,又附了 “冬日再申请加粮” 的说明,便召集耶律楚材、李御史等人开议事会。

“大汗修改后的申请,虽比之前务实,但一千四百石仍过多。” 萧虎将申请放在案心,“中都现有粮草储备,若每月多拨一千四百石,冬日恐难支撑其他防务需求。依我之见,先拨一千石,余下四百石从漕粮的应急储备中调剂,观察三个月,若扩编后的防务确实需要,再补拨。”

耶律楚材道:“将军的提议可行,既满足了扩编的部分需求,又避免了粮草超额。大汗那边,想必也能理解中枢的难处。” 李御史也点头:“从应急储备中调剂,需做好记录,避免日后核查出问题。”

萧虎便让军司郎中拟好批复,让刘秉忠带回王府。忽必烈见批复只给一千石,还有四百石需从应急储备调剂,虽未达预期,却也未表露不满。“萧将军既已松口,便先按这个批复执行。” 忽必烈对刘秉忠道,“你去告诉李谦,从应急储备调剂的四百石,要做好记录,每月报一次使用情况,别给萧将军留下把柄。”

接下来的一个月,忽必烈按批复接收了一千石额外粮草,又从漕粮应急储备中调剂了四百石,扩编后的禁军逐步走上正轨 —— 新增的士兵补充到北驿路的岗哨与流民安置点,原有士兵的排班从两班倒改为三班倒,疲惫之态渐消,北驿路的盗匪袭扰也少了两起。

萧虎并未放松监控,每月让暗卫核查粮草消耗,见每日耗粮确实按四升半执行,应急储备的四百石也用在扩编士兵的口粮上,无挪用,便暂时放下心。但他仍在枢密院的月度防务会上提道:“扩编后的粮草消耗,需每月核查,不可有半点马虎。冬日将至,各卫所的粮草申请,需更严格审核,避免超额。”

忽必烈坐在一旁,听着萧虎的话,面上平静,心中却已有了盘算 —— 冬日很快便到,届时只需拿出士兵御寒的需求证据,再申请每月加拨四百石,萧虎便无理由拒绝。他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目光望向窗外飘落的秋叶,知道这场粮草博弈,才刚刚开始。

忽必烈让李谦整理 “扩编士兵御寒需求” 的文书,附了 “每日需加粮半升” 的测算、士兵值守时的御寒衣物清单,还有北驿路冬日的低温记录。“这次申请加粮,要比上次更细致,让萧将军找不到驳回的理由。” 忽必烈对李谦道,“你再去跟漕运那边对接,确保冬日漕粮能按时到港,避免萧将军以‘粮草储备不足’为由拒绝。”

李谦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带回了漕运的回复:“江南漕粮冬日会走冰道,虽比平日慢两日,但能保证按时到港,应急储备也已补足。” 忽必烈点头,让李谦将御寒需求文书与漕运回复一并附在加粮申请里,待冬日来临便提交。

此时的萧虎,也在枢密院商议冬日粮草部署,得知忽必烈已在准备冬日加粮申请,便对赵安道:“冬日加粮是惯例,但大汗那边,需核查清楚御寒需求是否属实,不可让他借冬日之名多要粮。” 赵安躬身应下,心中清楚 —— 这场围绕粮草的博弈,冬日里还会继续。

冬日第一场雪落下时,忽必烈将冬日加粮申请送进枢密院。申请中写道:“扩编士兵冬日值守,需加粮半升,每月需多拨六百石(含此前未补的四百石),附低温记录与士兵御寒需求说明。”

萧虎看着申请,见附的低温记录显示北驿路夜间温度已低至零下五度,士兵值守时需穿着厚重铠甲,耗粮确需增加,又让暗卫核查士兵的御寒衣物,见每人都有棉袄与棉靴,便知道忽必烈的申请属实。

“这次便按申请拨付六百石。” 萧虎对军司郎中道,“但需让大汗每月提交加粮后的消耗记录,确保粮草用在实处。” 他心中明白,忽必烈的务实与谋略,让他难以完全拒绝增粮需求,但中枢对粮草的把控,绝不能放松 —— 这场博弈,既是对粮草的争夺,更是对军权的制衡,需长久坚持。

忽必烈收到冬日加粮的批复时,正带着扩编的士兵在北驿路巡逻。雪花落在玄铁铠甲上,很快便融化了,士兵们手持长枪,步伐稳健,岗哨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萧将军终究还是松口了。” 忽必烈望着远处的驿路,对身旁的李谦道,“往后的粮草申请,需更注重数据与实务,一步一步来,总能达成目标。”

李谦点头,目光落在手中的粮草记录册上 —— 册中详细记录着每月的消耗与申请,每一笔都有依据,这便是忽必烈能在粮草博弈中逐步占优的关键。而远处的枢密院,萧虎正看着漠北的军报,指尖在 “中都粮草消耗” 的字样上轻轻划过,知道这场围绕粮草的争议,还会在未来的防务中,持续上演。

随着冬日加粮的批复落地,中都禁军的粮草争议暂告一段落。忽必烈通过 “分步申请、务实测算” 的策略,逐步实现了扩编后的粮草需求,既未与萧虎激化矛盾,又稳固了扩编后的防务;萧虎则通过 “严格核查、分步拨付” 的把控,守住了中枢对粮草的底线,避免了超额风险。

耶律楚材在一次议事会后,对两人道:“如今的粮草格局,既满足了防务需求,又兼顾了中枢把控,是双赢之举。往后还需继续保持这种平衡,共同为中都的安稳出力。” 忽必烈与萧虎都点头应下,虽心中各有谋略,却也明白 —— 在中都防务的大前提下,粮草博弈需以实务为基,不可因私废公。

春日来临时,扩编后的禁军已完全融入中都防务,北驿路的商旅通行量比去年多了四成,流民安置点也逐步稳定。忽必烈盘点半年来的粮草事务,见每月的消耗都按记录执行,萧虎的核查也渐少,便对刘秉忠道:“粮草根基已稳,接下来可考虑争取更多的防务权限了。” 而萧虎,也在枢密院的防务规划中,将忽必烈扩编后的禁军纳入了漠南防务的整体部署,这场粮草争议,最终化作了中都防务深化的契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