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归途启程(2 / 2)
六、城门辞行别基辅
一切准备就绪,萧虎翻身上马,郭敬之与孙和各带一箱典籍,骑马跟在两侧,赵全则与商队首领彼得同行,协调行程。米哈伊尔派来的送别队伍已在城门口列队,士兵们手持长矛,分列两侧,百姓们围在路边,好奇地看着这支即将启程的队伍。
米哈伊尔的亲信侍卫长伊凡走上前,递给萧虎一面旗帜:“这是基辅的‘和平旗’,沿途部落见此旗,便知是基辅的友方,不会为难。主公让属下转告将军,若途中遇部落阻拦,可出示此旗。” 萧虎接过旗帜,旗面为白色,绣着基辅的城徽 —— 一只展翅的雄鹰,他将旗帜交给一名护卫,让其插在粮草车顶端。
萧虎勒住马,回头望向基辅城 ——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王宫的铜瓦泛着淡绿色,街道上的百姓挥手道别。他拱手向城门口的送别队伍辞行:“多谢主公与基辅百姓的款待,我定将你们的友谊带回中都,愿大元与基辅的商路永远畅通,情谊长存!”
伊凡代表米哈伊尔回应:“将军一路保重,期待大元商队早日再来基辅!” 萧虎点头,一挥马鞭,喊道:“启程!” 队伍缓缓移动,护卫在前,粮草车与商队居中,萧虎与随员断后,渐渐远离了基辅城,只留下城门口挥手的人群与矗立的城墙。
七、近郊休整论典籍
行至正午,队伍在基辅近郊的一片树林旁休整。萧虎让人卸下典籍箱,打开其中一箱,取出尼古拉所赠的《圣礼详解》,坐在树荫下翻阅。郭敬之搬来小马凳,坐在一旁,为他讲解俄文内容:“这一章讲的是东正教的洗礼仪式,需由神父主持,用圣水为婴儿洗礼,象征洗去原罪,与咱们大元的‘抓周’习俗不同,却都是对新生儿的祝福。”
萧虎点头,指着书中的插图:“这幅图绘的是洗礼场景,神父身着白色祭服,婴儿由父母抱着,周围的信徒手持蜡烛,仪式很是庄重。回中都后,可将这幅图临摹下来,附在见闻录中,让中枢更直观地了解东正教仪式。” 郭敬之连忙取出纸笔,当场临摹插图,萧虎则在一旁标注细节。
赵全与彼得一同检查马匹,见几匹护卫的马有些疲惫,便对萧虎道:“将军,前面的瓦西里村有马厩,可在此处更换几匹健壮的马匹,确保后续行程顺利。彼得已派人去村里联络,预计半个时辰后便可牵马前来。” 萧虎同意:“更换马匹之事交由你负责,需挑选耐力好的,适应漠北的气候。”
孙和则带着护卫检查典籍箱,见箱底的毡布有些移位,便重新铺好,用绳子将箱子固定在马鞍上:“将军,典籍箱已加固,即使骑马颠簸,也不会晃动,可放心前行。” 萧虎起身,拍了拍箱子:“这些典籍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凭证,务必妥善保管,不可有任何闪失。”
八、部落传信备补给
休整完毕,队伍继续前行,傍晚时分抵达瓦西里村。村子不大,约有百户人家,多以农耕与放牧为生。彼得的熟人、村长瓦西里已在村口等候,见队伍到来,热情地引着众人前往村中的空场宿营。“村里已备好干草与饮水,马厩可容纳所有马匹,各家各户还准备了面包与热汤,供大家食用。” 瓦西里操着生硬的蒙古语说道。
萧虎谢过瓦西里,让人将典籍箱搬进村内的一间空屋存放,随后召集随员议事。“明日咱们要前往克烈部牧区,需提前派人传信给也速该,告知咱们的行程,让他备好粮草与住宿。” 萧虎对郭敬之道,“你挑选一名熟悉草原部落语言的护卫,连夜出发,务必在明日午时前抵达克烈部,将信送到也速该手中。”
郭敬之立刻挑选了护卫中的老兵阿力,阿力曾在克烈部生活过两年,熟悉部落语言与路线。萧虎写下一封短信,内容为 “西使返程,途经贵部,望借宿一日,补充粮草,感激不尽”,盖上自己的印章,交给阿力:“路上注意安全,若遇危险,可发射绿弹报平安,红弹求救,咱们会派人接应。”
阿力接过信,翻身上马,趁着夜色向克烈部方向疾驰而去。萧虎站在村口,望着阿力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对身旁的孙和道:“也速该是可靠的盟友,有他的接应,咱们在克烈部的补给定能顺利,可安心前行。”
九、夜宿村落话归途
夜色渐深,瓦西里村的空场上燃起了篝火,村民们与队伍、商队的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与故事。瓦西里捧着一壶格瓦斯,递给萧虎:“将军,这是村里自己酿的格瓦斯,比市集上的更醇厚,您尝尝。” 萧虎接过,浅酌一口,果然酸甜可口,比在基辅食铺喝到的更有风味。
彼得坐在萧虎身旁,谈起了对未来商路的期许:“若大元与基辅的通好能长久,咱们商队可每月往返一次,将基辅的皮毛、蜂蜜运往中都,再将中都的丝绸、瓷器带回基辅,既能赚钱,又能促进两地交流。” 萧虎点头:“中枢也有此意,待我回去后,便提议与基辅签订‘互市条约’,明确商队的权利与义务,让商路更规范。”
郭敬之与村里的神父闲聊,神父得知他携带了东正教典籍,便请求借阅《祈祷文汇编》。郭敬之征得萧虎同意后,将典籍借给神父,神父翻阅后,感慨道:“这本汇编的祈祷文很完整,比我们村里的抄本更详细,若能抄写一份留存,定能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教义。” 郭敬之答应:“待明日出发前,可让你抄写一份,但需妥善保管,不可外传。”
赵全与孙和则在检查明日的行程装备,赵全核对粮草清单,确认明日的干粮与饮水已备好;孙和检查护卫的弩箭与信号弹,确保武器充足。两人汇报完毕,萧虎让大家早些休息,养足精神,明日一早出发前往克烈部。
十、晓行再赴草原路
次日天刚蒙蒙亮,队伍便已整装待发。瓦西里与村民们在村口送别,瓦西里递给萧虎一袋黑麦面包:“这是村里连夜烤的面包,耐储存,路上可当干粮。若将军回程再经此处,定要再来村里做客。” 萧虎接过面包,谢过瓦西里:“多谢村长的款待,我会记住瓦西里村的热情,回中都后也会向中枢提及你们的友谊。”
队伍离开瓦西里村,向克烈部牧区进发。沿途的景色渐渐从农田变为草原,青草一望无际,远处的羊群像白云般散落。彼得指着前方的一座小山:“翻过那座山,便是克烈部的牧区,阿力若顺利,此时应已将信送到也速该手中,咱们抵达时,他定会派人迎接。”
萧虎勒住马,回望基辅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 —— 此次基辅之行,从论道辩难到达成通好,从记录风土人情到带回宗教典籍,每一步都充满了意义。他低头看了看马鞍两侧的典籍箱,仿佛看到了中都与基辅文化交流的未来。
“将军,快到克烈部了!” 郭敬之的声音打断了萧虎的思绪。前方的草原上,一队骑兵正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克烈部首领也速该的亲信。萧虎精神一振,一挥马鞭:“加速前进!” 队伍加快速度,朝着克烈部的方向奔去,典籍箱在马鞍上轻轻晃动,仿佛在为这趟充满意义的归途,奏响了新的乐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