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青玉玺(十六)(2 / 2)

加入书签

叶若淳笑她,“十三州的好东西多的是,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我就听说北晋皇室有串木色碧玺还可以跨越时间穿过生死。”

她怀里还揣着写给夏侯复的信,问的是北晋皇室那枚珠串的事。

卫玘指尖微凉,从脸颊往下滑贴在她下巴尖上,叫她蓦地想起什么,她想起初到樊阳的那晚,她喝的醉醺醺,梦里有人捏着她后颈,将她抱回床榻。

周莘推开他的手,摁下要质问他的心思,若万一真是个梦,岂不是丢人,只好笑着打趣,“侯爷净会揩我油。”

送灵的队伍见了尾,过城门时有铮铮锣响,周莘看着长街归于宁静,想着卫玘迟早都要猜出来,不如毫不避讳的和他明说,转头回道:“我听说北晋皇室有串碧玺,不知侯爷知不知道下落。”

“你在玉人阁跳了半个月的舞换了鲛珠的下落,要拿什么在我这里换呢?”卫玘眉眼柔和,唇角勾着笑。

细雨迷蒙里,这抹笑晃的周莘眯了眼,她也跟着笑了,她想,她这回真的完了。

.

几日前南晋新帝受诏那夜,沈才均驰马到了越国卫都,在卫都城门关之前进了城。

城内有庆阳军的人接应,他入了城就被接应到客栈,卫都城大的很,又入了夜,往城郊确实不太方便,他便在卫都逛了一夜。

沈才均升令尹之后,朝中事物繁杂,他忙着理了两年多才得空管些外事,也正是那时他才知道越国周家已经没了两年了,那之后他再没来过越国。

上次来还是他十六岁时,在越国祭天仪式上,他认识了周莘。

越国周家谁人不知,一双儿女出类拔萃,祭天夜宴上兴许是奴才们也恭维着,将周家的位置排在最前,周莘和周暄的位置都放在世子与北晋使臣并列,正巧就在他对面。

十二岁的少女格外跳脱,暗红的劲装套在身上也不会显的她瘦小,反倒衬的她神采飞扬,沈才均第一眼就认出她来,白日里咬着卫玘衣服不放的原来是周家的小姑娘。

越国卫都里有座凌虚台,比起王宫城墙略靠后些,四十九步台阶往上是偌大的圆台,上面刻了老旧的经文和倒三角的符号,听说很多年前有人在这里登仙而去,从此就成了越王室的祭台。

凌虚台下有持了利器的重兵把守,沈才均大略扫了一眼才离去。

第二日一早有人领着他去了周家旧宅。

因是得罪了越公,自然没人敢将周府纳入地籍管理重新划分,以至于这里荒废两年。

大门早已受尽风霜,往里的院子生了乱草,亭柱上都是利刃的划,墙壁上只余下斑驳的血迹,沈才均后来只听闻过,听说周家无一幸免,满院都是血水,浓腥的血气散了许久,便是过去两年都无人敢靠近。

沈才均袖中手颤抖,忍着声问侍卫,“去别院吧。”

“是。”侍卫跟在后头应声。

骑马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城郊别院,别院门微敞,从里头出来个洒扫的老翁,见了来人隔在门前就行了礼,迎了沈才均进门。

老翁早些年失了独子,街头被周莘姐弟施了银葬了儿,被周莘放在别院洒扫,直到周家出事后,他一直未曾离去。

“沈先生应是周姑娘好友,不然怎么能知道这里?”老翁引着他穿过前厅,往后院走,这话落在沈才均耳朵里,他闷着声应了。

后院是个偌大的跑马场,如今连马厩都拆了,满后院立着一排排的木牌,数量之多令人唏嘘。

“吓着了吧?”老翁拍拍沈才均的肩膀,宽慰他道:“周姑娘那夜一趟趟将尸体背来时,也给我吓了一跳,她满身的血啊……”

周莘执拗的像周廷,一趟又一趟把周府五十六口人背了来,又亲手挖坑一个个埋了,五十六块木牌都是她亲手刻的。

“周姑娘倔强的很,刻刀划在她的手指上,满是血,她嘴里还在吐血,她仍然不停的刻,等到都刻完了,她才终于歇下。”老翁说着渐渐失声,苍老的目光落在满马场的墓上,想起那个执着的身影,一直窝在墓前刻着牌位。

“先父周氏周廷之灵,周莘立。”

“先母白氏白岑之灵,周莘立。”

“亡弟周氏周暄之灵,周莘立。”

“已故周府统管魏氏崇义之灵,周莘立。”

“……”

周莘记得周府每个人的名字,她立了每个人的牌位,沈才均一眼过去,周暄和白岑的墓旁还有个位置,上书:周氏周莘之灵,一股寒意自后背生出,沈才均登时明白了什么,立在当场难平胸中之气。

“沈先生,怎么不走了?”老翁停了问他,见跟前是周莘自己的木牌,才笑着解释,“周姑娘说,周府五十七口人,她也放在里头才是整整齐齐的,我当时还劝她,说这不吉利,哎……沈先生你……”

“老先生,晚辈还有急事,先去了。”沈才均头一次这么慌神,没等老翁回他话,疾步走的衣角纷飞,不过片刻就消失在别院门口。

老翁自知追不上,只能由着他去,回了屋中拿了净布和长香,一一擦拭祭奠起来。

作者有话说:

下章开新卷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