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鲛人泪(十一)(1 / 2)

加入书签

第72章 、鲛人泪(十一)

赤霞关在北晋西北交界, 苍鹭江侧过赤霞关,落日红霞长河沙海,风光极美, 因此得名。

再往北就是戎北各部落, 其中以丹阙和戎狄最是凶悍,卫长风在这里与他们交手数年,只堪堪占到一点上风。

今年不知是什么缘故,丹阙戎狄却屡屡犯界, 隔三差五就去赤霞关内闹腾,搅得赤霞关内的百姓不得安生。

卫长风不得已,离了关内的侯府, 亲自往关外百里外营地驻守, 到底庆阳侯的名声在外,关外至少安宁了些许时日。

去年春分时丹阙最小的儿子阿羽图与卫长风交战时断了一臂,丹阙王至今记恨在心,纡尊降贵亲自去了戎狄, 说服戎狄王与其联手,要拔除卫长风这个碍眼的钉。

因为今年的卫长风,已经二十五岁了。

卫家的传闻便是到了西北边境仍旧传的津津有味, 什么妖族的咒诅, 什么鲛珠,戎狄丹阙稍微派个人去打听就知道今年是卫长风的劫数,于他们而言,今年是最合适的一年。

只要卫长风一死, 在北晋还没派来新的将领之前, 整个赤霞关就是他们的天下。

一番筹谋之后, 戎北敌军分作两路夹击卫长风的营地, 却被庆阳军的探子发现,三股势力交叠厮杀,关外堆满了尸首。

卫长风早将庆阳军分作四队,由近及远分别安排在赤霞关沿路,只需点燃狼烟,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力补给。

戎狄丹阙硬闯不成,却被庆阳军的反击杀了个措手不及,丹阙王身中数刀,被部下抱着一路从关外撤回了戎北,与此同时戎北安排的探子顺利潜入赤霞关内,直达上京城而去。

一拨刺杀明宗帝,一拨去抢宣姬。

上京城里有最后一颗鲛珠,无论是得到还是毁掉,卫长风都必死无疑。

那场突袭中卫长风也中了一刀,连着休养数日才下了榻,也正是那时传回去上京的书信。

卫长风没能死成,不止是丹阙戎狄害怕,更令上京城的萧烨心生忌惮,传回来捷报的信件奏折被他撕的稀碎。

萧烨不顾祖训,将宣姬带回宫中,其一是因为喜欢,其二还是因为她身上那颗鲛珠。

萧烨藏她在宫里,不许任何人探望,以至于周莘在离开上京城时都没能见到这位宣姬,周莘走时心中觉得甚为遗憾。

在周莘离开的那个夜里,宫中生了场变故,萧烨寝殿往后的几座宫殿都起了火星子,内侍宫女们乱做一团,运水救火,拥着宣姬往外走的手忙脚乱。

萧烨还没从寝殿赶来,就有一拨黑衣人冲出来杀了围着宣姬的宫女侍卫,一时动乱不止,由着萧烨呼唤救人,周围又现出一拨人刺杀萧烨,天子卫那时还叫黑影,都择先护着萧烨后退,等萧烨推至殿门后安全了才空出人去救宣姬。

错开这一会儿,天子卫上去只抓住两个黑衣人,萧烨眼睁睁瞧着宣姬被几个黑衣人掳走。

被捉住的两个黑衣人当场吞毒自尽,天子卫亲自验的尸,确定是来自戎北的探子后,萧烨气的喘不上气,捂着心口大骂天子卫,随后吐了一口血直接倒了地。

隔天萧烨醒来后,先是罚了天子卫好一顿,后猜测戎北那边抓了宣姬多半是赤霞关外吃了卫长风的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抓宣姬和鲛珠威胁他。

真正害怕的还是萧烨他自己,他怕戎北的人真带着宣姬见卫长风,他更怕宣姬对卫长风仍有情意。

宣姬虽是个妖族,受最后一只鲛人所累,被卫长风救下时,身子已经不大好了,后凭着鲛珠和宫中的药养着,才好转些,她对萧烨有感激之情不假,却也对第一眼救下她的卫长风生了情愫。

萧烨想到此处,心生钝痛,宣姬本就是妖,他藏在宫中已经违背祖制,现下丢了人更不好大张旗鼓的找人,只能暗里派了天子卫逐一排查上京城和通往戎北的城州出入口,在宣姬到戎北之前将她追回来,又叫人取出闲置多年的庆阳侯令牌,速速传入赤霞关。

他不止要宣姬平安,更要卫长风死。

天子令下,莫敢不从。

上京城往戎北一路所经的城池由天子卫众人携了萧烨的令查的甚严,周莘一个没有身份路引的人深受其害,好在她轻功极好,趁夜出入城并不是难事,又因着吃茶和人套出来些话才知道原是宫中有位娘娘被抓走了,她以为是桩萧烨的风流事,当个笑话听了。

这日正过白露,夜里上了凉意,周莘驱马赶往下个城州,路过山间破庙借宿,里头本就坐了一行人,见周莘进来纷纷横眉,伸手搭在身后的弯刀上。

周莘颇有眼力见,她孤身一人并不想惹事,便后退点头笑着,挪到门口的草席上靠在柱子一侧没与他们正眼对着才作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