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凌虚台(四)(1 / 2)
第85章 、凌虚台(四)
近卯时, 天已明。
兴许是下午晚上睡得足了,虽夜里受了折腾,周莘这会儿也就睁了眼, 身侧是长臂缠着她的卫玘。
周莘一眼一眼描摹他的眉眼。
卫长风有英烈的眉, 卫玘却不一样,他反倒更像叶芷嫣,剑眉长睫,放在哪里都是最醒目的那颗星。
这颗星正乱着长发松了衣襟, 在她身侧睡得熟。
卫长风就是输在卫家咒诅,赤霞关外最终还是认了命。
可卫玘才二十三,他怎么能步那些前尘。
周莘笑了笑, 眸底含着深意, 推开卫玘的手臂,轻巧从他身侧起来,衣衫散乱一地,她拾了自己的衣服套上, 瞧了半晌后簪了卫玘的发冠,系着他的佩玉出了门。
陈征来时入驻的正是中郎将方轻舟的宅子。
席家军不屠城,放了城中百姓, 便是有留下来的也不会拔刀相向。
方家人除了被关起来的方轻舟, 其余人已被放出达州,是以宅子里落住的是南晋的将士。
周莘出来时宅子里的将士已经穿戴整齐自正门往城门走。
方家宅子离城门极近,周莘只踏出廊台就能远远瞧见城墙之上,飘荡的王旗之下, 站着一个人。
周莘拐过去城楼, 顺着台阶一步步上去才看清那人是李幼蓉。
她收了长发, 束着嵌玉小金冠, 上头描着龙纹,身上披着骐麟蓝的斗篷,金丝腾云祥纹,较之从前更矜贵,目光所及是城楼下整齐的队伍。
周莘盯着那抹身影足有半晌,猝不及防李幼蓉转了头,原本清冷的眸,见到周莘那一刻忽而亮了起来。
“小周姐姐!”
李幼蓉惊呼出声,城墙之上只有她和周莘。
周莘走过去与她拱手行礼,被李幼蓉一把摁下,她只好笑道,“你如今已是女帝,礼数不周,会叫底下人看轻你。”
李幼蓉也笑着回她,眸中燃着光与热,“我不在意那些,况且当初的传位玉玺还是你送来的,真该叫那些人瞧瞧你的风采。”
她鼻梁上的迹淡淡,发上冠与腰间玉十分耀目,李幼蓉自觉掠过,关切道,“听卫侯说你来时身上还有伤,军中女眷除了我只一个灵犀,遣她带药去看你也被卫侯挡在门外,如今可好些了?”
周莘颔首,“早好了,只余下些疤。”
李幼蓉点点头,一面瞧着底下的将士们,一面同她说话,“在汾州时以为你是个公子,差点闹出来笑话,后事繁忙一直没能与你好好解释,离别匆匆还担忧再见是否能如从前那般,今日心里甚觉松快,你仍是我的小周姐姐。”
李幼蓉从小就是李渊内定的储君之选,汾州那些贵女哪里能够的着她,唯一个周莘与她真心相交,冒死替她送了玉玺,心中自然看重,在她跟前有些话也不必藏着掖着,说出来更轻松。
“你也仍是那个在小春山带着我看月令花的小阿婵。”
虽然那场夜里没能看成月令花,可她那时不是女帝,不是明阳郡主,只是阿婵。
城下整顿完毕,李幼蓉与周莘于台阶而下,来的是卫玘,系发用的是周莘来时那抹墨色发带,二人关系不言而喻,往他身后站的是叶昭。
李幼蓉往前,周莘和卫玘并肩立在她身后。
面前齐齐高呼女帝之名,已然分做两军,为首的二人是席灼远与陈征,等着李幼蓉一声令下,出兵北上。
“从前山河未定,而今南北一统是必然之势,总有人要坐到那个位置,去造一个千秋万古。”
这是李幼蓉上马车时,周莘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城墙上,李幼蓉指尖抵上她手背那一刻,周莘脑海里就映着一统之后的昌明景象,鎏金宝顶,雕龙御路,宝座之上是群臣高颂的李幼蓉。
这世间自有定命之数。
她生来就该是南北的王,是天命所归。
寅时一刻,出兵吉时。
城门外兵分两路,由席灼远与陈征分别带队,叶昭早已经上了马,只有周莘和卫玘在后头。
周莘面不改色,卫玘却凑的更近,余光瞥见她手中长生剑剑鞘,昨天他就想问了,赶着往城门的时间问出了口,“你这剑鞘什么时候换的?材质尚可,纹路清晰,比我原先送的更契合。”
周莘擡剑,想起被带走的沈才均,缓道,“你的那柄碎在平山行宫外了,回来后沈令尹来看我时寻给我的。”
卫玘听到沈令尹三个字目光微滞,“原是他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