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1 / 2)
半夏小说独家发表
据酿酒师所说。他的那位朋友住西安,也是位隐居的“侠客。”
他们顺着地址找过去,是在H镇。有一大片锦绣田园,红红茂茂的。村中还有古朴的祠堂,戏楼,古树,古井。
老酒师的朋友住在里面的一个房子里,家门口是几个大石头铺成的路。院中种着绿的草,栽着竹子,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塘圈养了几条红色的锦鲤,看起来生机勃勃,生龙活虎。
老酒师的朋友也是位手艺人,做琵琶的。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身材瘦长,穿着件长衣衫。
老师傅知道他们会来。见到他们也没意外,就是家中同样还有一位客人,也是位老人家。到了花甲年纪。
老师傅解释这是曾经买了他琵琶的客人,也是他远道而来的朋友。如今琵琶坏了,要找他修。不介意的话就让他们先在院子里头坐坐,他的老伴儿会给他们泡茶。
老师傅家除了老伴儿还有住着一个孙女,现在正在念五年级,现在正在客厅里趴着做作业,身边还放着一个琴包。听到了他们的声响,眼睛立马一眨不眨的盯着他们好奇看。
在小孩儿这个年纪,就连窗外一只鸟也比做作业有意思。更何况是家里来的新面孔。
姜汐朝小女孩友善的笑了下,双手接过老奶奶递来的茶,甜甜的道过谢。又引来老奶奶的一阵亲昧,还说要给他们剥核桃,姜汐连忙笑着婉拒了。
“那行,我先去蒸饭啊...你们今天一定要留下来吃饭啊。”老奶奶念叨。
老人家太久没见过年轻的新面孔,见到他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般。姜汐点着头答应,又喝了一口水茶,转头就绕有兴趣的刮了刮裴青的掌心,问,
“裴青,你小时候讨厌做作业吗?”
“有没有被作业支配又做不完的恐惧感!”
姜汐冥冥之中是想裴青说有!然后说恐惧。两个人再一块愤愤的吐槽!
结果裴青却十分淡定的说, “不讨厌,也不恐惧。我作业大部分都在课间写完了。”
姜汐:。
哼!!讨厌的聪明人。
他有点儿酸溜溜的说,“哦,那你打小就学霸啊?”
感觉还是那种表面看起来不怎么用功!实则脑中早就把题型过了一遍烂熟于心的人!!
“嗯,算是吧。”裴青唇微微勾了勾,“我高中一般稳定年级前三。”
姜汐:。
啊….可恶的学霸!
老师傅送完朋友匆匆的就赶了过来,三人寒暄一番后。姜汐坐直了身,道,“是季老师傅让我们来的,让替他看看您,他最近忙呢。”
“老季啊,我知道。他跟我说过了咧。”陈伯刚笑了笑,“让他别担心,我现在好着嘞。”
“好的。”姜汐也笑了笑,夸赞道,“看的出您身体很健朗。”
“那是,哎,我们这群做手艺的。身体要是不好还怎么做。”陈伯刚摸着花白胡子乐呵呵的,倒是一点都不谦虚。
随着话题聊开,自然聊的离不开老人家做琵琶的手艺上,老人家很骄傲的向年轻人介绍。
姜汐才知道。原来师傅姓陈,叫陈行刚,十七岁的时候进了西安一厂,至今已经做了五十五年琵琶。但却没有儿女跟着愿意学着做。
现在陈师傅唯一的期愿已经降到了自孙愿意学琵琶就好,但大的孙子对这天生就不感冒,每次一说到琴就要死要活的。陈师傅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孙女身上。孙女倒是争气,虽然谈不上有多喜欢但还是每天天天练。陈师傅已经满足了,好像看着子孙还在抚摸琴。传承就在延续。
而只因孙女前不久随口抱怨了一句,原来的琴弹用着有一点旧了,陈师傅就要动身给孙女做一个新琵琶。
姜汐:“陈爷爷,我也会弹琵琶呢,家里有个琵琶放了好久了,音色有点变了。到时候拿到您这番新一下。”
陈伯刚怔了下,闻言乐呵呵的一笑,“可以啊。”
“我..我没想到还有年轻人会弹琵琶呢。”
“很久以前学的,现在手都快生了,您不介意的话我为您弹奏一曲?”姜汐有意的想逗老人家开心。
陈伯刚果然很高兴,马上站起来,“可以啊。我去给你拿琵琶。你在这稍微等我会。”
等老人家远去,姜汐朝裴青眨了眨眼,那深邃的眼睛一直看着他,
“什么时候会的琵琶?”
“以前啊。小时候学的,学了几年之后我就有点不感冒了,就放着一直没动。”姜汐微微耸了下肩,“不像画画,一直都那么有劲。”
姜汐又仰头笑笑,“不过感觉人这一生有一样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就好了。”
“就是对它的热情怎么都消磨不灭。”
“比如——”姜汐拉长了声,故意卖关子。
“比如?”裴青眉扬了下。
“比如喜欢你,爱你。”姜汐乖顺的在他掌心上贴了下。
陈伯刚很快就把琵琶拿过来了,能看的出琴的年岁悠久,音色却依旧很清亮。
姜汐抱着琵琶坐在古树下,用手轻轻扫过琵琶玄。
弹奏的是一曲《红马》
“我在江南,撒把欢,多无邪——”
“你用斜阳揉碎了春雪——”
“你在清间,胭脂伞,绫绸缎,你弹一曲,繁华锈河山。”
青年的声音柔软清亮,配着琵琶的音色正好。陈伯刚还牵着自己的外孙女来。一起听听弹琴,还夸赞要跟这个哥哥学习。
姜汐的心那是虚啊。他好久没弹了,手很生,曲子弹错了好几个音。但陈伯刚就像是没听到一样的,看他的眼神格外柔和,又透着一点喜悦,仿佛他弹奏的是什么天才般神谱。
等一曲完毕,陈伯刚拍手叫好,姜汐抿着唇笑了笑,偷偷把目光看向裴青,就见他也跟着在鼓掌。
陈两夫妻平日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今天的菜式难得的多了些。
一碟糯米甜藕,一盘五香肉饼,小葱饼。一锅清粥。还有蒸好的玉米和紫薯。混在一起飘着曼妙的香。
姜汐趁着跟裴青去洗手的空档,把人堵在了小院洗手池边攀岩的紫藤萝下,十分胆大的勾着人的下巴“质问。”
:“我刚刚弹的好听吗?”
“嗯,好听。” 裴青十分懒的站着,背部靠在墙上,一副任他摆布的样子,眼里全是纵容。
姜汐舔了舔唇,“那我弹的好看吗?”
裴青笑了下,轻轻摸了摸面前人的脸,反而是说了一句英文:
“The roses will always bioo.”
“My dear rose,you are beautiful.”
裴青说英文很好听,有一股淡淡的散淡感,尾音还会微微勾一下,十分蛊。
姜汐怔了下,随后眼睛就弯了,“为什么是玫瑰花?不是太阳?”
裴青笑了下,压低声,凑到人的耳边,“因为宝贝儿,你今天看起来很性感诱人。”
姜汐的嘴到哪儿都是甜的,到哪儿都讨人喜欢。加上这次还有琵琶的加持。老师傅对这俩孩子喜欢的不得了。
见姜汐对做琵琶流露出了兴趣,挺想看看的。老师傅也百般热情,还说要他们留下玩几天,要腾房间给他们住。
在这玩是可以的,但姜汐脸皮薄,实在是不好意思麻烦两个年岁已高的人,就在他们附近租了个房子,挨的特别近。还带了一个小花园。刚好房子的主人是对老夫妻,最近要去他们儿子家住一段时间。这俩夫妻跟陈家两夫妇的感情也特别好。经常互相关照。租他们的房子陈两夫妻也很放心。
姜汐就开始经常的往陈师傅家跑。裴青就在屋子里沏着茶,线上办公。
今天是给孙女做琵琶的大日子,陈师傅拿出了镇店之宝。一块放了二十多年的大红酸枝。在锉刀,刨子,圆凿子,月凿等工具间灵巧转换,来回敲打这块上好的材料。
工作房里亮着一盏黄旧的灯,还有各式各样悬挂的工具,和一把黑框的圆形挂钟。
陈师傅架着一副老花镜,皮肤有皱皱痕痕,一双鹰一般的眼睛浑浊,但在制造乐器的时候却亮的厉害。隐约从里面看见了光。
好的工匠如同灵巧的画家,每一个手势下去,而确定的,这和姜汐倒有异曲同工之处。
陈师傅边磨琵琶的时候就边对姜汐笑着说,“我好像是在生孩子,这就是孩子,要把它养好生好。”
这不禁让姜汐想起自己画画,也是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最后看着画一点点的成形。有种造物主的欣慰与慈祥。
在他看来,画是有生命的。而在陈师傅的眼里,琵琶也是有生命的,
只见那老旧布满青筋的手,在昏暗的烛台下一点一点的打磨琵琶。肢体间爱惜的犹如在做瑰宝一般。陈师傅说自己眼睛不太好,背板弧度的变化都靠经验,这看似谦虚的话里,姜汐却听出了匠人的自信。
他睁着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好像变成了一个帮忙的学徒。地上布了很多的木屑皮。姜汐就帮忙扫掉。
内膛是琵琶发音的关键部位,面板震动靠它发射。这也是做琵琶最重的活。在整块木头凿出梨形内膛。需要控制微妙到难以标准化的弧度。弧度深一点或者浅一点对音色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此时木匠工凭借着经验带来的直觉。
等内膛大攻告成,匠人用粗糙的大掌将木屑拍去,娇艳深红的木屑静静洒落。
然后就是面板制作环节。面板是琵琶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音色的好坏。传统的琵琶面板通常用梧桐木,木质疏松,木纹顺直,传声迅速。
陈师傅通常选择将面板做得略厚,这样刚开始时声音会有点木,但音色坚石,经过振动弹开以后会有金石之声。好的制琴师与乐器都有君子之德,更看重长久的效果。
“这..就做好啦?”姜汐眨着眼睛好奇问。
陈师傅笑笑说还没有。
他说要在一种胶中加水,现在胶还没化,化的时候加水。
粘合面板和背板的猪皮胶遵循工匠传统,陈师傅用自家的小锅小火蒸制。小火噼噼啪啪,见证了无数琵琶的诞生。
姜汐:“这个温度…是不是要很严格掌控啊?”
陈师傅笑着摆摆手,“我们很土的,温度是件不清楚的,反正整个就凭感觉。它面板也不能太烫,也不能太没有温度。胶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陈伯刚挠了挠头,感觉又没给人解释到位,于是有些失笑,“我这是不是感觉有点像是在说废话?”
姜汐猛摇头, “没..没!您这是信手拈来,很厉害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