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6章 县衙设宴(1 / 2)

加入书签

那老兵油子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脑门,吓得魂飞天外,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该死!小的这就去开门!这就去!”

他连滚带爬地从门房里摸出钥匙,哆哆嗦嗦地打开了沉重的城门。

城门洞开,映入眼帘的,是比城外更加破败的景象。街道狭窄,污水横流,两旁的房屋大多低矮歪斜,行人面有菜色,眼神麻木。

陈锋面无表情,翻身上马,率先催马入城。叶承和护卫们紧随其后,马蹄踏在坑洼不平的青石路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按照规矩,新官上任,应直赴县衙,交接印信,升堂视事。

县衙大门倒是敞开着,但院内落叶满地,蛛网遍结。正堂之上,桌椅蒙尘,惊堂木上都落了厚厚一层灰。整个衙门,空无一人,只听见风吹过破旧窗格的呜呜声。

就在陈锋踏入正堂的那一刻,后堂才慢悠悠地走出来几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三角眼,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一脸皮笑肉不笑,对着陈锋拱了拱手,连“大人”都懒得叫一声。

“哟,这位想必就是陈县令了?下官们有失远迎,恕罪恕罪。王县丞身子不适,几位主官也都家中有事,这衙门里的事啊,就暂时由我们这些当差的,先替您担待着。”

陈锋眯了眯眼,打量着他:“你是何人,身居何职?”

那人吊儿郎当地一拱手:“回县令的话,小的张三,乃是县衙的刑房书吏。”

他身后的几个户房、工房的胥吏,也都个个歪嘴斜眼,神情倨傲,看着陈锋,就像在看一个天大的笑话。

陈锋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问道:“王县丞何在?本官奉旨上任,需即刻交接县令大印、鱼鳞册及户籍黄册。”

那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赖相:“哎哟,真不巧。县令大印,一直由王县丞代为保管。可王县丞今日病着,实在起不来身,这印嘛……怕是暂时交不了。”

“至于您要的鱼鳞册和黄册嘛……唉,说来更是晦气!前几日,县衙后院的库房不知怎地,突然走了水,虽然扑救及时,没烧着别的,但那存放册籍的架子却给烧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被烟熏水浸,字迹模糊,根本没法看了!您看这事闹的……真是对不住啊!”

不交大印,陈锋便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正式行使县令权力。毁坏户籍,更是让他无法清查田亩、征收赋税。这是要将他彻底架空!

面对这赤裸裸的刁难和下马威,叶承和护卫们已是怒不可遏,眼中喷火。

陈锋非但没有暴怒,反而笑了。

他环视了一圈这破败的县衙,点了点头,对张三等人说道:“好,很好。既然王县丞身体不适,本官也不便强求。各位也都辛苦了,都先回去歇着吧。这县衙,我看也确实该好好修缮修缮了。”

说完,他竟真的就这么干脆利落地转身,带着一脸懵懂的叶承和满腔怒火却不得不压抑的护卫们,径直离开了县衙,仿佛对刚才遭遇的一切刁难,都浑不在意,直接回了临时落脚的那家还算干净的驿馆。

张三等人看着陈锋离去的背影,都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哈哈哈!我还以为这状元郎有多大本事,原来是个没卵子的怂包!”

“可不是嘛!被咱们这么拿捏,连个屁都不敢放!”

“看来,根本用不着冉家和张爷他们费心,这新来的县令自己就先趴窝了!”

但张三在笑过之后,心中却隐隐升起一丝不安。这个年轻人,太平静了,平静得有些反常。

回到临时下榻的驿馆,叶承终于忍不住:“大哥!他们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这也太憋屈了!依我看,就该把那几个狗仗人势的玩意儿,先吊起来打一顿再说!”

陈锋却好整以暇地给自己倒了杯凉茶,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这才抬眼看向焦躁的叶承,平静地说道:

“三弟,稍安勿躁。你把他们打一顿,然后呢?”

叶承一愣:“然后……然后他们就知道怕了!就老实了!”

陈锋摇了摇头,慢悠悠地说道:“打了他们又能如何?大印拿不到,户籍还是没有。反而落了个‘酷吏’的名声,将整个县衙的官吏都推到了对立面。我们初来乍到,敌暗我明,现在要做的,不是打草惊蛇,而是……引蛇出洞。”

他看着窗外那死气沉沉的县城,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他们以为架空了我,我便无事可做。正好,也给了我时间,让我好好看一看,这永安城里,到底都藏着些什么牛鬼蛇神。这出戏,才刚刚开场呢。”

令人意外的是,当天傍晚,县丞王普竟然派人送来请柬,要在县衙后堂,为陈锋设宴接风。

陈锋欣然应允。

县衙后堂,灯火通明,一场看似丰盛的“接风宴”已经摆开。

县丞王普,是一个面色白净、眼窝深陷的中年文士。他一见到陈锋,便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连连作揖告罪,态度恭敬得无可挑剔,只是没看出来一点生病的迹象。

“陈大人!陈大人驾临,下官有失远迎,昨日偶感风寒,未能亲至城门迎接,实在是罪该万死!还望大人海涵!海涵啊!”

他热情地引着陈锋入席,将他奉在上座。

宴席之上,县尉、主簿、典史等一众县衙主官,以及城中三大豪族——冉家、张家、李家的管事,悉数到场。

王普频频举杯,言语间极尽吹捧,将陈锋夸成是“文曲星下凡,国之栋梁”,仿佛真心实意地为能有这样一位上官而感到荣幸。

但他话里话外,却不断地向陈锋暗示,永安县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全赖他们这些地方官吏与乡绅们同心同德,希望陈大人日后“萧规曹随”,莫要轻易“另起炉灶”,破坏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团和气”。

陈锋看着桌上的鱼肉,想起白天进城时百姓脸上的菜色,只觉得可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王普话锋一转,开始看似随意地介绍起在座的几位“乡绅代表”。

“陈大人,这位是冉府的管事,冉福先生。冉家是我永安,乃至整个巴郡都有名的盐商世家,乐善好施,为我永安百姓的生计,可是出了大力的。”

一个身穿绸缎、眼神阴鸷、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他对着陈锋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却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

“陈大人,久仰。我们冉家做的不过是些井盐的小本生意,勉强糊口,养活着上下千余口人。日后在这永安地界,还望大人能行个方便,多加照拂。我们冉家,自然也懂得知恩图报,绝不会忘了大人的好处。”

这哪里是请求,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和收买!

紧接着,一个身材肥胖、满脸横肉的汉子站了起来,他是张家的代表,张家家主的侄子。

“陈大人,俺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俺们张家在城里开了几家米行、布庄,城外也有几亩薄田。以后大人衙门里若缺什么,或是兄弟们手头紧,尽管开口!在这永安城里,还没俺们张家办不成的事!”

他拍着胸脯,语气嚣张。

最后是李家的管事,一个精瘦的中年人,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李家矿上,最近出了一批上好的铁矿,大人若需要打造些什么,尽管吩咐。”

这三家,或明或暗,都在向陈锋展示着肌肉,划定着势力范围,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永安有它自己的一套“规矩”,你陈锋最好识相点,大家相安无事,否则……

面对这番“群狼环伺”的景象,陈锋始终面带微笑,来者不拒,与众人推杯换盏,仿佛真的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是一个初出茅庐、不知深浅的愣头青。

王普等人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这位状元郎不过如此,已经被他们轻松拿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