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9章 想不认账?全城百姓不答应!(2 / 2)

加入书签

张贵依旧主张鱼死网破,认为不能就这么认栽。

“不能认!打死也不能认!这钱要是给了,我们以后还怎么在永安立足?他姓陈的还不得骑在我们脖子上拉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他眼中凶光毕露。

冉鸿只是冷冷地问了他一句:“鱼会死,网会破吗?你现在带人去撕了告示,打了陈锋的人,明天郡守的问罪文书就到,后天朝廷的兵马就来。你张家,担得起这个谋反的罪名吗?”

张贵瞬间哑火。

他环视着面如死灰的众人,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认栽!必须认栽!立刻!马上!筹集钱粮,按告示上写的数目,一分不少,一石不缺!敲锣打鼓,大张旗鼓地……给他送过去!”

王普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张贵咬牙切齿,拳头捏得咯咯响。李志面如死灰,身体微微发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冉鸿的声音如同从牙缝里挤出来,“今日之辱,暂且记下!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稳住他,稳住民心!只要人在,只要根基还在,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连本带利地吐出来!”

在冉鸿近乎咆哮的坚持下,绝望的众人最终屈辱地低下了头。割肉饲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当日下午,永安县城的百姓们,目睹了永安建县以来从未有过的奇景。

一向只进不出的三大家族竟然大张旗鼓给别人送钱。

一辆辆沉重的大车,从冉家、张家、李家的深宅大院里驶出。车辙深深陷入土路,显示出车上装载物的沉重。

冉家打头的几辆大车上,是沉甸甸的、盖着油布的粮袋,上面插着写有“冉”字的小旗。

后面跟着的几辆大车,则覆盖着厚厚的苫布,但车辙压痕更深,显然是装着银箱。张家和李家的车队紧随其后,除了粮车和银车,还有两辆大车上,挤满了穿着破旧棉袄、缩头缩脑、面黄肌瘦的汉子,正是所谓的“五十名精壮人手”。

张家和李家的管事,一脸晦气地跟在车队旁。

王普也带着满脸“病愈”的红光,亲自前来。

客栈门口,早已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陈锋并未露面。只有秦虎和郭然,带着几名虎背熊腰、按刀而立的护卫,站在客栈门口的石阶上,如同两尊门神。

王普强忍着屈辱,脸上堆起僵硬的笑容,对着秦虎和郭然拱手:“秦统领,郭统领,下官病体稍愈,特来向陈大人复命!昨夜乡贤们允诺的钱粮、人手、房舍契书,也一并带来了!”

秦虎目光直接投向后面的车队:“点验!冉家,白银两千两,稻米三百石!张家,白银一千两,人手五十名!李家,别院房契一份,白银一千两,人手五十名!可有短缺?”

冉家、张家、李家的管事,脸皮抽搐着,硬着头皮上前,强笑着应道:“回统领的话,数目……分毫不差。”

秦虎点点头,大手一挥:“开箱!验粮!点人!”

几名护卫如狼似虎地扑向车队。沉重的银箱被一个个打开,白花花的官银在冬日不甚明亮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引来围观百姓一阵阵抑制不住的惊呼。

“天爷!这么多银子!”

“真是两千两啊!冉家真拿出来了?”

“快看!张家的银子也开了!”

秦虎一边点,一边还故意大声嚷嚷,生怕别人听不见:

“冉家,白银三千两,一两不少!好!冉家果然是深明大义!”

“张家,白银三千两,足数!张家真是我们永安百姓的楷模!”

“李家……”

每一声高喊,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三家管事的脸上。

郭然则负责点粮和人。他检查着粮袋,故意抓起一把米,对着阳光看了看,点头道:“嗯,是今年的新米,不是以次充好的陈米,三大家族有心了。”

他又看向那些被送来的、充当“壮丁”的家丁,一个个歪瓜裂枣,无精打采,一看就是府里混吃等死的闲人。他也不动怒,只是笑着对三家的管事说:

“几位管事真是费心了,这些兄弟看起来……身子骨是单薄了些,想必是平日里操劳过度。无妨,到了我们大人麾下,保证顿顿管饱,有油水,定把他们养得壮实起来,好为永安出力!”

这番“感谢”的话,如同一个个响亮的耳光,抽在张家和李家管事的脸上。两人脸色由红转青,由青转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又不敢发作,只能死死低着头,牙齿咬得咯咯响。

秦虎点验完毕,对着王普和三家管事一抱拳,声音洪亮:“钱粮、人手、房契,数目无误!王大人,诸位管事辛苦!东西,我们收下了!定会如实禀报我家大人!诸位深明大义,慷慨解囊,永安百姓,会记住诸位的‘善举’的!”

最后那“善举”二字,咬得格外重。

王普和三家管事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在秦虎和郭然那毫不掩饰的嘲讽目光中,他们如同斗败的公鸡,连场面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灰溜溜地带着空车和剩下的家丁,在百姓嗡嗡的议论声中,仓皇逃离了福来客栈门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