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章 《御批·三伏折》(2 / 2)

加入书签

\"娘亲快看!金蟾蜍眼里流血了!\"某个黄昏,扎着冲天辫的稚童突然指着雕像惊呼。路过的老仵作眯眼细看,原来是夕阳将女帝点过的朱砂映得愈发鲜艳,顺着刻意雕琢的泪沟流淌下来。更骇人的是蟾蜍张开的嘴里,不知何时被人塞进了几粒发芽的黍米。

三、朱砂点睛

女帝夜巡那晚,恰逢江南罕见的\"火风\"天气。她玄色龙纹便服的下摆扫过金像底座时,突然驻足凝视那些被晒得翘起的金箔——底下竟露出层层叠叠的旧账本。随行御史刚要上前解释,忽见陛下用金簪挑开一片金箔,露出里面发黑的桑皮纸,赫然是当年被篡改的堤坝施工图。

\"传旨。\"女帝的声音比冰鉴里的寒气更刺骨,\"着工部用这些'金箔'重铸丈量田亩的鱼鳞册。\"她将朱砂笔掷向金像,笔尖在蟾蜍额头撞出一簇火星,\"既然赵爱卿的皮相能晒出真金,不妨让天下官吏都来照照这面'明镜'。\"

尾声:伏暑铄金

第二年梅雨季,暴涨的河水冲垮堤坝时,人们发现裂缝里嵌着闪闪发光的颗粒。老河工捞起一看,竟是去年从金像肚皮里漏出的金沙,此刻正混着糯米浆死死咬住堤基。消息传到正在批阅治水奏章的女帝耳中时,她正在朱批\"以金固堤\"四字,闻言突然将整壶冰水浇在奏折上。

\"传旨。\"女帝拾起被泡发的奏章,任由纸浆从指缝滴落,\"今岁修堤改用'金玉灰浆'。\"她望着殿下瑟瑟发抖的工部尚书,忽然莞尔:\"爱卿慌什么?横竖都是民脂民膏,不过是物归原主。\"

【新注】\"金蟾晒背\"渐成江南奇景。每逢官吏赴任,必被百姓邀至像前\"沐金浴\"。更有趣的是,后来金像竟真引来蟾群栖息,每逢阴雨便齐声鼓噪,老辈人说这是\"贪官魂灵在数自己吞下的金粒\"。孩童们传唱的歌谣也添了新词:\"金蟾叫,官轿到;掀开帘,空官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