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国债风云(2 / 2)

加入书签

\"她来了。\"陆沉舟突然说道,目光锁定在大厅入口处。

沈昭缓步走来,身后跟着一个穿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那人约莫四十出头,面容严肃,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体制内特有的沉稳气质。他低声对沈昭说了几句,然后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那是谁?\"阿毛好奇地问。

沈昭没有回答,只是走到他们身边,抬头看向电子屏:\"建仓完成了?\"

\"完成了,144.5,300手。\"陆沉舟汇报道,眼睛却一直盯着沈昭,试图从她脸上找出蛛丝马迹,\"刚才那个人...\"

\"时间差不多了。\"沈昭看了看腕表——下午1点15分,\"准备好。\"

\"准备什么?\"瘦子刚问出口,交易大厅的广播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播音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变形,\"财政部刚刚发布公告,决定将1992年三年期国债的保值贴补率上调至12.98%,较原先提高3.28个百分点!重复一遍...\"

整个大厅瞬间沸腾了!人们尖叫着,推搡着冲向交易柜台。电子屏幕上的数字开始疯狂跳动——145.2...146.5...148.8...

阿毛三人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327合约价格像火箭般蹿升。仅仅十分钟,价格就突破了150元大关!他们的浮盈已经超过80万!

\"这...这不可能...\"胖子喃喃自语,双腿发软,不得不扶住旁边的柱子。

陆沉舟的脸色却异常复杂。他转向沈昭,声音压得极低:\"刚才那个人,是财政部的?\"

沈昭嘴角微扬,不置可否:\"平掉三分之一仓位,锁定利润。剩下的,等突破160再考虑。\"

陆沉舟没有动,而是死死盯着沈昭的眼睛:\"你早就知道。不仅知道会提高贴补率,还知道具体幅度和时间点。这种级别的信息,就算是财政部司局级干部也不可能提前掌握。\"

沈昭平静地回望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不是吗?\"

\"这不是普通人脉能做到的。\"陆沉舟的声音带着轻微的颤抖,\"除非...\"

\"除非什么?\"沈昭挑眉。

陆沉舟突然想起三天前在和平饭店见到的那位\"沈先生\",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那种举手投足间的上位者气息...再联想到沈昭的姓氏...

\"你父亲...\"他试探性地问道。

沈昭的眼神骤然变冷:\"不该问的别问。\"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浇在陆沉舟头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触及了一个危险的禁区。在中国,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明白。\"他低下头,声音恢复了臣子般的恭顺,\"我这就去平仓。\"

当日下午收盘时,327国债期货合约报收于156.3元,较前一日上涨近12元。沈昭团队的浮盈已经超过200万。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阿毛三人兴奋得语无伦次,计划着如何花这笔\"天文数字\"。只有陆沉舟沉默地站在窗边,看着沈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明天开盘还会冲高。\"沈昭头也不抬地说,\"但波动会加剧,空头不会轻易认输。我们要在158-160区间逐步平仓,不要贪心。\"

陆沉舟点点头,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沈昭合上笔记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名字我已经想好了——'昭明资本'。\"

\"投资公司?\"陆沉舟一怔,\"需要多少注册资本?\"

\"初期500万足够。\"沈昭轻描淡写地说,\"这笔钱明天就能到位。\"

陆沉舟倒吸一口冷气。500万!在1993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00年的工资!而沈昭说起这个数字时,就像在讨论明天的早餐吃什么一样随意。

\"公司业务范围?\"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专业的口吻问道。

\"证券投资、企业并购、资产管理...\"沈昭列举道,声音平静,\"但真正的重点,是信息。\"

\"信息?\"

\"准确、及时、独家的信息。\"沈昭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就像今天的保值贴补率。\"

陆沉舟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明白了沈昭的野心——她不仅要利用内幕信息获利,还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信息网络!这已经远超普通投资公司的范畴...

\"需要我做什么?\"他听见自己问道,声音有些发干。

\"你负责搭建团队。\"沈昭站起身,走到窗前,\"找可靠的人,最好是像阿毛他们这样背景简单、无牵无挂的。记住,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陆沉舟点头记下。窗外的上海滩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这座城市的金融狂潮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已经站在了浪潮之巅。

\"最后一个问题。\"陆沉舟鼓起勇气问道,\"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谁?\"

沈昭转过身,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纤细的身影上,在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当然是沈家。\"

## 国债风云(下)

3月1日,上海和平饭店北楼。

沈昭站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拱形窗前,手指轻轻拨弄着窗帘流苏。窗外,黄浦江上货轮鸣笛,外滩的人流如蚁群般蠕动。三天前,327国债期货合约最终以161.8元的价格收盘,他们的账户总资产突破了500万大关。

\"沈小姐,您要的茶。\"

服务员小心翼翼地将骨瓷茶具放在雕花茶几上,眼角余光不断打量着这个穿着校服却包下整个贵宾厅的少女。和平饭店的服务员见惯了达官显贵,但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独自在此等人,还是头一遭。

\"谢谢。\"沈昭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腕表——下午3点15分,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

她走向茶几,从书包里取出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昭明资本\"的注册资料,注册资本500万,经营范围涵盖证券投资、企业咨询和资产管理;第二份是陆沉舟起草的团队架构方案;第三份则是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档案袋,封口处盖着暗红色的火漆印。

\"哒、哒、哒\"

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随后是两声克制的敲门声。

\"请进。\"

门开了,进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陆沉舟,而是一位约莫五十出头的男子。他穿着考究的深灰色中山装,鬓角微白,面容肃穆,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周叔。\"沈昭站起身,语气中带着罕见的亲近。

被称作周叔的男子微微点头,反手锁上门,然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与沈昭放在茶几上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你父亲很担心你。\"周叔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动用家族关系网参与国债期货,太冒险了。\"

沈昭不慌不忙地斟了一杯茶,推到周叔面前:\"龙井,明前的。您最爱喝的。\"

周叔眉头微皱,但还是接过茶杯。他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乖巧的少女,眼神复杂:\"昭昭,你到底想干什么?那五百万对你父亲来说不算什么,何必...\"

\"周叔,\"沈昭打断他,声音轻柔却不容置疑,\"我需要一张牌照。\"

\"什么牌照?\"

\"信托。\"沈昭直视周叔的眼睛,\"昭明资本需要信托牌照。\"

周叔的手一抖,茶水险些洒出。他放下茶杯,声音压得更低:\"你知道那有多难搞?整个上海滩有信托牌照的不超过十家!\"

\"所以才找您。\"沈昭从档案袋中抽出一份文件,推到周叔面前,\"这是财政部下半年金融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到要扩大信托试点范围。您作为分管司长,应该早就看过。\"

周叔的脸色瞬间变了。这份文件属于绝密级,按道理只有部级领导和少数核心司局负责人才能接触。他猛地站起身,茶水打翻在名贵的地毯上:\"你怎么会有这个?!\"

\"这不重要。\"沈昭平静地擦拭着溅到文件上的水渍,\"重要的是,六月份会有一批新的信托牌照发放。昭明资本需要其中一个名额。\"

周叔深吸一口气,重新坐下。他第一次认真审视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孩,突然发现她眼中那种超乎年龄的冷静与锐利,竟让他这个在官场沉浮三十年的老江湖感到一丝寒意。

\"为什么是信托?\"他沉声问道,\"做证券投资不需要牌照。\"

\"因为我要的不只是炒股。\"沈昭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档案袋,\"信托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放贷款,可以做股权投资...这才是真正的金融帝国基石。\"

周叔的瞳孔微微收缩。这番话从一个初中生口中说出,荒谬得近乎恐怖。但更恐怖的是,她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无比,直指中国金融业最核心的命门。

\"你父亲知道你的...野心吗?\"他艰难地选择着措辞。

沈昭笑了,那笑容天真无邪,却让周叔脊背发凉:\"周叔,您还记得我十岁那年,您来家里过年,我们一起打牌的事吗?\"

周叔一怔,不明白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当时您说,\"沈昭继续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昭昭这孩子,看着不声不响,其实心里门儿清。牌桌上,知道什么时候该跟,什么时候该弃。'\"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周叔:\"现在,我就是那个知道什么时候该跟的牌手。而信托牌照,就是我必须跟注的一手好牌。\"

房间里陷入长久的沉默。周叔盯着少女单薄的背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她父亲当年在政治风暴中运筹帷幄的影子。那种与生俱来的掌控力,那种近乎冷酷的决断力,竟然在这个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就已经显现。

\"我需要时间。\"最终,周叔妥协了,\"而且不能保证。\"

沈昭转过身,脸上又恢复了那种乖巧的微笑:\"谢谢周叔。对了,下个月财政部金融司的李副司长会来上海调研,您不妨推荐他来昭明资本看看。毕竟,我们算是'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不是吗?\"

周叔的手再次一抖。李副司长调研的事是昨天才定的内部行程,连上海市政府都还没接到通知!

\"你...\"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你到底从哪里得到这些消息?\"

沈昭没有回答,只是将那个没有标记的档案袋推到周叔面前:\"这里有些东西,您可能感兴趣。关于...您那位在深圳炒股的侄子。\"

周叔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别担心,\"沈昭的声音轻柔得像在安慰一个孩子,\"家人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您说对吗,周叔?\"

当周叔离开贵宾厅时,他的背影比来时佝偻了几分,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沈昭站在窗前,目送周叔的黑色轿车驶离和平饭店。她轻轻呼出一口气,从书包里取出大哥大,拨通了陆沉舟的号码。

\"一个小时后,淮海路228号见。带上阿毛他们。\"

淮海路228号是一栋法式老洋房,红砖外墙爬满了常春藤。三天前,沈昭用现金全款买下了这里,作为昭明资本的办公地点。

当陆沉舟带着阿毛三人赶到时,沈昭已经坐在修缮一新的会议室主位上。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来,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坐。\"她示意众人落座,然后推过三份文件,\"这是你们的入职合同。阿毛负责信息收集,胖子负责外勤,瘦子负责财务。月薪3000,年底分红。\"

三个少年瞪大眼睛。3000元!这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

\"昭...昭姐,\"阿毛结结巴巴地说,\"我们...我们啥都不懂啊...\"

\"所以才要学。\"沈昭转向陆沉舟,\"从明天开始,请老师来教他们金融基础知识。另外,陆沉舟将担任公司总经理,负责日常运营。\"

陆沉舟微微一怔:\"我?\"

\"有问题吗?\"沈昭挑眉。

\"不,只是...\"陆沉舟斟酌着词句,\"公司实际控制人...\"

\"是我父亲。\"沈昭平静地说,\"但他不会直接参与经营。所有决策,由我负责。\"

阿毛三人似懂非懂地点头,在他们简单的世界观里,昭姐说什么就是什么。但陆沉舟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沈昭的父亲,那位在和平饭店有过一面之缘的\"沈先生\",到底是什么来头?能轻松调动五百万现金,能提前获知财政部绝密政策,甚至能逼迫周司长这样的实权人物就范...

\"接下来六个月的重点工作。\"沈昭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第一,建立我们的信息网络。陆沉舟,你负责联系各大证券公司的交易员和研究员,我要知道市场上每一笔大额交易。\"

陆沉舟点头记下。

\"第二,物色有潜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即将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企,名单我已经整理好了。\"沈昭推过一个文件夹,\"阿毛,你负责跟踪这些企业的动态。\"

阿毛郑重地接过文件夹,仿佛捧着圣旨。

\"第三,准备申请信托牌照。\"沈昭的这句话让陆沉舟猛地抬头,\"相关资料周司长会提供协助。\"

\"信托牌照?\"陆沉舟声音发紧,\"那需要...\"

\"需要高层关系,我知道。\"沈昭打断他,\"这部分我来处理。你只需要准备好材料和团队。\"

陆沉舟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没有再问。每次他以为已经摸清沈昭的底细,这个女孩就会展现出更深的背景和更大的野心。信托牌照——这意味着昭明资本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公司,而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金融巨头!

\"最后一点。\"沈昭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327国债的事还没结束。\"

众人一愣。

\"我们赚的钱,是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的。\"沈昭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那些做空的机构,那些被强行平仓的投资者...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会议室里的温度仿佛骤然降低。阿毛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胖子咽了口唾沫,瘦子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敲打桌面。

\"特别是万国证券。\"沈昭继续道,\"他们在327合约上损失惨重,正在到处找替罪羊。我们虽然规模小,但获利比例太高,很容易成为目标。\"

\"那我们怎么办?\"阿毛紧张地问。

沈昭微微一笑:\"所以我们需要信托牌照,需要正规化运营,需要...保护伞。\"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夕阳的余晖为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投在地上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几乎笼罩了整个会议室。

\"从明天开始,昭明资本正式运营。记住,我们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投机客,而是专业的金融机构。行为举止,都要符合这个身份。\"

陆沉舟看着光影中的少女,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前世那位站在金銮殿上指点江山的女帝。那种与生俱来的威仪,那种洞悉一切的锐利,跨越了时空,在这个90年代的上海滩再次显现。

\"还有问题吗?\"沈昭转身问道。

阿毛三人摇头如拨浪鼓。陆沉舟犹豫片刻,还是开口:\"沈昭,你到底是谁?\"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三个少年惊恐地看着陆沉舟,仿佛他问了一个大逆不道的问题。

沈昭笑了,那笑容神秘而遥远:\"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目光扫过每个人,\"我能带你们走到什么高度。\"

她走向门口,在离开前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明天早上八点,全体员工会议。别迟到。\"

门关上了,会议室里剩下四人面面相觑。良久,阿毛才小声问道:\"陆哥...昭姐她...到底是什么人啊?\"

陆沉舟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声道:\"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真正知道。\"

窗外,华灯初上的上海滩正迎来又一个喧嚣的夜晚。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场更大的金融风暴正在酝酿。这一次,站在风暴眼的,将是一个名叫\"昭明资本\"的新生儿,和它背后那个神秘莫测的少女掌舵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