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瘦金体里的惊蛰令(2 / 2)

加入书签

大连港的探照灯刺破雨幕。b4区停着艘生锈的货轮,舷号\"渤海六号\"。沈昭的黄铜钥匙轻易打开了船长室,里面堆满绿色油桶——与父亲照片里的一模一样。

\"这里。\"裴砚之敲击舱壁,传出空洞的回响。暗门后是个微型舱室,桌上摆着本泛黄的账册,封皮题《乾元十七年盐铁转运司真账复本》。

沈昭翻开最后一页,粘着张1992年的国债交易记录。父亲用朱笔批注:\"327非偶然,李正民勾结徐怀瑾,借国债回购市场洗钱三亿七千万,用于...\"

后面的字迹被血迹模糊。裴砚之取出紫光灯照射,隐藏的文字显现:\"...用于购买铀浓缩设备。所谓'渤海计划',实为核材料走私。\"

\"所以李老师才要制造钚恐慌...\"沈昭的指尖发抖,\"为了抬升他们囤积的铀矿期货价格!\"

甲板突然传来脚步声。徐怀瑾站在舱门口,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精彩。可惜晚了十二小时。\"他举起遥控器,\"'惊蛰令'已经启动,明天开盘...\"

裴砚之的绣春刀破空而去,徐怀瑾侧身闪避,遥控器坠地。三人展开殊死搏斗,沈昭的袖剑划破徐怀瑾的衬衫,露出胸口的纹身——与李老师一模一样的渤海湾地图!

\"你们不懂!\"徐怀瑾狂笑,\"这不是普通的金融犯罪,这是...\"

\"复仇。\"沈昭突然领悟,\"你们是渤海盐铁转运使的后人!\"

一道闪电劈过。在徐怀瑾怔愣的瞬间,裴砚之夺下遥控器。但徐怀瑾已经按下备用开关,货轮深处传来机械运转的轰鸣!

\"三分钟。\"他咳着血笑,\"足够铀238挥发到整个交易所...\"

沈昭抓起账册冲向底舱。管道纵横如迷宫,倒计时显示器上的红光映着舱壁:01:59...01:58...

她在主控室发现了钚容器,连接着精密的挥发装置。控制面板需要密码,屏幕上闪烁着《贺新郎》的词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

沈昭输入\"回头万里\"的笔画数8-2-4-3。系统提示错误。她又试了词牌编号,依然不对。倒计时只剩45秒!

\"众里寻他...\"她突然想起李老师的遗言,输入\"灯火阑珊处\"的5-6-9-3-5。

系统解锁!沈昭拔出紫薏仁嵌入控制槽,装置停止运转。倒计时定格在00:27。

浑身是血的裴砚之拖着徐怀瑾进来:\"他服毒了。\"

徐怀瑾的瞳孔已经开始扩散,却挣扎着指向账册:\"翻...最后...\"

沈昭翻开被血迹覆盖的那页,背面粘着张老照片:年轻的父亲、李老师和...母亲!三人站在军舰上,背后是\"渤海一号\"的舷号。

\"原来...如此...\"徐怀瑾断气前的笑容令人毛骨悚然,\"沈瑾浩...才是...\"

暴雨敲打着甲板。沈昭跪在舱室里,突然明白了一切:父亲发现挚友李老师的走私勾当后,假意参与实则收集证据。而母亲...她究竟是什么身份?

裴砚之从徐怀瑾颈间扯下条项链,坠子里藏着张微型底片——是\"渤海计划\"的全部成员名单!对着灯光,沈昭认出了几个在财经新闻里常见的面孔...

\"明天股市会地震。\"裴砚之轻声说。

沈昭望向窗外的海平面。第一缕晨光刺破乌云,照在\"渤海六号\"的舷窗上。她摸出父亲留下的软盘,知道这里面才是真正的\"惊蛰令\"——不是制造恐慌,而是肃清市场的雷霆手段。

归程的车上,沈昭打开母亲给的木匣。除周易筹外,底层还藏着封信:

「昭昭:

若你读此信,说明\"惊蛰令\"已启动。

记住,真正的金融不是杀戮场。

你母亲是皇城司最后一位指挥使。

乾元十七年的债,我们还清了。

——父」

沈昭的泪水打在信纸上。车窗外,九十年代的上海正在苏醒。证券交易所门前的电子屏亮起,今日的国债期货代码327在晨光中闪烁。

裴砚之的军用大哥大响起。阿毛的声音带着哭腔:\"昭姐!万国证券崩盘了!管金生被抓,但是...\"

\"但是什么?\"

\"有神秘资金在抄底!手法很像...很像昭明资本!\"

沈昭与裴砚之对视一眼。她摸出那枚缺角铜钱,轻轻一掰——里面是张微型芯片,记录着父亲生前布局的所有救市账户。

\"开车。\"她收起铜钱,\"去外滩。\"

黄浦江上,朝阳如火。海关大钟敲响八下,新一天的交易开始了。沈昭站在和平饭店顶楼,看着楼下如蚁群般涌向交易所的红马甲们。前世今生,金融战场从未改变,变的只是...

\"昭昭。\"裴砚之递来部手机,\"阿毛说第一笔327合约已经成交。\"

沈昭按下发送键。父亲的\"惊蛰令\"正式启动——不是恐慌,而是一场迟到了千年的正义。

在众人看不见的维度,北宋的算珠与90年代的电脑代码交织成网,笼罩着整个黄浦江。江面上,\"渤海六号\"的残骸正在下沉,而那些肮脏的秘密,将永远沉睡在海底。

母亲发来简讯:「回家吃青团,新馅料。」

沈昭微笑。她知道,有些传承永远不会断绝——就像惊蛰时节的春雷,就像乾元通宝上的朱砂印,就像...

玉扣突然微微发烫。沈昭望向人群,恍惚间看见个戴金丝眼镜的背影一闪而过。但定睛再看,只有无数红马甲在晨光中奔忙,如同千年前汴河两岸的商贩。

金融帝国的太阳,照常升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