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 选秀的尽头是什么?(2 / 2)

加入书签

被镜头环绕的别墅,正在记录下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弟弟们回房去收拾各自行李后,客厅顿时显得宽敞了许多,黄斌趁着间隙陷在沙发里,iPad荧光将他眼底的血丝照得发亮,商务拍摄行程表又被修改了——这已经是至今的第七版方案。

"品牌方要的不是艺人,是行走的流量收割机。"思绪回到昨天商务总监的话。

凤凰视频深谙市场规律,昨晚公司高层通过内部会议,将LUMINOUS的运营策略定为"三线并进":团综72小时不间断录制、商务代言闪电战、音乐作品流水线生产。

简而言之就是,商务合作的推进必须提高优先级,从最开始就同步进行,不要再挑了。

出道当晚,商务主动发起的邀约纷至沓来,目前已经确定了的团代需要排期,个人的邀约也已转交至各自的经纪公司。

无奈之下,经过筛选,黄斌最终还是确定了九个算还行的代言,虽然要割韭菜,但也不能听商务总监的什么都接。

只接这几个代言公司觉得也行,但公司高层又再次出招,按照他们的话来说,这类商业代言不同于专辑和宣传,C位还是要公平一点,轮流担任的嘛。

别小瞧了这C位轮换机制,典型的"雨露均沾"的商业算计,既安抚了各家粉丝,又为后续资源置换埋下伏笔。

只是不知道顾胤那批号称"人均消费力过万"的唯粉,看到自家C位要轮流站边角时,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安排。

行程的紧凑之所以如此争分夺秒,是因为过往太多案例证明:限定团商业价值最高的时期,往往就是成团之初。经历了多轮选秀热潮的洗礼,品牌方们早已摸清了门道。

在尚未看到后续市场表现之前,他们既不愿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又不愿错过当下的流量红利。

因此,在出道名单公布的第一时间,组合和成员个人是能收到大量邀约。但这些资源都是冲着现阶段的流量而来,而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

前期的合作大多只是短期合约,但对资本而言,这些都不重要,能快速变现才是硬道理。

完成这些商业拍摄后,团队就要立即投入录音和MV拍摄工作。实际上,早在节目录制期间,制作团队就已经开始创作新歌,确保在节目收官后能以最快速度推出首张专辑,牢牢抓住粉丝群体。

至于为何要先拍团综和商务?这显然是出于维持粉丝黏性的考虑。通过持续输出新鲜物料,避免在空白期出现粉丝流失的情况。

不过平心而论,目前接洽的这些品牌,即便筛选一圈后,割韭菜的意图,还是很明显。

凤凰视频现在也是处于两难之地:既想最大化商业收益,又担心过度消耗粉丝热情。那索性就通通一块赶起来,所以LUMINOUS接下来的行程将会异常密集:

首先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团综拍摄,紧接着马不停蹄地拍摄刚敲定的商务代言,然后立即投入EP录制。

待EP发行后,就着手准备正规专辑。公司当然希望成员们能参与创作,这样既能体现专业度,又能增强粉丝认同感,最主要的是噱头又有了。

紧跟着完成MV拍摄和专辑发行后,就可以筹备演唱会了。

事实上,凤凰视频的高层又开始了讨论,既然代言这块要有格调,那是不是要先举办一轮粉丝见面会——毕竟EP很快就能面世,不能浪费这中间的时间,歌不够也没关系,直接唱选秀中的歌即可,反正版权已经买了,不用白不用。

于是黄斌只能争分夺秒的按照目前的这个行程加快排期,只能说公司正在全方位布局,力求在LUMINOUS的粉丝经济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