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章 法兰西荣光之印度支那的爆炸(2 / 2)

加入书签

英国《泰晤士报》(The Tis)在头版显着位置刊载了阿什伯顿夫人提供的照片(虽然技术欠佳,但爆炸前男子的表情和总督府背景极具象征意义)和那份控诉“尸体填桩基”的传单内容,标题沉重:“东方基石下的冤魂:河内爆炸揭露铁路建设骇人黑幕”。

德国《柏林日报》(Berliagebtt)则以工程师韦伯清晰捕捉到的“解脱微笑”和爆炸现场照片为核心,配以那份控诉“系统性饥饿致死”的传单和账目照片,标题尖锐:“‘文明使命’的代价?顺化爆炸揭示法国殖民地的饥饿地狱!”

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 del Sera)则聚焦于罗西意外拍下的、指向监工的“仇恨之指”模糊照片和那份揭露“虐杀逃亡者”的、附带恐怖现场照片的传单,标题充满愤怒:“血染的橡胶与铁轨:海防爆炸控诉殖民暴行之残忍极限!”

这些报道,连同《纽约先驱报》的西贡事件,如同四颗重磅炸弹,几乎同时在世界各大主要报纸的头版炸响!不同地点、不同受害者、不同侧重点但同样触目惊心的暴行细节,辅以虽然技术不一、但都极具冲击力的现场照片(尤其是福斯特那张堪称新闻摄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微笑头颅”),以及那些无法辩驳的、带有具体时间、地点、人名甚至地狱般照片的传单证据,构成了一幅完整、系统、令人无法回避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暴行图景!

之前被法国殖民当局精心掩盖的滇越铁路建设黑幕、劳工的非人待遇和系统性死亡,被以最血腥、最直观的方式暴露在全世界“文明社会”的眼前。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舆论沸腾!

人道主义组织发出强烈谴责;各国的议会里响起了质疑和抨击法国殖民政策的声音;竞争对手(尤其是德国)的媒体更是推波助澜;甚至连法国国内的左翼报纸和反殖民人士也抓住机会猛烈抨击政府。

法国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和舆论被动。他们惯用的“暴乱分子”、“个别事件”、“维护秩序”等说辞,在如此密集、详实、跨地域的铁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们试图封锁消息、逮捕“煽动者”的行为,反而被解读为心虚和掩盖。

一场针对法国殖民统治合法性和道德性的全球性质问,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而这股汹涌的浪潮,其源头正是那几场精心策划、用生命点燃的爆炸,以及那些神秘出现在不同国籍“偶然”目击者手中的相机。王月生布局的“国际舆论引爆点”,在这一天,以最惨烈也最有效的方式,达成了。阮文忠们用生命发出的控诉,终于穿透了殖民者的谎言高墙,回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