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章 光学人才培养计划(1 / 2)

加入书签

阿贝教授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他转向王月生,双手优雅地一摊,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无奈、遗憾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的复杂表情,没有说话,但那肢体语言已经清晰地传达了他的意思:王先生,您给了我最好的船(实验室)和最好的工具(设备),却给了我一群连船桨都没摸过的水手?这艘船,注定无法起航!

王月生完全理解对方的感受。他深知,在1900年欧洲顶尖学者和工程师的认知里,精密光学工业是科学与技艺的巅峰结合,需要深厚的数理基础、长期的实践训练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眼前这群年轻人,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张张过于粗糙的白纸,根本无法承载那些精密的线条和色彩。

然而,王月生的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执拗的信念。这信念并非来自盲目的乐观,而是源于后世那个他所见证的、用无数血汗和智慧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伟大历程。欧洲工业文明的原生发展有其路径,如同大树扎根于深厚的土壤,自然生长。而中国,则需要在贫瘠的废墟上,用最短的时间,移植、嫁接、催生出参天巨木!这过程必然充满痛苦、扭曲甚至失败,但成功的案例就在历史的前方闪耀!眼前的困境,不过是这条荆棘之路上一个必然的、可以被跨越的沟壑。

他无法向阿贝解释“后世”,也无法奢求对方理解这种“东方的神迹”。辩经毫无意义,国际主义精神在此刻更是奢侈品。他需要的,是切中要害的交换,是实实在在的、让对方无法拒绝的利益捆绑。

“教授,诸位先生,施密特博士,”王月生打破了沉默,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诚,“我完全理解你们的疑虑和……失望。” 他走到陈启明他们面前,目光扫过这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

“你们听到的是事实。四年前,他们离开故土时,学识确实只相当于贵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但你们没有看到的是,过去的三年半,在这座荒岛上,他们在用双手开垦土地、建造房屋、铺设道路、竖起这座大楼的同时,是如何在油灯下、在短暂的工歇时,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学习意大利语,学习算术、几何、物理、化学这些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的知识!我们用最严格的时间管理,安排了统一的、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辅以一些……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他顿了顿,目光迎向阿贝教授深邃的蓝眼睛:“他们现在的水平,是实打实的‘初中毕业’水平。或许基础还不够牢固,或许知识面还不够宽广,但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纪律性、坚韧不拔的意志、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不是知识的火种——目前的知识还太浅薄——但他们是精神的火种!是未来团队的脊梁和催化剂!”

王月生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务实:“教授,我们合作的基础非常清晰:贵方——‘自由石匠’联盟和以您为核心的顶尖团队——拥有我们急需的、无可替代的知识、经验和人才。我们则提供了超越时代的设备、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无限的资源支持。我们合作的目标,是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光学研发与生产力量。”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就在于人才培养!” 他加重了语气,“这三十名年轻人,是第一批种子,但绝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培养计划!这需要借助贵国,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现有的教育资源。”

王月生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这是他在办公室里特意准备的“后世”小道具),拿起粉笔,思路清晰地说道:

基础教育衔接与提升:

“第一步,我们需要在岛上建立一所强化型的预备学校。由贵方团队中的专家(如施密特博士、韦伯博士)设计课程大纲,并推荐或亲自指导基础扎实的教员(可以是意大利本地学者或‘石匠’推荐的优秀毕业生)。目标是在1-2年内,将这批种子学员的数理基础提升到实科中学毕业水平,并掌握光学专业所需的德语基础。”

“同时,我们会从国内源源不断地选拔具有潜力的年轻人送来,进入预备学校学习。”

高等教育与实习:

“第二步,选拔优秀学员,进入意大利乃至德国的顶尖学府和研究所深造。米兰、都灵、威尼斯,还有德国的耶拿、柏林、慕尼黑……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清单:哪些大学、哪些专业(光学理论、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化学工艺等)、需要什么样的入学条件、学制多长、需要去哪些相关工厂或实验室实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