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和亲之议(2 / 2)

加入书签

陈梓坤一脸淡然:“这有什么奇怪的,水底的石头不是多得很吗?”

“可是——这块巨石上写得有字,是‘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八个大字。那巨石动用了二十人才擡得起来,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

陈梓坤一脸惊讶:“此话当真?走,去看看。”

“报——”又有一个侍卫飞报。

“讲!”

“雁鸣山顶的大雁石像也变成凤凰石像了。”

陈梓坤带着一帮侍卫侍女,从容的向国府门前的广场上走去,此时广场上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围观的百姓一见公主府的侍卫,急忙推推搡搡着让出一条路来。

就在这时,郑喜和韩宣领人也赶了过来。

郑喜扑通一声跪下,面带惊喜的高声说道:“公主当日为了天下百姓吞蝗救灾,诚意感动上苍,是以这才有了这祥瑞之石。”她语犹未了,就听郑喜身后的众人齐声高呼:“天佑大陈,女王临朝,永昌帝业。”围观的群众也跟着一起振臂高呼:“女王临朝,永昌帝业。”接着广场上的人群也山呼海啸一般的齐呼起来,声震云霄,震耳欲聋。连在国府后堂的文丹溪也听到了动静。

陈梓坤缓缓走了出来,在侍女的簇拥下款步走上一坐临时搭建的高台,她微笑着环视人群,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和敬畏,接着用她那特有的清越的语调慢慢说道:“当日吞蝗救灾,实属本殿分内之责。天下大德大孝之人多矣,本殿不敢期冀以些许才德感动上苍,况天意深不可测,岂容我等凡俗之人妄加揣测。这也许是上天看本殿德薄才鲜,再次出语警示罢了。”

人群哗的一声议论开了。

“不,不是!”有人大着胆子反对。

……

郑喜忙说道:“殿下差矣,上天若是警示,当降大灾于陈国才是,怎么可能降此瑞石!天意至高无上,殿下当安心受之才不辜负上苍厚意。”

“郑喜言之有理。”韩宣带头高声附和。

……

国府后堂的高楼上,文丹溪带凭栏而立,远远的望着广场上的那一幕。春芳春草等人均是一脸的敬畏,双掌合拢,嘴里念念有词。文丹溪的脸上带着一丝极为隐晦的无奈的笑意,她的目光仿佛是在看一个顽童玩耍似的。

秦元也早已得知了这个消息。相较于文丹溪,他的神色更为复杂,震撼、佩服、将信将疑以及各种说不清的情绪都有。

他在屋里慢慢地踱着步子。秦承嗣垂着头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

“父亲。”秦承嗣恭敬的唤了一声。

秦元目光闪了几闪,缓缓开口:“承嗣,你对今日的事怎么看?”

不等他回答,秦元又问道:“你信吗?”

秦承嗣摇摇头,脸上带了一丝苦笑:“我们信不信没关系,只要天下百姓相信就行了。父亲,您听听听那呼声就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

秦元点点头:“承嗣,说句实话,撇去她的女子身份,她比谁都适合当陈国的储君。”

秦承嗣无精打采的答道:“父亲,承嗣明白。”

“那你以后……”秦元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家儿子。正要推心置腹的与他长谈一番,就听内侍禀报:“丞相,显公子要见丞相。”

秦元喃喃自语道:“显儿来了。”

秦承嗣躬身向父亲告辞,恭敬的退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