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边关风云(2 / 2)
陈梓坤脸色一沉,缓缓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分什么魏国陈人!寡人问问你们,我们陈国的子民难道全是土生土长的吗?还不是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我们都是华夏子民,同时也是大梁的百姓,你们难道忘了梁皇后裔还在夷州吗?”
朱宁等一干人一起躬身谢罪。
崔博陵呵呵一笑,拱手奏道:“大王无需生气,两位将军都是性情中人,今日情况特殊,情有可原。我等还是继续商议边关之事吧。”
朱程两人冲崔博陵勉强咧咧嘴,什么也没说。
萧舜钦见气氛已缓和起来,双手一拱,朗声说道:“大王,微臣以为崔大人言之极当。如今晋魏结盟。而魏国从魏文王以来就与陈国一直和平相处,双方纠葛极少。魏军不知陈国战力,所以,蓟州之战,只是他们的试探而已。晋国与陈国数次冲突,大王先败其八万大军,再夺其关,然后又杀死王室公子袁寅,每一样都是血海深仇。晋国上下必当同仇敌忾,上下一体。与陈国作起战来,必当人人奋勇,微臣以为晋军才是最可怕的。”
陈梓坤默默点头,若有所思。秦元周通之人也是凝眉沉思。
秦元目光微闪,向萧舜钦略一拱手,问道:“那以萧先生之见,该何如何?”
萧舜钦彬彬有礼的说道:“接下来的事情就有劳各位大人了。萧某才疏学浅,不敢放肆。”
“哼……”人群中不知谁发出了这么一声轻哼。
崔博陵轻轻一笑,再次奏道:“大王,微臣愿意出使北狄和林胡,说服他们从背后袭击魏国,到时魏国自顾不暇,又怎能再来进攻陈国。”
秦元一脸疑惑:“可是我却听说,魏国已经和两个部族联姻,他们岂能背信弃义?”
崔博陵傲然一笑:“邦国之交,利益至上。什么联姻结盟都是虚的。朝盟夕战都是常事。只要微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以巨利诱之,挑动他们两国的战事,应当不在话下。”
秦元沉吟片刻,肃然说道:“若果能成功,大人当是我陈国的大功臣。”
崔博陵谦虚的说道:“为大王分忧,是微臣份内之事,秦相不必客气。”
陈梓坤脑中飞速盘旋思索,飞快的将众人的意见整合在一起。
最后果断下令:“事不宜迟,寡人这就下令。”
众臣一齐高呼:“臣等听令。”
“朱宁,周通。”
“臣在。”
“末将在。”
“两位卿家,寡人派你们带二万五千人去增援阳平关。”
“……是。”
“程综,韩奇。”
“你们两位领三万军马去增援函关。”
“朱下水。你带领新训的水军前去防守平江。”
“吴师道你负责统筹运送粮草。”
……
陈梓坤一口气分派完毕,喘了口气,停顿了片刻,缓缓说道:“接下来,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寡人一时想不起合适人选……”
“那就让我去吧。”陈信霍地从座上站起来,略有些不满的看了女儿一眼。难道她嫌这个当爹的老了不成?
陈梓坤的脸上闪过一丝狡猾的笑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这两个任务是:一是偷袭魏国储粮重地敖仓,此战至关重要,行军过程要隐秘,攻击时要有雷霆之力,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任;二是驰援蓟州,此战也非常重要,魏陈两国多年不曾交战,魏国不知我军虚实,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若胜,魏军必定对陈军心存忌惮,将大大瓦解其军心。到时,寡人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斡旋,情势必将好转。若是败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关于这两项任务的人选,众卿既可举荐,也可自荐。”
“第一个任务就派我去吧,谁也别跟我争!”陈信如奔雷一样的声音在大殿中轰然响起。他一出马,还有谁敢和他争!
陈梓坤仍不满意,用凛然的目光又将群臣扫视一遍。
秦元出班奏道:“微臣愿去协助太上王。”
陈梓坤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副极为满意的神色,她冲秦元点点头,语调激昂的赞道:“以父王之勇,再加上秦相之智,此战必胜。寡人高枕无忧矣。”秦元付之一笑。
“那么最后一个任务……”
陈梓坤的话没说完,就听见一个桀骜不驯的声音响了响起来:“我可以去。”
众人眉头微蹙,纷纷朝这人看去。这人正是索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