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险恶用心(2 / 2)

加入书签

“是。”秦元肃然答道。

进入书房后,秦元饮了一杯茶润润口,便将事情的经过娓娓到来:“……本来是计划好偷袭,无奈魏国早有堤防,臣和太上王商量打算硬攻,那布防的大人却是非同一般。最后臣只好硬作主张去劫了敖仓外围的小仓,劫走五百石粮食便班师回朝。”

陈梓坤点点头:“已经不错了。敖仓是魏国西北粮仓重地,怎能不防备森严。”

秦元肃然答道:“不,按照大王提供的路线,此次本应成功。那条山路上的守兵我军到达前两日才到的。臣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打听到,这是一个叫王恢的人通过晋王再三向魏王建议的,魏王不胜其烦才同意增兵的。”

“王恢……”陈梓坤喃喃自语,她总觉得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就在这时,贺秋来报:“大王,萧先生有事求见。”

“哦,让他稍等。”

秦元连忙识趣的告退:“臣先行告退。”

陈梓坤又和他寒暄了几句,送到他二门处,又款款折回。她刚坐定,就见萧舜钦缓步而来。

“先生请坐。”陈梓坤吩咐李思原上茶,又挥手示意他下去。

萧舜钦盯着李思原的背影看了片刻,正色问道:“臣听说大王要擢升李思原为内侍总管,这不大合适吧。”

陈梓坤淡然作答:“寡人知道,内侍总管一向由宦官充任,不过,那是男性君王为防止后宫嫔妃出墙而设的规矩。如今,寡人的后宫又没有嫔妃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萧舜钦意有所指:“留成年男子在后宫,臣恐怕对大王的清名不利。”

“清名?”陈梓坤略带嘲讽的反问道:“你觉得本王会有吗?自从本王要当女王开始,就意味着我站到了天性男性的对立面,千秋万代的读书人必定对本王大加讨伐,既然无论怎么做结果都一样,那还不如干脆肆意而为呢?”

接着,她的目光在萧舜钦身上一转,悠然说道:“想当初,先生在崔大人面前为本王的那一番孔雀辩解何其有力,如今怎么竟然也有了这种论调?”

萧舜钦默然片刻,当即转移话题:“臣此次求见并非专为此事。”

陈梓坤了然一笑:“我知道,先生方才不过有感而发罢了。”说完,她灼灼的目光坦然的注视着他,静待下文。

萧舜钦稍作思索便侃侃而谈:“微臣刚得到一个消息,就是魏国王恢已经投靠晋王,此次魏晋联手四面进攻陈国,并使太上王无功而返的计谋都是出自他手。”

陈梓坤心中一激灵,她已经想起了此人是谁了。当日她还向萧舜钦打听过他。

陈梓坤连忙问道:“依先生之见,此人最终目的是什么?”

萧舜钦沉声答道:“陈国战力虽强,但国小民穷,根基浅薄,奈不住长久的消耗。所以王恢的本意应该是四面开战,拖垮陈国!陈国以区区小国用兵六十万,请问辎重粮草能供得几时?到时国库空虚,请问大王怎么办?通常的办法自然是加收赋税,但此举稍有不当,便会引起民愤。若大王不加赋,六十万大军的粮草将从何而来?”

陈梓坤之前心中有了一个隐然的轮廓,此时一经萧舜钦挑明,背上不由得划过一丝寒流。这场大战若是持续下去,陈国必将陷入战争的泥沼,到时是进退两难。

她强撑着笑了笑,接道:“双方这么坚持,固然对我陈国不利,可是对方不也一样要消耗粮草吗?”

萧舜钦无奈的一笑,辞色犀利:“大王曾去过魏国,自然知道魏国占地四千多里,而且多是膏腴肥美之地。晋国虽不比魏国,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他们背靠着南方粮仓吴国。大王觉得,陈国已经强大到了可以以一敌三的地步吗?”

陈梓坤心头顿时压上了一块巨石,一时心绪大乱。

她紧蹙眉头,一下一下的叩击着桌案。室内一片寂然。

良久之后,她缓声说道:“先生既能如此针砭时弊,定有药石之策,梓坤愿闻高论,恳请先生赐教。”

萧舜钦正色道:“微臣只会看病,不会医病。大王英明无匹,自有良策。”

萧舜钦一时无言。

萧舜钦款款起身,意味深长的说道:“臣记得以前曾说过,大王性格刚烈果断,但却欠缺一份柔软和忍耐。此次既是对陈国的考验,也是对大王的历练,请君上慎思,微臣告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