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攻城略地(1 / 2)
索超此时也接到了陈王的密令,正在积极筹备攻城事宜。以前索超多是带领他的兄弟们跟金昌骑兵野战,像这种攻城夺寨之战很少有机会参于。陈梓坤也意识到了这些,便提前嘱咐他先好好练习,务必精熟这些大型器械。索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处,这些时日以来一直在埋头研究。他在兵事本就有天赋,在制作和使用各种军械上常常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攻城一开始,索超命令士兵将几千架云梯,云车,粗绳铁钩、砍刀、大斧等攻城一应器具全部备齐。又命五千名强弓硬弩手开好阵势。
索超披着黑色铁甲立在阵前,大刀一举,高声命令道:“开始!” 他的话音一落,五千名弓弩手便开始万箭齐发,密集箭雨尖利的呼啸着向城楼上倾泻过去。城上的守军不停的回射。双方互有伤亡,惨叫不绝于耳。
“后退五十步,换强弓。关胜马得,你带领弟兄们再射!”一般士兵的射程是五十六步左右,超过这个距离,准头会大大下降。但这两千人常年累月的和东虏骑兵作战,他们的骑射水准被磨练得非常高超。有少部分甚至能开十石硬攻,射程达到二百步。索超之所以最开始没有起用他们,为的就是避嫌。他的这些士兵心直口快,行为粗鲁,有些士兵颇有意见。若是他一上来就用自己的亲信,难免会有人质疑他的公正。
“是老大、不、将军。”关胜和马得来到军中多日仍然改不掉以前的习惯。时不时的窜出些山匪用语。
关胜宛若炸雷的嗓音轰然响起:“杨三,你,给我射那个穿银甲的守将,看见没?”
“好咧。”杨三集中精神,将弓拉满,只听“咻”的一声,一支飞箭如闪电一般射出,紧接着就听见对面箭楼之上有人“啊”的一声惨叫。城楼上的守军急忙还射,但陈军早已后退到射程之外,对方的箭雨对他们根本没有丝毫威胁。
“杨三,许震,你们这几个神射手给我一起射,今日就是要挫伤敌方的士气!”
几人齐声答应,然后一起瞄准拉弓射箭。
“弓弩手退下,上弩车和投石机。”由于路途遥远,而弩车的制作工艺又非常复杂,不像云车云梯可以就地取材当随军制作,所以索超只带了两辆弩车和投石机。
“弓弩手掩护,步兵分为五拨,轮换攻城!”
索超的一道道命令接连发下,高亢尖利的号角声随之响起,战鼓如雷。[].
陈军将士发现,这个索将军打起仗来比他们的太上王还狠。
北路大军在索超的带领下奋力攻城,陈梓坤带着她的八万大军此时已来到了西河。与索超的猛攻强攻不同,陈梓坤采取的则是围困加骚扰性进攻。两人采取不同的攻城方式诚然与性格有关,更多的则是实际情况不同。索超所攻的九原是北方大城,兵精粮足,围困的作用不大。但西河不同,当年魏文王所设西河主要是为了贸易,城防与北部城池相比松弛许多。再加上魏王即位后,一直在心理上藐视陈国,认为陈国不可能主动进攻强大的魏国,西河西关等地的城防被他长期忽视。哪怕是西河太守三番五次的请求朝廷加固城池多运粮草,他也照样不予理睬。
“你们有谁知道西河守将宋景的底细?”陈梓坤坐在帅案前朗声问帐中将士。
众人稍作沉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文杰笑道:“微臣倒是知道一些。”
“说说吧。”
“宋景为人谨慎老成,他的军师宋岩据说很有计谋。我军不可掉以轻心。”
陈梓坤点点头,接着吩咐道:“据本王所知,西河城内粮草不足,各种作战物资欠缺。我军要先消耗他的力量。周威、程金、文杰、朱晃,你们领四路人马分别从四个方向攻城,另外给士兵多佩盾牌,尽可能多的消耗敌军的箭矢。”
“末将遵令。”
西河城内,太守宋景一脸的焦灼的踱着步子。
他沉声问道:“诸位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众位幕僚面面相觑,有的说再次向朝廷求救,有的说赶紧向最近的西关求救。
宋景叹息一声:“本府一个月前三番几次的向朝廷求援,朝中官员再三推诿。等他们层层传到大王案前,西河怕是早丢了。至于西关,他们是自身难保,又怎会发兵救援。”
一旁的宋岩神态平静的看着众人,他捋着山羊胡须,微微一笑道:“大人勿忧,我军尚未到绝境。”
宋景听他话中有话,又素知他一向甚有计谋,便充满期待的看着他说道:“先生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宋景不慌不忙的将自己的计划和盘说出。
当夜晚间,西河城楼下缒下几十名黑衣人,陈军一发现立即用弓箭射之。一阵如蝗的箭雨过后,守军便将那几十名“黑衣人”赶紧拽回了城内。此后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很快陈军也发现了对方的伎俩。原来是西河守军在用草人借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