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雨中之情(1 / 2)
萧舜钦行了数十步,忽听头顶滚过一声闷雷,接着一道闪电狰狞的划过长空。厚密的黑云很快便侵略了整个天空。一阵狂风卷起满地黄叶向他劈面撒来。
刚刚折回的内侍忙又疾步跑回传达王命:“先生,大雨欲来,大王请先生进屋避雨。”萧舜钦脚步一顿,他心中的怒火渀佛被这突然而来的狂风迅雷浇灭了一样,心底虽有余怒,但已欲振乏力。他不禁自嘲一笑。
那内侍已入宫多年,察言观色的本领非同一般,他立即苦着脸说道:“大王请奴才来请先生,若先生不肯回去,奴才少不得又要挨罚,还望先生怜惜一下老奴。”萧舜钦不禁多看了他一眼,忽然话锋一转问道:“李大总管最近可好?”
“额……多谢先生牵挂,李总管很好。”萧舜钦点点头,很是爽快的跟着内侍沿原路回去。
两人刚进书房,大雨便倾泻而下,茫茫雨雾笼罩了整个王宫禁苑,萧舜钦不禁微微一叹,心底愈发放松。
这时只见轩朗开阔的房中传来一个金石般的声音:“茶酒上来,本王要和先生赏雨。”
“是。”内侍和侍女们应声而去,不多时,一干侍女手中端着托盘鱼贯而入,将茶酒摆上桌案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开。偌大的房中只留下了他们两人。
一时之间,两人谁也没有开口。整个天地间,渀佛只剩下了风声雨声。
良久,陈梓坤款款开口道:“前日得到密报,吴王因为长年纵于声色,已经病入膏肓。晋王早就布好了棋子,打算扶持三王子吴栋即位。天下格局也许又要变了。”若是老吴王在世,以他的性子仍会对两国采取不远不近的礀态,陈晋两国国力相当,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若是新王即位,三足鼎立的平衡便可能会被打破。
萧舜钦心中一窒,略略松弛的心弦再度紧绷起来。他强自摒除心中千丝万缕的杂念,试图像以往那样为她谋划一二。思量半晌,仍无半点头绪。他入陈五年,对陈国国力了解甚深,他深深地明白,陈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支撑旷日持久的大战。若是独抗晋国勉强还有几分胜算,但,晋国若是与吴国结盟,以吴国之富晋国之强来对付国力衰微的陈国,结果可想而知!况且今时与当年的魏晋陈三国还有所不同。当年,陈晋两国在魏国的人脉和根基大体相同,而且她和博陵等人均来自于魏国,对它知之甚详。而吴国地处东南,当年,陈吴之间隔着魏晋两国,两国少有来往,后来灭掉魏国,两国才开始邦交,但与晋国相比,仍是相差甚远。
他闭目沉思,许久以后才声音艰涩地说道:“即便君上与晋国联姻,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拖延一些时日而已。臣今日方寸已乱,容改日再陈策于君上。”
陈梓坤点头:“目下,陈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富国强兵,哪一样不需要?唉……”
两人同时沉默,萧舜钦心中酸涩,不知如何接话,陈梓坤则是在斟酌
“你,见过华蔚廷吗?”陈梓坤猝然问了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见过,但没仔细看。”萧舜钦心中虽感奇怪,但仍然坦诚作答。
陈梓坤诡秘的一笑:“有机会见见吧。你会惊讶的。”萧舜钦觉得她话里有话,目光不由自主的转了过来,陈梓坤正好也在看他,两人的目光在半途不期而遇。陈梓坤双目灼灼,见他看来,露出雪亮贝齿灿然一笑。萧舜钦心口霍然一跳,急忙调转目光,假装看向别处。他寻觅了一圈,发现偌大的房中竟然没有他的落目之地,他只好转向房外。
为了打破僵局,他只得没话找话:“雨快停了。”
陈梓坤却调皮一笑:“我已下令,不准它停。”
萧舜钦擡头看着苍茫的雨幕,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世上最不可控制的便是这天意还有……人心。即便贵为王者也不能。”
“哦?是吗?”陈梓坤起身缓缓向他走来,她的身影和面容从昏暗的光线中一点点的显现,显得异常明亮炫目,萧舜钦不由自主的往后挪了挪。
就在这时,天空中忽然闪过一道炸雷,萧舜钦端着杯子的手不禁微微一晃。陈梓坤像是受了惊吓,身子朝前一倾,正好恰到了萧舜钦的椅背之上。她的呼吸近在咫尺,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萦绕在他周围。萧舜钦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身上的血液像是突然停止了流动,他像一具石雕似的异常僵硬的端坐着,一动不动。
陈梓坤的声音变得十分轻柔:“舜钦,你入陈已经五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
萧舜钦语气十分生硬:“是的,五年了。”
陈梓坤擡起手,轻轻拢起他的后脑上的发丝,感叹道:“五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我去魏国之前,亲手在公主府中埋下一坛陈酒,如今已是酒香醉人。——你说,有一样东西经过了五年的酝酿是不是可以开封了?”
萧舜钦低头不语。陈梓坤目光闪烁,耐心的静等着他的回答。萧舜钦的神智已经开始慢慢回流,他静心平气,话中有话的说道:“不知君上是想单开一种,还是想同开数种?”
“呵呵……”陈梓坤欢快的笑了,那笑声中还带有一丝揶揄。萧舜钦的心此时像是大水中的浮木一样,时沉时浮,一片茫然和飘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