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 章(2 / 2)

加入书签

简固不知道别人家,就简家,简益比他大十岁,他刚记事,大哥就在被叔叔伯伯们夸奖“虎父无犬子”了。

待到他十岁,简益已然“青出于蓝胜于蓝”。

再没过多久,简家父亲退休了,爱上修身养性求仙问道——就是居家修行、养生茶艺等等,比那些对手朋友们清闲得都早,很自在。

“虎父”成了再不出山的老虎,简益业已变成他这个弟弟眼中跨越不了的大山,巍峨高大,异常可靠。

在谁看来都没有什么不好的,也包括他自己。

简家曾经就是一个平平顺顺的家庭。

单说兄友弟恭这点,就值得简益的朋友对手们为此一叹。

后来是为什么不平顺了?

就是因为他年纪尚幼时发生的那个错误。

他是当事人,无力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结果就再难挽回。

机会这不就来了!

他都和甄语坐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学习了,上辈子唯一的遗憾在这一刻都悄悄开始弥补了!

他好幸运——也很茫然。

简固对着从书包里拿出来的书本、资料、习题集,左看右看看了好几分钟,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在重生前,他脑子里最清晰的是自己搞的事业。

业内形势,公司报表,行业小聚,前辈提携,吸纳投资……上辈子,在安顿甄语之外,他每天的安排都和事业息息相关。

对,搞事业的成年人就是这么不容易,家里发生了变故,也不能放下事业。

他倒是想全权交给得力的助手,可惜还没培养出来。

毕竟他还很年轻,事业也不算发达,完全没到忙不过来的时候,没特别注意在人才方面的储备。

就算甄语回家了,他几乎所有时间精力都倾注在对方身上,也还能远程办公。

他不能老在甄语面前晃荡来晃荡去。

把人惹烦了,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不像现在,他就这么大大方方地坐在甄语面前学习,对方则完全没有那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绪!

少年甄语对学习热情专注,对朋友温和友善,偶尔朝他投来疑惑的一瞥……

甄语产生怀疑了!

简固意识到这一点,头皮都有点发紧。

他连忙盯着书页,深深地把里面的公式定义刻进了自己的脑海。

怎么运用?嗯——他再想想,再整理整理。

从小学一路读到高中建立的、用来应试的知识体系早已烟消云散。

他每个字都认识,都能看懂……都像无法捏合的一团散沙。

风一吹就糊他一脸。

他应该找个补习老师捋一捋,把这块重新捡起来。

等甄语同意和他一起学习了就找!

还有辅导竞赛的老师,他也看好了,慢慢地加入进来,为有志于参加竞赛的甄语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条件!

在甄语同意之前就找,像在撒谎骗人似的……

甄语一面学习一面留意着孟舒然的情况,自然发现了简固不对劲。

简固果然有问题。

说是来学习的,书都不翻一页,笔都不拿起来,题更是一道没做。

孟舒然这个情况,还坚持在本子上缓缓地书写清秀工整的字迹呢,简固连个符号也没画。

简固有没有学习的心?

甄语到孟舒然这来是看望朋友,也是陪学的。

每隔一周的周末下午他都会来,了解下孟舒然的学习进度,两人一起聊聊、看书做题、交流经验。

最主要的是正常相处。

对于孟舒然来讲,“正常”有些奢侈。

他自己大约意识到了这点,偶尔会说“这两天有点看不进去”,心浮气躁的时候会先停下笔休息一会儿。

心理上的病症始终消耗着他,好在没有将他彻底打倒。

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没像最开始那样闭门不见,已经好了很多。

每当这种时候,甄语都在尽全力让自己也显得“正常”。

他在学习之余了解过这方面的资料,可惜没能总结出怎样做才正确。

每个出现类似情况的人,摔倒的原因都不一样,经受的痛苦不尽相同,甚至那些痛苦发生时相互之间都在挤压刺伤。

就算有心,也很难觅得绝对能拯救谁的办法。

他们的情况可能时而好转,同时在长久地僵持,没有一定之规。

孟舒然接受治疗的时候他赶不上,平时要上学,他能做的,就是维持和对方的友谊。

症结不就在那什么发小说孟舒然没真心朋友上吗?

他永远是他这个老同桌的朋友。

就算孟舒人生病了,很多地方都变了,他也可以不变。

这就是他能做到的事。

他难免也有急躁的时候……比方说,误会简固是那个“发小”。

居然不是!

不是,也挺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