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第 21 章
甄语心情放松,还带着那么点主动。
简固对甄语的什么事都感兴趣得不行。
两人坐着、吃着、聊着,很快便有些熟络了起来。
他们这个年纪,只要彼此搭理,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关系便不是难事。
更何况他们还有两个共同认识的人呢。
只要愿意聊,总有可聊的。
简固可太愿意了。
他们上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气氛多少有点僵硬。
不是甄语埋头苦吃,就是简固埋头苦吃,要么两个人一起埋头苦吃。
就像跟牛肉面有仇似的。
和茄子的关系就缓和多了!
他们都不那么急着吃了,两人当着茄子的面,从学校作息聊到联考题目,每件正在经历的事都可以当话题聊上两句。
甄语问的都是简固个人的情况,并不深入,说聊两句就是聊两句,不是为了解什么,就是自然而然的。
简固不太一样,他问的也是甄语的个人情况……太个人了,甄语慢慢都觉出不太对劲来了。
比方说,聊到学校作息,简固会问他,按现在的就餐时间,他能不能细嚼慢咽地吃饱,有点在意会不会影响肠胃健康那意思。
聊联考题目的时候,简固关心的是他考试的过程,时间够不够答完,有没有精力,甚至还有,考试过程中会不会累了饿了之类的。
有一种带着生活气息的关心。
甄语几乎没被人担心过这些问题。
简固真心地在这方面担心着他。
甄语再再再次有点明白了——简固的压力是真的大,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都有影响了。
像他们这个岁数,若不是自己有烦恼、不能正常学习,怎么会担心这些有的没的。
所以说,简固在学校里待着就食不下咽,觉着休息时间完全没够?
到考试的时候就精力不足,很难集中注意力,还想着与考试无关的事?
这情况有点严重了吧。
甄语见简固说话井井有条的,本来没把对方的心理压力问题想得太严重。
经过这番对话听下来,简固这人,表面无忧无虑单纯温良,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心事的。
没有像孟舒然那样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了。
怀揣着对简固的校园生活的担忧,甄语按时把这顿饭吃完了,要回学校了。
经此一遭,俩人熟了点,也没那么熟。
他不好上来就劝简固怎么怎么着,再者,只用嘴说点什么,实在轻飘飘。
他和老同桌交流时体会到了,孟舒然那个心理压力巨大甚至病倒的情况,不太需要像他这样的朋友时时刻刻陪着、宽慰着。
他就像孟舒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维持联系的小窗口,需要做的、能做到的就是始终打开着。
当孟舒然愿意的时候,可以透过他看看令自己却步的景色。
要不要走出来,什么时候出,他想管,又不忍心去管。
面对简固的时候也是一样,他没法冠冕堂皇地去说一些鼓舞的、让对方积极努力的话。
简固问他的,或许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他都不大理解。
上课就是上课,考试就是考试,吃饭就为补充能量,生活中的任何环节都是为了学习服务……
每个环节他都是按部就班地干,从没像简固想得那么多。
他大概了解简固的烦恼是什么了,下次有机会见面的时候,他会反过来问问对方的。
在没空见面的时间里,希望简固能将吃饭睡觉、好好学习的日常维持下去。
“学校的社团活动怎么样?”到了吃完饭准备结账离开的时候,甄语不经意问了一句,“我听……说,挺丰富的?”
简固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正常社交不?
“还挺丰富的。”简固默默观察着,发现甄语只是随口一问,简单坦陈了自己的情况,“泓展国际对社团活动没要求,放学我一般直接回家。”
根据他的了解,这和二中不太一样。
泓展国际的学生,大多都有在课堂之外接受各种教育培训、开展社交活动的条件和需求。
二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与学科有关的、兴趣有关的社团,还有竞赛班什么的,泓展国际不会。
重点中学为学生们构建了非常丰富的校园生活,泓展国际这样的私立高中也有,但学生们未必有时间参加。
学校不要求,他更愿意早点回家陪陪母亲。
上辈子,在甄语回简家前,母亲每年总要病上两三次,情况忽好忽坏,在被病痛磋磨的时光里,有家人陪伴总归好一些。
甄语听到简固的回答就明白了,放学直接回家……可能是在家待着心理上更舒适。
行吧,能让自己好一点,也是积极的表现。
和孟舒然两相对照,简固的情况还挺乐观的。
人和人讲缘分,简固到他面前来了,和他提了这些,他就在心里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