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她们的后来(2 / 2)
圣上答应的爽快,五艘船的成本并不大,如果甄英莲能成就像张骞一样的成果,将这“汉武再世”的盛名落实下来,也不枉费他的这些投入。
“小道定不负圣上的厚望。”甄英莲感谢道。
于是,有了圣上的话,接下来的一年多,甄英莲都在准备远洋的事务。她的工笔画一般,便让工笔画好的惜春帮她画地图,各种各样的地图。甄英莲还按照以前世界的记忆,照着洋流的方向,规划出航行路线。
甄英莲也邀请惜春和她同去来着,可惜春本身坐船就晕,更何况出海了,“我愿意替姐姐在这里看守这莲姑观,姐姐带着我画的地图去,就当我也同去了吧。”
甄英莲将要准备的物资一一列好。她时常一个人自言自语。“航行无误的话,最多三个月就能到达对岸了,海水淡化是个重点,嗯,蒸馏法就行,这个简单,不知道船上备着吗?写信问问,如果没有的话,画好图火器营那边的师傅就能做好,望远镜要准备好……”
甄英莲往火器营那边跑的频率更高了,看她这么积极,甚至有些火器营的年轻学徒知道她要出海,也想一同前去。
想和甄英莲去出海的人不少,除了像火器营有些自愿的外,还有甄英莲对“目的”说出来后,白鹤观的道士和一些兄弟道观的道士。
毕竟“寻找东方长乐世界”和“将道教发扬光大”这两者的诱惑都太大了,不管成不成,都是能写进道教历史的存在。所以,要去的道士那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选出人来。要身强体壮,要通古博今,要专业精湛,要不晕船……
出海要看季节,所以,并不是说甄英莲能离开京城了就马上去出海,定下的是春季出海。
三公主及笄的时候正好是冬季,甄英莲先回到扬州,在扬州和父母住了一个多月,顺便和父母一起过年,这该是近十年来,她和父母多年来过的第一个团圆年。
在这一个多月里,母亲封氏像是有说不完的话,她事无巨细的和女儿说这些年来家里的变化,虽女儿经常写信,但架不住还要亲自问她在京城有没有吃苦。
当封氏和甄士隐知道她要出海后心疼不已,可爱子如他们,又说不出要她不去的话。封氏很是偷偷的掉了几天眼泪,而甄士隐沉默后说:“你想做的就是好的,我和你娘亲都支持你,你如今在三清门下,又为光耀三清而去,三清在上一定会保佑你一帆风顺。”
回来扬州,甄英莲自然是和黛玉相见了,两人虽然这些人书信不断,但真正见面了还是有不少话说的。甄英莲知道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了,黛玉是真的状态比甄英莲之前见她好多了,脸上的病容都少了。
甄英莲和林黛玉聊到贾宝玉被“特赦”后却不能科考的事情。“这在别人那里是可惜,可我是知他的,他巴不得不去考那劳什子。”黛玉说这个完全没有压力。
贾宝玉有才华,但却绝对不是当官的料,当年贾政让他在扬州跟着林如海“学习学习”的是时候,他就经常向林黛玉痛骂官场的污浊,现在不用到那“污浊的地方”,他可自在了。
不用科考,身上没有养家的担子(毕竟赘婿嘛),贾宝玉自在多了,文采也随之提升,写的文章还有书局要印成书来卖,也算是赚了些酒钱。他的才华在江南也谓是出了名的,大家都说他是“当代柳永”。
“这对贾宝玉那个痴人来说也是好事儿,像个世外之人又不完全隐士。”甄英莲想着。她还在和林黛玉的谈话里知道一些大观园的姑娘们后来的事情。
薛宝钗的哥哥打死人后,因为对方也是官员,不接受用钱财买命是事情,薛蟠一命抵一命被秋后问斩了。之后薛家就带着最后的家当回了金陵,因为家里没有男人撑门面,薛宝钗不得不自己出来做生意。
这薛宝钗逼不得已出来吧,还做的不错,是她那哥哥的十倍不止,可薛家毕竟元气大伤了,现在只能做金陵地头上的富商罢了。
林黛玉前些日子还得了薛宝钗的信,信中诉苦说薛姨妈张罗给她招赘婿来着,薛宝钗自己不太乐意,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甄英莲来林府的时候,还见到了史湘云。史湘云与甄英莲没怎么有交集,她嫁人后没几年守了寡,史家想让她再嫁她说什么不嫁。
不是说史湘云多爱她的亡夫,她只是不想再被史家“卖”一次,她现在独自生活,林黛玉时常接济她,把她邀请到府上来玩。
史湘云还说了妙玉的消息,原来回到老家姑苏的妙玉还了俗,后来嫁了人,但是后来的后来又彻底的削发为尼了。这算是完完全全的将“恋红尘,历红尘,出红尘”经历了一遭。
“真是世事一场大梦呀!”甄英莲听完之后感慨道,“而我的远航梦也要开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