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迟到的“歉意”(2 / 2)
周念抬起头,眼眶里含着泪,却笑了:“我在纪念馆做志愿者吧,就像林老师说的,有些债,总要有人还。”
那天下午,纪念馆闭馆后,林枫发现李明展柜里的粉笔,不知何时被换成了一支崭新的白色粉笔,旁边还多了一朵新鲜的野菊花——是周念放在那里的。
夕阳穿过走廊,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个孩子张开的双臂。
又是一年6月15日。
林枫站在纪念馆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周念带着小学生们在朗读李明的作文,夏雨桐举着相机拍摄那些认真倾听的脸庞,老陈的儿子(如今是纪念馆的管理员)正在给野菊花浇水。
一个穿白衬衫的少年身影,突然出现在人群的缝隙里,对着林枫挥了挥手。
林枫笑着点头。他知道,那不是幻觉。
这些年,总有人在深夜看到纪念馆的灯亮着,说里面传来粉笔写字的声音;总有人在考试前来到李明的展柜前,放上一块奶糖,说“明哥保佑我考个好成绩”;总有人在受委屈时,对着那本《我的妈妈》作文本,悄悄说出自己的心事。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纪念馆了。
它成了一个特殊的“课堂”,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善良与勇气,大人们懂得了忏悔与和解。那些曾经的伤痛,化作了滋养成长的土壤,让更多微小的善意,像野菊花一样,在时光里悄然绽放。
闭馆时,周念递给林枫一张照片:是今天拍的,纪念馆的玻璃柜前,一群孩子围着李明的展柜,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而展柜的玻璃上,映出一个模糊的少年身影,正对着他们微笑。
“林老师,您看。”周念的声音带着惊喜,“他好像……很开心。”
林枫把照片放进相册,旁边是三十年前那张五人探险合影,如今照片上的张琪、王浩、林薇,都被细心地画了笑脸。
晚风拂过,纪念馆的风铃轻轻作响,像一首温柔的童谣。林枫抬头望向天空,星星在暮色中渐次亮起,其中最亮的那颗,像极了当年李明铁盒里的那块奶糖,在黑暗中,散发着永不熄灭的微光。
他知道,这堂课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只要还有人记得李明的名字,记得那些藏在角落的善意,记得如何去爱与被爱,那些消逝在时光里的身影,就永远活在这个温暖的世界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