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锁定目标!新型计算模式的曙光!(1 / 2)
夜深人静的抉择:在星辰与深渊之间
夜,已经很深了。
秦风公寓的书桌上,清茶早已凉透,但他却丝毫未觉。淡蓝色的系统光幕依旧悬浮在他眼前,那三个“史诗级”的任务选项,如同三颗蕴藏着无穷奥秘的星辰,又像是三个深不见底的漩涡,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方向A:揭示一种全新的基本粒子或一种全新的基本相互作用力。”
“方向B:建立一种能够统一描述物质与信息在极端条件下转化规律的全新理论框架。”
“方向C:研发出一种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运算能力远超出现有任何电子计算机的“后硅基时代”计算设备。”
每一个选项,都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险峰,寻常人穷尽一生也未必能窥其全貌,更遑论登顶。
“新粒子?新力?”秦风摩挲着下巴,喃喃自语。这个方向,无疑是直指物理学的圣杯,一旦成功,名动天下,诺奖唾手可得。但……太看脸了!大型对撞机一开动,黄金万两,撞出来的可能是一堆无用的数据,也可能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发现。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有些犹豫。更何况,他现在可没有一座私人定制的粒子对撞机。
“统一理论框架?描述物质与信息在极端条件下的转化?”秦风的嘴角抽了抽。这个听起来比发现新粒子还要玄乎。这几乎是要构建“万物理论”的节奏,需要对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信息论、热力学等多个顶尖学科都有着超越时代的理解和洞察。难度系数,怕不是要突破天际?“感觉像是要用我这2000年的脑子,去理解未来一千年后的物理学,有点……为难我胖虎了。”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方向C上。
“后硅基时代计算设备……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秦风的眼睛微微眯起,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
这个方向,虽然同样是“逆天级”的难度,但相比前两个方向的“纯理论探索”和“极度依赖实验运气”,方向C似乎更具有一种“工程可实现性”的诱惑。至少,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造出一台全新的、牛逼到炸裂的计算机!
而且,秦风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他那个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宇宙能量之心”,其复杂的能量转化模型需要海量的计算来模拟和优化;还是未来他想要去触碰的那些更深层次的物理学问题,比如新粒子、新理论的推演和验证,都离不开强大到极致的计算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秦风感叹一声,“就算我有屠龙之志,也得先有把趁手的‘屠龙宝刀’才行。这计算能力,就是我未来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刀’!”
他想起了昨天与三位院士导师的会面。导师们虽然被他的“初步构想”震惊得不轻,但也明确表示会给予他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支持。如果他选择这个方向,信息学院的王浩然教授,那位量子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准院士,怕不是要乐开花?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了一下,是一条来自某个八卦同学的微信消息:“秦神秦神!听说你昨天在三位院士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博士期间要一口气解决三个世界难题?求大腿!求带飞!”
秦风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的想象力,真是比黑洞的引力还大。他没有回复,而是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眼前的抉择上。
“就它了!”秦风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剑,闪烁着寒光,“先解决工具问题!有了超强的计算能力,无论是探索宇宙的奥秘,还是研究物质的本源,都将事半功倍!”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了自身优势、未来需求以及系统任务导向后的必然选择。
与父母的“代沟”通话:从宇宙奥秘到股票基金
第二天一早,秦风习惯性地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喂,妈,我爸呢?”
“哎,小风啊!你爸啊,一大早就去公园跟老李头他们吹牛去了,说他儿子要在燕京大学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研究,以后要造比美国人还厉害的‘超级大电脑’!”王秀莲的声音里充满了与有荣焉的笑意,但也夹杂着一丝担忧,“儿子,你选的这个方向,难不难啊?可别太累着自己,身体最重要!妈昨天给你炖了你最爱喝的莲藕排骨汤,什么时候有空回来,妈给你做!”
秦风听着母亲温暖的唠叨,心中一暖:“妈,您放心吧,我有分寸。这个方向虽然有挑战,但也很有意思。等我这边稍微稳定下来,就回去看您和爸。”
“那就好,那就好。”王秀莲又叮嘱了几句,才把电话依依不舍地递给了刚从公园“凯旋”归来的秦建国。
“喂!儿子!”秦建国一开口,嗓门就洪亮得像是按了扩音器,“我听你妈说,你小子选定方向了?要搞那个什么……‘后硅基’电脑?这名字听着就比那些‘水果牌’、‘外星人牌’的高级!怎么样,有把握没?以后这电脑造出来了,能不能帮爸分析分析股票走势啊?我跟你说,隔壁老王最近买了个什么基金,天天在家数钱,可把我给羡慕坏了!”
秦风听得是一头黑线。得,自家老爹的关注点,永远是这么的……接地气。
“爸,我这电脑吧,主要不是用来分析股票的……”秦风有些无奈地解释道,“它是用来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的,比如模拟宇宙演化、设计新材料、研发新药物什么的……”
“哦哦哦,那也行!那也行!”秦建国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宇宙演化”、“新药物”这些词听起来就比“股票基金”高大上多了,足够他出去再吹一波了。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问道:“儿子,那你这‘超级大电脑’,大概要多少钱能造出来啊?几百万?几千万?要不……爸把这些年攒的私房钱都拿出来支持你?”
秦风哭笑不得:“爸,这暂时还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您那点私房钱,还是留着跟我妈出去旅游吧。经费的事情,学校和导师们会解决的。”
“嘿!你小子还瞧不起你爸的私房钱了?”秦建国佯怒道,“行吧行吧,既然学校管,那爸就不瞎操心了。你好好干,争取早日把那什么‘后硅基’电脑给捣鼓出来,也让你爸在老伙计们面前再威风威风!”
“知道了,爸。”秦风笑着应下。
结束了与父母这充满“代沟”却又温馨无比的通话,秦风深吸一口气,眼神更加坚定。他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科研梦想,还有家人的殷切期望,以及……那三位顶级大佬沉甸甸的信任。
再会导师天团:战略抉择的共鸣
按照约定,秦风再次来到了物理学院顶层的那间小型保密会议室。
李明远院士、张卫东院士和王浩然教授早已等候在那里。与上次秦风阐述“初步构想”时那略带“惊魂未定”的表情不同,今天三位大佬的脸上,更多的是一种郑重与期待。
“秦风同学,坐。”李明远院士指了指对面的位置,开门见山地说道,“昨天你回去之后,我们三个老家伙也连夜合计了一下。你提出的那三个研究方向,每一个都极具战略意义,但也都需要庞大的资源和极高的专注度。我们想听听,经过这几天的深思熟虑,你对于博士阶段的主攻方向,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抉择?”
秦风点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是的,三位老师。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将博士阶段初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系统任务的C选项——也就是我之前向老师们汇报过的,研发一种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新型计算模式上。”
话音刚落,王浩然教授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如同黑夜中点燃了两盏探照灯!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好!好啊!秦风同学,你这个选择,简直是太……太英明了!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这位平日里在学术会议上沉稳儒雅的准院士,此刻激动得脸颊都有些微微发红。他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泰斗,深知计算能力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瓶颈效应有多么严重。秦风选择这个方向,简直是挠到了他的“痒处”,不,是直接戳中了他的“G点”!
张卫东院士也抚着下巴,若有所思地点头:“嗯,新型计算模式……听起来就很有搞头!老王,这可是你的专业领域,以后秦风这小子要是需要什么‘量子纠缠催化剂’或者‘暗物质存储芯片’之类的玩意儿,你可得鼎力支持啊!”他还不忘调侃一句,显然对秦风那些“天马行空”的材料需求记忆犹新。
李明远院士则显得更为深沉,他看着秦风,缓缓说道:“秦风同学,能跟我们详细阐述一下你选择这个方向的具体考量吗?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你的战略布局。”
秦风组织了一下语言,条理清晰地说道:“三位老师,我的考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本科阶段的‘宇宙能量之心’项目,其理论模型的复杂度和后续实验的优化,都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有的超算平台,虽然强大,但在处理这类涉及到全新物理机制和海量参数空间的模拟时,依旧显得力不从心。我初步估算过,如果想把‘宇宙能量之心’的能量转化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并实现稳定可控输出,所需要的计算量,可能是目前全球顶级超算一年都跑不完的。”
这话一出,三位院士都是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知道“宇宙能量之心”不简单,但没想到其对算力的需求竟然恐怖到了这种地步!
“其次,”秦风继续说道,“无论是系统任务中的A选项——揭示新粒子或新相互作用力,还是B选项——建立统一的物质信息理论框架,这些更基础、更前沿的物理学探索,同样离不开超强算力的支撑。理论的推演、模型的构建、实验数据的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计算密集型的。可以说,计算能力就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没有足够强大的工具,我们就无法看得更远、更深。”
李明远院士深以为然地点头:“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科学的进步,确实是推动整个基础科学发展的关键引擎。”
“最后,”秦风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我认为,在信息时代,计算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冯·诺依曼架构已经统治了计算机领域半个多世纪,虽然不断优化,但其固有的‘存储墙’、‘功耗墙’等瓶颈也日益凸显。如果我们能够率先在计算模式上取得颠覆性的突破,研发出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后硅基时代’计算设备,那不仅仅是解决我个人科研项目的算力需求,更是为我们国家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抢占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战略眼光和家国情怀!
三位院士听完,都沉默了片刻,随即脸上都露出了无比欣慰和赞赏的表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