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废寝忘食的推演!“秦氏计算模型V0.1”的诞生!(1 / 2)
万事俱备,只欠“创世纪”
在系统科技树那几缕“未来微光”的指引下,秦风感觉自己脑海中关于“秦氏计算机”的构想,如同被注入了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荡、碰撞、并逐渐凝聚成型。
“量子信息几何学,为我提供了丈量计算过程的‘尺规’;拓扑量子计算与非阿贝尔任意子,则指明了一条可能实现‘完美容错’的‘大道’;而那个遥远的高维时空计算模型,则像一颗北极星,时刻提醒我,计算的终极疆域,远比我想象的更为浩瀚……”
秦风站在自己那间被三位院士特批改造过的、堪称“五星级豪华单人实验室”的阳台前,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燕园的夜色。他的心中,那股源于“信息-熵-计算统一性原理”(IECU原理)的宏大哲学思辨,与来自系统科技树的尖端技术启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织、融合。
“理论的基石已经夯实,灵感的火花也已点燃。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思想和启示,融合成一个自洽的、可计算的、并且具有颠覆性潜力的——‘秦氏计算模型’的时候了!”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硝烟味。他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比之前任何一次科研攻关都要更加艰难、也更加孤独的“创世纪”之旅。但他无所畏惧,反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期待。
他转身走进实验室,按下了门禁系统上的“请勿打扰”模式。从这一刻起,他将与外界暂时隔绝,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理论构建与数学建模之中。
“闭关锁国”:在公式的海洋中与魔鬼共舞
接下来的日子,秦风彻底进入了一种“废寝忘食,与世隔绝”的疯狂工作状态。
他那间原本整洁明亮的单人公寓兼实验室,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学术气息”(主要是咖啡、浓茶、以及各种复杂公式散发出的“智慧焦糊味”)的“疯人院”。
地板上、书桌上、实验台上,甚至连床上,都堆满了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每一张纸上,都布满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符号、物理学公式、逻辑框图、以及一些只有秦风自己才能看懂的“鬼画符”。这些草稿纸,如果被普通人看到,恐怕会以为是某个外星文明遗留下来的“天书残片”。
秦风本人,也从一个清爽帅气的学神,逐渐“进化”成了一个不修边幅、头发凌乱、眼窝深陷,但双眼却始终燃烧着两团炽热火焰的“科研狂人”。
他每天的睡眠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往往只有三四个小时。饿了,就随便啃几口面包,或者泡一碗速食面;渴了,就是大杯大杯的浓咖啡或者浓茶灌下去,以此来维持大脑的高度兴奋。
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那个宏大而复杂的理论构建之中。
他试图将IECU原理的哲学思辨,与量子信息几何学的严谨数学,以及拓扑量子计算的奇异物理图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如果信息是物理实在,计算是受物理定律约束的有序化过程,那么,基于拓扑性质的量子计算,其信息编码的载体——那些非阿贝尔任意子,它们的‘存在’与‘演化’,本身就应该对应着某种信息与能量的特定转化形式!”
“而量子信息几何学,则可以为我提供描述这种‘任意子编织’过程的‘时空度规’。每一次编织操作,都对应着量子态在某个高维拓扑流形上的一段‘测地线’。这条测地线的长度,或许就与计算的复杂度或能量消耗直接相关!”
他的大脑,如同一个功率全开的超级计算机,疯狂地进行着多线程的并行处理。
左半脑,可能在推演一个涉及到高维克利福德代数和旋量表示的复杂数学方程,试图为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编织规则建立一个更普适的代数描述。
右半脑,则可能在构想一个基于“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拓扑演化”的全新量子比特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量子信息不再存储于单个粒子的局域自由度,而是编码在多个粒子形成的、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整体纠缠态之中。计算的过程,就是通过精确调控这些纠缠态的拓扑结构演化(例如,通过局域操作引导它们进行受控的“相变”或“拓扑缺陷的移动”)来实现的。
而他的潜意识深处,那个关于“亚稳态真空零点能的逻辑门控”的模糊念头,也时不时地冒出来,试图为这个宏大的计算模型,寻找一个同样“颠覆三观”的能量来源和驱动机制。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无数次,他会因为一个微小的逻辑谬误,而不得不推翻数日甚至数周的辛勤推演。
无数次,他会在某个复杂的数学瓶颈面前,苦思冥想,寝食难安,感觉自己的脑细胞都要燃烧殆尽。
无数次,他会因为找不到将不同理论模块完美粘合的“胶水”,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不行!这个高维投影算符的构造,如果不能保证其在拓扑形变下的不变性,那么整个模型的容错能力就无从谈起!”
“该死!这个关于任意子融合规则的代数方程组,自由度太多,约束条件又太苛刻,根本找不到非平庸解!”
“信息、熵、能量……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数学形式来精确描述?是类似于规范场论中的守恒流,还是某种更广义的变分原理?”
在这些艰难的时刻,秦风甚至会忍不住对着满屋子的草稿纸抓狂,或者像一头困兽般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学术魔鬼”进行着激烈的搏斗。
系统的“神助攻”与父母的“远程投喂”
当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创世纪”之旅中,秦风并非孤军奋战。
学神黑科技系统,虽然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总能给予恰到好处的“神助攻”。
当秦风的理论推演涉及到极其庞大和繁琐的符号运算时,系统内置的“崑仑神算”辅助模块(虽然只是一个阉割版的投影),就能在几秒钟内帮他完成那些即便是用大型计算机集群也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代数化简或数值求解,从而大大节省了他的时间和精力。
当秦风在某个关键的理论节点卡壳,百思不得其解时,系统科技树中那些“未来计算理论”的条目,就会适时地闪烁起更明亮的“启示之光”,或者干脆解锁一些更深层次的、但依旧是“点到即止”的概念性提示。这些提示,往往能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秦风的思路,让他茅塞顿开。
而“跨维度知识理解(高级)”和“法则之触(微观)”这两个逆天技能,更是全程在线,为秦风的大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算力”和“洞察力”支持。
除了系统的“硬核”辅助,来自父母的“远程投喂”和“精神鼓励”,也成了秦风在这段“闭关锁国”期间,难得的温情与调剂。
几乎每隔两三天,老妈王秀莲的视频电话就会准时打来。
“儿子!儿子!你看看你,又瘦了!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王秀莲看着视频里那个胡子拉碴、眼窝深陷,但眼神却亮得吓人的儿子,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妈,我真没事,就是思考问题比较投入。食堂的饭菜我都有按时去打,营养绝对跟得上!”秦风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试图让母亲安心。
“投入?你这哪里是投入,你这简直是不要命了!”王秀莲哪里肯信,“我跟你说,我已经给你寄了一大箱你最爱吃的酱牛肉和各种坚果补品,还有我亲手熬的核桃芝麻糊,你收到了一定要按时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知道不?”
秦风心中一暖,连连点头:“知道了妈,您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而老爸秦建国,则会在王秀莲念叨完之后,抢过手机,用一种既骄傲又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儿子,你那个‘超级大电脑’,到底什么时候能搞出来啊?我跟你说,隔壁老张头的儿子,在硅谷一家什么AI公司上班,前两天刚给他爸换了辆最新款的奔驰!你爸我……唉,也不求你给我换奔驰,你那电脑要是能帮我选几只好股票,让我回本就行!”
秦风哭笑不得:“爸,都说了我这电脑不是用来炒股的……而且,它现在还只是个‘理论模型’,离真正能用还差得远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