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5章 长安虽老,江山依旧雄崛(2 / 2)

加入书签

在这场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中,也存在着官官相护的现象。一些与徐靖、李嵩等人关系密切的官员,即使与谢渊有过往来,也通过各种关系逃脱了抓捕。

户部侍郎陈忠与谢渊曾一同处理过边军粮饷的事务,按道理也应被列入 “谢党” 嫌疑名单。但他提前得到了李嵩的通风报信,将与谢渊有关的所有文书全部销毁,并连夜将家人送走,自己则称病在家,躲过了玄夜卫的抓捕。

还有一些官员,通过向徐靖、魏进忠等人行贿,也成功地摆脱了嫌疑。他们拿出大量的金银珠宝,孝敬给徐靖等人,换取了自己的平安。徐靖等人对此来者不拒,只要贿赂足够,便会将他们的名字从 “谢党” 名单中删除。

这种官官相护的现象,让百姓们更加愤怒。他们看着那些作恶多端的官员逍遥法外,而正直的官员却被无辜抓捕,心中充满了不满。但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秦飞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更加愤怒。他没想到徐靖等人竟然如此腐败,为了钱财,竟然不顾国家法度,放纵真正的 “谢党” 余孽。他决定将这些情况也收集起来,作为揭发徐靖等人的罪证。

御书房内,萧桓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看着徐靖递上来的搜捕进展奏报,上面详细列出了被抓捕的官员名单和所谓的 “罪证”。

徐靖站在殿下,躬身说道:“陛下,玄夜卫已抓获谢党嫌疑者百余人,正由镇刑司与诏狱署分头审讯,相信很快便能拿到谢渊谋逆的铁证。”

萧桓没有立刻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场搜捕背后的阴谋,徐靖等人想要通过牵连无辜来坐实谢渊的罪名。可他没有阻止,他需要借徐靖等人的手,进一步肃清朝堂异己,巩固皇权。至于那些被牵连的无辜之人,在帝王的权力棋局中,不过是必要的牺牲。

“做得好。” 萧桓最终开口说道,语气平淡,“继续加大审讯力度,务必尽快查清谢党余孽的全部罪行,一网打尽,绝不能留下后患。”

徐靖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萧桓看着徐靖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朝野的不满,甚至会失去民心。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他只能这样做。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说道:“谢渊,别怪朕心狠。若你真的忠诚于朕,就应该为朕的皇权牺牲。待朕稳固了江山,定会为你平反昭雪。”

被抓捕的官员们陆续被押送到诏狱署。诏狱署内阴森恐怖,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和霉味。牢房内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了青苔,地上散落着破旧的稻草。每一间牢房都关押着多名官员,他们被戴上沉重的镣铐,蜷缩在角落里,神色惶恐。

徐靖亲自坐镇诏狱署的审讯大堂,看着被押上来的第一批 “人犯”,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率先提审了礼部侍郎林文。

林文被押到审讯大堂,面对徐靖的威逼利诱,始终坚称自己与谢渊并无勾结,更没有参与谋反。“徐靖,你诬陷忠良,滥用职权,迟早会遭报应的!” 林文高声怒斥道。

徐靖脸色一沉,下令道:“给我打!我倒要看看,你的骨头有多硬!”

狱卒们立刻上前,将林文按在刑架上,动用了夹棍之刑。林文惨叫一声,额头青筋暴起,冷汗直流,却依旧不肯招供。“我没有谋反,我是被冤枉的!”

徐靖冷笑一声:“继续打!直到他肯招为止!”

狱卒们继续用刑,林文的惨叫声在审讯大堂内回荡,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林文始终坚守气节,不肯屈服。徐靖见状,心中有些焦躁,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在林文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将他押下去,换一个人上来。” 徐靖下令道。

接下来被提审的是那位户部幕僚。他性格懦弱,看到刑具后,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徐靖见状,立刻改变策略,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只要你承认与谢渊勾结谋反,我可以保证,不仅会免你的死罪,还会给你晋升官职。若不肯配合,这些刑具,会让你生不如死。”

幕僚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我招,我招!我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

徐靖满意地点了点头,让文书记录下幕僚的供词,然后让他按下手印。有了第一个人的供词,后续的审讯变得相对顺利。不少官员在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之下,纷纷选择了屈服,签下了虚假的供词。

秦飞与张启在暗中收集了大量徐靖等人伪造证据、滥抓无辜的罪证。他们发现,徐靖等人不仅伪造了谢渊与北元勾结的密信,还篡改了户部的军需账目,编造了 “谢党” 名单,将许多无辜的官员牵连其中。

“这些罪证已经足够揭露徐靖等人的阴谋了。” 张启看着手中的证据,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应该立刻将这些证据呈给陛下,让陛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秦飞摇了摇头:“不行。陛下现在正信任徐靖等人,我们直接呈递证据,不仅无法扳倒他们,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对我们下手。我们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我们该怎么办?” 张启焦急地问道。

“我们可以联系内阁首辅刘玄和刑部尚书周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之臣,一定不会坐视徐靖等人的暴行。” 秦飞说道,“我们可以将证据交给他们,让他们在朝堂上联合上书,劝谏陛下。这样一来,既能增加说服力,又能保护我们自己。”

张启表示赞同:“好,就按秦大人的办法行事。我会尽快联系刘玄大人和周铁大人,将证据交给他们。”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秦飞负责联系刘玄,张启负责联系周铁。他们在暗中秘密会面,将收集到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两位大人。

刘玄和周铁看着这些证据,心中满是愤怒与震惊。他们没想到徐靖等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为了权力,不惜诬陷忠良,滥杀无辜。

“这些奸佞,简直是无法无天!” 刘玄愤怒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上书陛下,揭发他们的阴谋,为谢大人和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洗刷冤屈。”

周铁点了点头:“刘大人说得对。我们现在就联合其他九卿,一同上书,恳请陛下严惩徐靖等人,停止这场荒唐的搜捕行动。”

徐靖得知刘玄和周铁等人准备联合上书劝谏陛下后,心中十分恐慌。他知道,若他们的阴谋被揭露,自己将身败名裂,甚至可能株连九族。于是,他立刻召集了李嵩、林文等党羽,商议对策。

“刘玄和周铁等人想要联合上书,揭发我们的阴谋,我们必须阻止他们。” 徐靖语气急切地说道。

李嵩沉思片刻,说道:“徐大人,我们可以提前在朝堂上散布流言,称刘玄和周铁等人也是‘谢党’余孽,他们联合上书,只是为了包庇谢渊,干扰查案。这样一来,陛下就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了。”

林文附和道:“李大人说得对。我们还可以派人监视他们的行踪,收集他们与谢渊有牵连的证据。只要能找到一丝破绽,就能将他们也拉下水。”

徐靖点了点头:“好,就按你们的办法行事。李大人,你负责散布流言;林大人,你负责派人监视刘玄和周铁等人的行踪。务必在他们上书之前,将他们的名声搞臭,让他们无法再在朝堂上立足。”

李嵩和林文纷纷领命,立刻展开行动。他们在朝堂上散布各种流言,称刘玄和周铁等人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同时,他们派人严密监视刘玄和周铁的府邸,收集他们的一举一动。

刘玄和周铁得知徐靖等人的阴谋后,心中十分愤怒。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被这些流言蜚语所吓倒,必须坚持到底。

“这些奸佞,想用流言蜚语来阻止我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刘玄坚定地说道,“我们现在就上书陛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将真相公之于众。”

周铁点了点头:“刘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退缩,为了谢大人,为了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也为了大吴的江山社稷,我们必须勇敢地站出来。”

夜色渐深,玄夜卫的搜捕仍在继续。京城的天空被乌云笼罩,看不到一丝星光,正如这片土地上被阴霾笼罩的人心。无数家庭在这场无妄之灾中破碎,无数官员在恐惧中沉默,而奸党的阴谋,正在这一片混乱与沉寂中,一步步走向得逞。

诏狱署内,审讯仍在进行。徐靖等人用尽各种酷刑,逼迫被抓捕的官员承认谋反罪名。不少官员不堪折磨,纷纷签下了虚假的供词。徐靖看着手中的一堆供词,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这些供词将成为坐实谢渊罪名的重要证据。

秦飞与张启站在暗处,看着诏狱署内的惨状,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收集了一些证据,但想要扳倒徐靖等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关键证据,才能为谢渊和那些无辜被牵连的官员洗刷冤屈。

萧桓在御书房内彻夜未眠,他反复看着徐靖递上来的供词,心中有些犹豫。他知道,这些供词可能存在水分,但他又希望这些供词是真的,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处置谢渊,巩固自己的皇权。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大吴会要》,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载着太祖萧武的遗训:“君疑臣则国亡,臣疑君则身诛。” 萧桓看着这句话,心中泛起一丝愧疚。他知道,自己对谢渊的猜忌,可能会给大吴带来灾难。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这场京畿大索,不仅是对 “谢党” 的清洗,更是对朝堂正义的践踏。徐靖等人凭借新理刑院的权力,滥捕无辜,伪造证据,将整个京城拖入了白色恐怖之中。而萧桓的默许与纵容,更是让这场阴谋愈演愈烈。

刘玄、周铁等老臣虽然有心反抗,但面对徐靖等人的强大势力,也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只能暂时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揭露徐靖等人的阴谋。

秦飞与张启则在暗中继续收集证据,联络忠良,为反击做准备。他们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谢渊的冤屈一定会得到昭雪。

被关押在诏狱中的官员们,有的坚守气节,宁死不屈;有的则屈服于酷刑,签下了虚假的供词。他们的命运,将在这场权谋斗争中,迎来最终的审判。

夜色渐淡,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可京城的阴霾却并未散去。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大吴的命运,悬于一线。究竟是奸佞当道,忠良蒙冤,还是正义降临,沉冤得雪?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答案。

片尾

京畿大索持续数日,玄夜卫缇骑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共计抓捕官员及家属百余人,诏狱署人满为患。徐靖、魏进忠等人加快了审讯进度,通过严刑逼供,获取了大量虚假供词,并将这些供词与伪造的通敌密信、篡改的账目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看似完整的 “证据链”,呈给萧桓。

萧桓看过 “证据” 后,虽仍有疑虑,但在徐靖等人的反复劝说下,最终下令将谢渊定为 “谋逆主犯”,判处死刑,择日行刑。同时,下令对 “谢党” 余孽进行严惩,或斩首,或流放,或贬为庶民。

刘玄、周铁等老臣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联合九卿再次上书,恳请萧桓收回成命,重审谢渊案。但徐靖等人从中作梗,污蔑他们与谢渊勾结,意图谋反。萧桓大怒,将刘玄、周铁等人贬谪到地方,剥夺了他们的实权。

秦飞与张启得知谢渊即将被行刑的消息后,决定冒险行动。他们利用自己在玄夜卫的影响力,成功救出了几位关键证人,并将收集到的徐靖等人伪造证据、滥抓无辜的铁证,通过秘密渠道呈给了正在戍边的都督同知岳谦。

岳谦得知京城的情况后,怒不可遏,立刻率领边军将士上书,以 “边军将士之心” 为由,恳请萧桓释放谢渊,严惩奸佞。边军的施压,让萧桓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徐靖等人见状,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宫变,夺取皇位。但他们的阴谋被秦飞与张启提前察觉,两人联合京营副将秦云,设下埋伏,最终将徐靖等人一网打尽。

萧桓得知徐靖等人的宫变阴谋后,终于醒悟过来,下令释放谢渊,恢复其官职,并为所有被牵连的无辜官员平反昭雪。徐靖、魏进忠等人被判处死刑,家产被没收,党羽被尽数清除。

经历这场风波后,萧桓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重用忠良,整顿朝纲。谢渊则继续坚守清贫,为国家的边防与民生操劳,深受百姓爱戴。大吴王朝逐渐走出了危机,迎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卷尾

京畿大索的腥风血雨,虽已随着奸佞的覆灭而消散,却在大吴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这场由徐靖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以 “清查谢党” 为名,行罗织构陷之实,将无数忠良拖入深渊,也让整个朝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内在弊端:权力一旦失去制衡,便会沦为个人谋私的工具,而帝王的猜忌与纵容,更是会成为奸佞作恶的温床。

徐靖、魏进忠等人的奸佞行径,展现了人性的贪婪与邪恶。他们为了权力,不惜诬陷忠良,滥杀无辜,将国家法度视如无物,将百姓生命当作草芥。他们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正义的胜利。他们的遭遇,警示着每一个手握权力的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百姓,也能毁灭自己。唯有坚守初心,敬畏法度,以民为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后人的尊重。

谢渊的忠诚与坚守,刘玄、周铁等老臣的抗争,秦飞、张启的机智与勇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忠良气节。在黑暗的笼罩下,他们没有选择妥协与屈服,而是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正义的信仰,坚持不懈地斗争,最终迎来了光明。他们的精神,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精神标杆。

萧桓作为这场风波的默许者与推动者,其行为展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困境与人性弱点。他因对谢渊的猜忌与对权力的掌控欲,轻易相信了奸佞的谗言,放任他们残害忠良,最终导致朝局动荡,民心离散。但他最终能够醒悟,严惩奸佞,为忠良平反,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错。这深刻地告诉我们,封建帝王的个人意志,往往会对国家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若帝王昏聩,奸佞当道,便会民不聊生,国家衰败;若帝王英明,重用贤臣,便能朝政清明,国泰民安。

这场京畿大索,不仅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更是一次历史的镜鉴。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权力如何更迭,坚守正义、敬畏民心、维护司法公正,永远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准则。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民心是立国之本,忠良是治国之基,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权术所凌驾。

京畿大索的风波早已成为过往,但它所传递的启示,却永远不会过时。它将永远警示着后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成为构陷忠良、欺压百姓的工具;它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要像谢渊、秦飞等人那样,坚守正义,不畏强权,为了真理与良知,勇敢地挺身而出。这,便是这段黑暗历史留给我们的最深刻的教训,也是穿越千年的真理与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