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布施难民、声望起 “大热的天,你怎么……(2 / 2)

加入书签

本来,关鹤谣只打算布施七日的,就像是开一场水陆道场。既能为难民做些实事,又能寄托愿望,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施舍的食物都不算贵,可若时间再长,她的财力和精力都跟不上。

然而,现在有了国公府三兄妹提供的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子的见闻让她再也放不下了。

她看到孩子们扯着箬叶舔来舔去,甚至不小心划伤了舌头,只为吃尽那最后一点糖渍。她看到昨日还笑眯眯来领梨膏糖的老人,今日就被卷着席子擡了出去。她看到瘦弱到没有乳汁的母亲,含着泪将果肉以口哺喂给孩子。

一场水灾带来的痛苦,不止是那个瞬间的滔天巨浪,还是之后的颗粒无数、断壁残垣,是要花费数年、十数年,乃至一整代人去抚平的伤痕。

这将是大地,和匍匐在其上的人们注定要忍受的一场漫长的、反复的隐痛。

既然已经与这个世界休戚与共,关鹤谣便决定将布施食物作为此生的重要事业之一,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性善举。说到底,用食物给人带去幸福本来就是她做厨师的初衷。

既然如此,也该制定出更详尽的策划,再和那三位金主大佬认真汇报一番。

她正这般想着,却听见众人窃窃惊呼,一转头,就见街角出现了一顶彩绣玲珑的花轿。

众人都议论那轿子的豪华,唯有关鹤谣知道这顶轿子归属于谁。于是她讶异地撂下木勺,快走几步迎上前去。

说曹操曹操到,从轿里走下来的,居然是穿着朴素布衫的关筝!

关鹤谣扶住她,“大热的天,你怎么来了?”

“我来帮忙。”关筝低头一笑,待看清了关鹤谣形容,又赶紧拿出帕子给她擦汗,“大热的天,鹤姐姐能来,我也能来。”

这话里娇憨的稚气听得关鹤谣心生喜爱。

是时风气开放,信国公府家风更是豁达,向来不拘着小娘子们外出。据说先关皇后就是打马球的好手,无数郎君都是她手下败将。

关鹤谣常觉得关筝性子柔弱,可是相处下来便知她是外柔内刚,并不会被那所谓的男女有别、贵贱有分拴住。

她主要是不舍得关筝跟着劳累。

这么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仕女,要在伏天的大下午做体力活,实在太受罪了。

关鹤谣只当她是觉得这里有趣,指着棚子给她讲:“你看那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饮子铺老夫妇,那个则是我家伙计......”她介绍几句,又开始把人往回劝。

“棚子搭得简陋,不怎么挡太阳,边上还有锅灶烤着,热得很,阿秦还是回家去,嗯?”

没想到关筝却是很坚决要留下来帮忙。

她思来想去,不能把钱一给就两手一摊。左右也是为了婆婆,她来帮着尽尽心意也是应当,好过在家无所事事。

关鹤谣实在拗不过她,只能如了她的愿。她拉着关筝回到棚下,众人都面露好奇,问这问那,想知道这又是哪家花一样的小娘子竟愿意来做这粗活。

关筝性子腼腆,被几十号人探着脖子盯着瞧难免脸红,看了看关鹤谣鼓励的目光,才一句话报了身家。

她说得轻声细语,只被最前头几人听去了,这消息却如同浪潮一波一波向后涌去。

“居然是信国公府的三娘子!”

“怎么亲自来啦?”

“真是多亏了你们!”

“大善人啊!”

“太夫人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就连两边的毕二、吕大娘子等人都惊得瞪着眼珠儿看,这次关筝是真的脸红如滴血一般,拽着关鹤谣袖子往她身后躲。

关鹤谣笑着安抚众人一番,晃一晃手里那把箬叶,众人就都安静地排回了队形。

给关筝不能安排重活,关鹤谣就让毕二去帮忙洗碗,然后由关筝顶替他的工作。

“你就站我身边。”她指着一篮子黑红的方块糖道:“这是姜蓉和红枣熬的糖果,每人分五块。”

关筝点头应下,开始还有些紧张,不一会儿神色就自然许多,关鹤谣也放下心来。

炎热的伏天,竹棚周围一片其乐融融。

这些难民每日有府衙供给粥饭,图个温饱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关鹤谣才另辟蹊径,选择布施糖果和果品。

说到底,人就算肚子不饿,还是要摄取足量的糖和维生素,才会真的有精神,有力气。更别提甜食能给人带来的愉悦感了,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最开始有布施想法时,关鹤谣就想一定要有饮子,就像她当时在冬天喝到一碗热乎乎的二陈汤一样,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惬意。

既然要雇人做饮子,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她拿了丰厚的报酬去找吕大娘子夫妇。

老两口本就是善心人,听说是要布施难民的,就说这个主意极好,他们肯定帮忙却不肯要钱。关鹤谣好说歹说,陈明以后怕是要长期做下去,他们这才收了钱,转头又找了家中子侄帮忙。几个人商量着,选用了数种适宜夏日里喝的药膳汤饮,每日变着花样做。

关鹤谣所愿,是用甜蜜的美食唤起这些可怜人对生活的希望,而不是吃饱了就木然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而这几日,眼看着大家精神头越来越好,她也打心里高兴。

只不过还没高兴过两秒,她扭头就看到街角走来了一队官吏,吓得她只想马上躲到柴火堆里去。

那为首的绯袍官员,不是金陵府少尹盛浺又是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