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章 老乡相认、假杨梅 云太夫人一时忧心忡……(1 / 2)

加入书签

一顿寿宴, 没有奢豪的海味,没有满座的宾朋,一家人却吃得心满意足。

尤其是云太夫人。

这位老寿星穿着紫红色的撚金线复襦, 笑容满面地坐在主位, 富态又安健,与月前为儿孙担心的那个衰朽老人判若两人。

她拉着关鹤谣的手,连连称赞她张罗的这一桌饭菜。

为了给她解馋,整顿饭菜无河海之物,却尽得河海之鲜。

有鱼有贝, 有鼈有鹅,就连鸡蛋做的赛螃蟹都是上佳的美味。

蛋白在热油里极速拨划,就成了几乎是炸出来的蓬松蛋花。而蛋黄则炒制成蟹黄状, 盖到洁白的“蟹肉”上,最后用姜汁和香醋这些佐螃蟹的调料调味勾芡, 一道滑嫩的赛螃蟹就出锅了。

材料虽简单,却更显为这些菜肴耗费的心力。

就如赵锦总结的那样——“菜是假菜,心意却是真心意。”

尤其当云太夫人听得关鹤谣给她送的那份特别的寿礼,更是喟叹着望向今夜莫名沉默的萧屹。

五郎样貌肯定是招人喜欢的, 就是这性子有些闷。难得遇上这般澄澈玲珑的小娘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人家娶回家啊?

云太夫人一时忧心忡忡。

哎, 过于稳重也是个问题。看来还是得她这把老骨头出出力, 赶紧把人往家里划拉。

于是云太夫人对掌府中资财的郑院公道:“鹤丫头既是阿秦的金兰姐妹, 便和我亲孙女是一样的,难得她有这份善心和孝心,将布施之事处理得如此妥当。往后啊,府中往各救济之所捐赠的钱粮都与她商量商量,她主意多。”

一言惊呆了满屋的人。

若说由这关小娘子照看饮食还能算作是太夫人喜爱她厨艺, 将她当半个娇客养着。

可现在这、这怎么就有了几分掌管中馈的意思了?

虽然数量极小,可府中银钱哪里有让外人接管的道理?

刚开始练着掌家的三娘子能乐意?

未来的娘子才是嫡脉宗妇的朝散郎能乐意?

有几个胆大的仆从偷偷擡头向那对兄妹看去,就见他们满面笑容应承,而且纷纷出谋划策?

……竟真的十分乐意的样子。

关鹤谣不知满屋仆从心中的风暴,只是被一阵阵感动和豪情淹没。

虽然尽心准备,可她到底有几分羞赧,觉得自己这寿礼有些拿不出手。于是早和萧屹他们说好她第一个送,算作抛砖引玉。

如今见云太夫人全然接受她的礼物,甚至这么信任她,支持她。关鹤谣下定决心不辱使命,绝对要好好经营此事,便连声与云太夫人保证。

云太夫人见她绷着小脸,立军令状似的一本正经,便拿赵锦来活跃严肃气氛。

“说来你这猴儿能平安回来,许和鹤丫头诚心积善祈福分不开,还不快谢谢人家?”

赵锦从善如流,挑着狭长风眼拱手一礼,“多谢小娘子。”

关鹤谣忙起身,“当不得大王这句谢。”

众人只见她深低着头,神色似尤其恭敬,声音都似乎带些颤动,却不知关鹤谣正拼命憋着笑。

她可算明白之前赵锦身上那股违和感是从何而来了——除了那通身金玉,他着实不像个皇子,而是过于欢脱和活泼。

看他现在就坡下驴,挤眉弄眼讲述赶路的艰辛,把满屋人都逗得笑声阵阵的样子,关鹤谣觉得自己的猜测十有八|九是正确的。

到底是不是老乡,马上就能揭晓了。

云太夫人笑得肚子疼,以丝帕擦擦眼角道:“左右我两个宝贝孙儿回来就好,剩下那头倔驴我也懒得管,他皮实得很。”

众人心照不宣地抿嘴笑。

毕竟话虽如此,可云太夫人见到关潜托赵锦带回的寿礼仍是喜不自胜,半叹半笑半凄惶地把关潜这一整年收集来的各类珍宝一一抚过,思子之心溢于言表。

“二伯父下月就回京了,还能陪您过中秋呢。”关筝宽慰道,又献上自己的寿礼,其他几人皆效仿。

孙儿们精心准备的寿礼冲淡了云太夫人心中一点点惆怅,关鹤谣也看准了时机让厨婢们开始上餐后的果品糕点。

关鹤谣亲手给云太夫人布了一个小瓷碟,“您尝尝我做的杨梅。”

“都立秋了,怎么还有杨梅?”

杨梅果期可短,又娇嫩不易保存,可碟子里的杨梅饱满又鲜亮,明显也不是腌制或是风干的。

云太夫人用银叉叉起一个杨梅送入口中,轻轻一咬,登时笑着虚点关鹤谣,“又被你这鬼丫头骗了,这可不是杨梅。”

关鹤谣也笑,“这是我在古书上看的假杨梅。甘蔗雕成小球,用杨梅卤子腌过做成的。”(1)

而粗粗的甘蔗纤维切面呈现出一个个小点点,被天然的色素深深浅浅地染上色,乔装成杨梅居然非常合适。再在碟子里点缀上杨梅枝叶,任谁看都是一碟子新鲜杨梅。

“有趣,真是有趣。”赵锦也咬了一个假杨梅。甘蔗的清甜与杨梅的酸甜一同流溢在唇齿间,还冰冰凉凉的,十分沁人心脾。

他享受地眯眯眼,今天真是大饱口福,不虚此行。只是偶尔周身发冷,觉得松澜今天一直在瞪他是怎么回事?

可他一个乐天性子,也没多想,吃了好吃的就高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