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诚意救灾、李嫂子 实是个不好糊弄的主……(1 / 2)

加入书签

“小娘子, 真的不用我跟去吗?可是郎君说——”

“郎君郎君又是郎君,”关鹤谣掐住掬月越来越胖乎的小脸,“你叛变啦?听我的还是听他的?”

“当然听你的, 可是——”

“好啦没事的, 我很快就回来。你在家把米粉团和面饼皮做出来,我回来要检查!”

关鹤谣跳上驴车,挥手让她回院去,然后看着小丫头倚门眺望的身影笑得直摇头。

萧屹的草木皆兵影响了掬月,毕竟他曾郑重地反复告诫掬月照看好关鹤谣。

掬月甚至因此得了信国公府和城北水军军营的腰牌各一块, 方便她遇事及时求救。

她不明就里,但向来乖巧听话,又心思敏锐, 看出萧屹确实忧虑不已,遂将他的嘱咐奉为圭臬地严格执行, 成天看着关鹤谣。

是以每次关鹤谣要外出布施,掬月都吵着要跟随。

但是在关鹤谣这儿,这趟活计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着实不需要掬月再跟着受累。

有毕二跟着, 有雇好的驴车和短工帮着,有信国公府罩着, 还有吕大娘子他们接应着, 里里外外都透着专业。

就连之前看她不顺眼的福田院院丞和慈幼局局丞, 都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对她态度良好起来,变得非常配合。

所以关鹤谣每次去布施都顺顺当当。

而且因为大家各司其职,做得越来越好,她也不是每次都需要亲自去了, 而是每三天去一次。

不过,所有吃食还是经她手做的,关鹤谣对此深感骄傲。

路遇突兀石子,驴车猛地咣当,晃掉了一个食桶盖子,关鹤谣忙将其盖好。

只这片刻,就有一股浓厚的油香飘散而出。

赶车的刘老四不禁吸吸鼻子,扭头问:“小娘子今日又做的什么这么香?”

“是南瓜饼和蜜煎藕,等下给您包几块。”

南瓜饼她挑最成熟粉糯的南瓜煎成,蜜煎藕却是选的九孔脆藕,蜜糖熬煮许久过后仍有爽脆质感,各有风味。

“哈哈那敢情好,我家小孙盼我天天给你驾车嘞。”刘老四笑道。

他心想这小娘子着实肯费工夫,每回给难民们送的吃食,比他在正经铺子给孙儿买的糕饼还精细、还好吃,也不知是图什么?

他实在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反正人家给他的车资丰厚,每回还送些好吃的,他也乐得做这门生意。

*——*——*

“我看看我看看!”

“哇,好漂亮呀关姐姐!”

“这就是金子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金子呢。”

“是你自己买的吗?”

关鹤谣脸颊发热,无奈地面对一群小萝卜头儿的盘问。

“是姐姐最重要的人送的。”

小萝卜头儿们一片惊呼。

关鹤谣首饰不多。

除了萧屹送的,仅有那几件都是云太夫人和关筝绞尽脑汁巧立名目塞的,可她一般也不戴。

主要是她穷,怕丢,一根金钗丢了够哭一年。

尤其每次来布施,考虑到难民们的心情也不会做这露富之事。

唯有这枚指环,她如何舍得摘?

素圈又不耽误干活,就直接这么戴来了。

而孩子们眼睛最尖,看到她指间闪亮亮就七嘴八舌问开了。

虽都是苦命的孩子们,却还都是给一颗珍珠,也只将其当弹珠玩的年纪,对“金银珠宝”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因此他们只能看出这东西好看,关鹤谣戴着也好看。

也正是这样满是童真的声声夸赞,让关鹤谣幸福得心旌摇曳,脸上尽是盈盈笑意。

“谁送的呀?”

“是你阿爹送的吗?”

“笨啊你,肯定是关姐姐的夫君送的!”

“啊关姐姐成亲了吗?”

“好了别缠着你们关姐姐!就差你们几个没量了!”一声利落呼唤打断了孩子们的叽叽喳喳。

关鹤谣擡头,就见一包着黄布头巾的娘子快步走来。

来人是慈幼局雇的一位大娘子,本家姓李。

因常有尚在吃奶的幼儿被遗弃在门口,慈幼局便要雇佣寻常人家的娘子们来哺乳。

这对后者来说,也是个补贴家用的好差事。

中有那品行好的,之后不能再做乳娘,也会被留下来当“保姆”。

这位年近四十的李娘子就是如此,现在仍在局中照顾孩子们。

这家慈幼局里现有四位娘子照顾五十来个孩子,还有四个手分做些看门、采买的杂事。(1)

关鹤谣打招呼,“李嫂子。”

对方一抹汗,回以一笑,“鹤妹子,这些小家伙真是,见你来了就高兴得发疯。”

她抓小鸡仔儿似的揪住最淘气的那两个,又教训剩下的都赶紧去量尺寸。

“要不然不是白费了关姐姐心意?”

她这话一出,孩子们果然乖乖跟着她往廊下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