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4章 辅导班(1 / 2)

加入书签

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能够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接触到更为卓越的教育资源。

他们可以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可以参加奥数、英语等学科辅导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而患病父母的孩子却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在学校的学习,面对日益复杂的知识体系和激烈的竞争,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抑或由于缺乏父母的敦促和引领,学习习惯变得愈发糟糕。父母生病后,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正常情况下,父母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当父母被疾病缠身时,他们自己都需要别人的照顾,根本没有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

孩子可能会变得懈怠,缺乏自律性。他们可能会拖延作业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节目,学习成绩自然会一落千丈。

而且,缺乏父母的引领,孩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他们忧心孩子的未来会因为自己的疾病而变得黯淡无光,这种忧虑恰似一把锐利的刀子,持续不断地刺痛着他们的心灵。

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患者躺在床上,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孩子孤独无助的身影,泪水常常浸湿了枕头。

他们无数次地在心里自责,觉得是自己的病拖累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原本美好的童年和未来。

他们会回忆起孩子小时候可爱的模样,以及自己曾经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他们不仅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还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

这种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感,让他们在病痛的折磨下更加痛苦。

而家中的老人,他们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本应安享晚年,却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整日忧心忡忡。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含辛茹苦地将子女养大。

他们年轻时,为了家庭的生计奔波劳累,省吃俭用,只为了让子女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