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6章 诗人(1 / 2)

加入书签

比如对于“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冥羿眨着那双犹如明亮星辰般的大眼睛,歪着脑袋,一脸认真地觉得诗人可能是因为太困了,一时恍惚才把月光看成了霜。

她伸出粉嫩的小手,轻轻晃了晃,绘声绘色地说:“我有时候晚上困了,看东西也会看不清楚,眼前模模糊糊的,说不定李白也是这样呢。

就像有一次我半夜醒来,迷迷糊糊的,还把床边的玩偶当成了妖怪呢。”

她的话语中带着孩童特有的天真与活泼,让人忍不住被她的可爱所感染。

而白夜则双手抱臂,微微皱眉,一脸沉稳地认为这是诗人巧妙地用霜的清冷来烘托自己内心的孤寂。

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自信的光芒,会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认真地说:

“在古代诗词中,霜常常象征着孤独和凄凉,你看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霜营造出的就是一种孤寂、哀愁的氛围。

李白用霜来形容月光,更能体现出他内心的寂寞。远离家乡,独在异乡,在这寂静的夜晚,那如霜般的月光更增添了他的思乡之情。”

他们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轻易让步。随着争论的深入,他们的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就像熟透的苹果一般。

声音也越来越大,仿佛要把这小小的书房都掀翻。但他们并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他们会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去解读诗词,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冥羿会兴致勃勃地列举自己在夜晚看到月光时的感受,她会说:

“晚上月光照在地上,白白的,感觉冷冷的,不过我觉得就是月光呀,可能李白当时就是困得不行啦。”

她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月光洒下的样子。而白夜则会引经据典,详细地引用一些古人对这句诗的评价,他会说:

“古人评价这句诗,说它以霜喻月,新颖而又贴切,更能体现出诗人的心境。你想想,要是只是单纯的月光,怎么能如此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呢?”

最后,又会在彼此的解释中恍然大悟,然后相视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又纯真,仿佛所有的争论都化作了他们友谊的催化剂。

他们的笑声在书房中回荡,那是一种经过思想碰撞后收获知识的喜悦,也是他们友谊更加深厚的见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