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35章 姜姨织围巾,多织半尺给我家的温暖(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几天,姜姨每天都会来家里坐一会儿,每次来都带着织了一截的围巾。有时候妈妈在做饭,她就坐在客厅里织,我写作业累了,就陪她聊聊天。她会给我讲织毛线的小技巧,比如怎么起针才不会松脱,怎么收针才整齐,还教我拿竹针的姿势。我试着织了几针,线圈歪歪扭扭的,还总掉针,姜姨就耐心地帮我把线拆了,重新教我:“别急,慢慢来,织毛线就像过日子,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有一天晚上,外面的雪下得特别大,都快没过脚踝了。我以为姜姨不会来了,没想到八点多的时候,门铃又响了。开门一看,姜姨浑身都是雪,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雪粒子,连眉毛上都沾着白霜。她手里紧紧攥着织了一半的围巾,生怕被雪打湿。“今天把这截织完了,想着给你们送来,省得明天雪更大。”她一边拍着身上的雪,一边笑着说。

妈妈赶紧拿毛巾给她擦雪,又把暖气片旁的椅子让给她:“你看你,这么大的雪还跑过来,万一滑倒了可怎么办?”姜姨坐下,把围巾放在腿上,摸了摸,确认没湿,才放心地说:“没事,我走得慢,路上也没结冰。这条围巾快织完了,等织好,你爸就能戴上了。”我看着她冻得发红的手指,心里酸酸的,赶紧给她倒了杯热牛奶。

过了五天,姜姨终于把两条围巾都织好了。她把围巾铺在茶几上,一条深灰色的长围巾,针脚细密整齐,摸上去厚实柔软;另一条橘色的小围巾,边缘还织了一圈小小的花纹,特别精致。“你看,给你爸织的这条,一米五,绕两圈正好。给小远织的这条,一米,大小正合适。”姜姨拿起深灰色的围巾,往我爸肩上比了比,“你爸要是穿着大衣,把围巾往里面塞一点,风就吹不进去了。”

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围巾,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拿起深灰色的围巾围在脖子上,绕了两圈,正好护住胸口,他拉了拉围巾,笑着说:“真暖和,这长度也正好,比我之前那条强多了。”姜姨看着爸爸,又看了看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暖和就好,暖和就好。”

我也拿起橘色的围巾围上,软乎乎的毛线贴在脖子上,暖意顺着脖子往全身蔓延,连心里都暖暖的。妈妈看着我们父子俩围着新围巾,又看了看姜姨,笑着说:“他姜姨,真是太谢谢你了,这两条围巾,比买的还暖和。”姜姨摆摆手:“谢啥,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再说了,织毛线的时候,我想着你们围上的样子,心里也高兴。”

那天晚上,我们留姜姨在家吃饭。妈妈做了她最爱吃的红烧肉,还煮了热腾腾的饺子。饭桌上,姜姨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织毛线的事,说她以前给孩子织毛衣,半夜还在灯下织,就为了让孩子冬天能穿上新毛衣。我们听着她的故事,吃着热乎的饭菜,窗外的雪还在下,可屋里却暖融融的,满是烟火气。

后来,每次冬天出门,我和爸爸都会围着姜姨织的围巾。那条橘色的围巾,我戴了好几年,边缘有些起球了,可我还是舍不得扔;爸爸那条深灰色的围巾,也一直好好的,每年冬天都能派上用场。有时候遇到姜姨,她还会问:“围巾还暖和不?要是不够暖和了,我再给你们织新的。”

我知道,姜姨织的不仅仅是两条围巾,更是一份心意,一份邻里间的温暖。那多织的半尺毛线,不仅让爸爸的围巾更暖和,更把姜姨的心意织进了里面,让我们家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牵挂。在这人间烟火里,正是这些小小的温暖,像原子裂变一样,不断传递,不断扩散,燃起了带有色彩、味道、活力的人间烟气,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快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