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6章 酸浆里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秋阳晒得石磨发烫时,王奶奶端着个瓦盆钻进磨香棚,盆里盛着乳白的浆水,面上浮着层细密的泡沫。“快来帮把手,”她往石磨边的木架上放盆,“昨儿泡的黄豆该磨了,做酸浆豆腐,得趁这日头好。”

赵铁柱刚给向日葵苗浇完水,手还沾着泥,闻言擦了擦手:“酸浆?是用上次留的老浆引的?”

“可不是嘛,”王奶奶揭开盆盖,一股微酸的清香味漫开来,“老法子做的酸浆才养人,外面买的内酯豆腐哪有这味。”她往磨眼里舀了勺泡好的黄豆,“你来推磨,我添料,咱分工合作。”

石磨“吱呀”转动起来,黄豆混着酸浆水被碾成乳白的糊,顺着磨盘流进木槽。张大爷蹲在槽边看,手里还在编竹筛:“这浆得磨细点,等会儿点卤才匀。”他用手指蘸了点浆糊尝了尝,“嗯,磨得刚好,带点颗粒感才香。”

周丫抱着她的小木瓢,蹲在灶边烧火,灶上的铁锅正烧着水。“奶奶说酸浆点豆腐,得用柴火慢慢烧,”她添了根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水开了还要晾一晾,不能太烫,是吧爷爷?”

张大爷抬头笑:“咱丫丫都记住了?等会儿点卤让你试试,这手艺可得传下去。”

磨好的豆浆倒进布包,吊在梁上滤渣,乳清顺着布缝滴进陶盆,像串断了线的珠子。王奶奶蹲在灶边搅着豆浆,额头渗着汗:“这一步最关键,浆温得正好,高了低了都不成。”

可等豆浆晾到合适温度,往里面倒酸浆时,王奶奶却“咦”了一声——往常一倒酸浆就该凝结的豆浆,今天竟只是微微发浑,半天没动静。

“咋回事?”张大爷放下竹筛凑过来,用勺子舀了点看,“浆没坏啊,酸香味正着呢。”

阿伟刚从镇上换盐回来,闻言把盐袋往桌上一放:“是不是酸浆太淡了?我听说酸浆得留老的才管用,是不是这次掺了新浆?”

王奶奶皱着眉点头:“昨儿老浆不多,我掺了半瓢新晾的浆水……难道是这个缘故?”她又倒了点酸浆,豆浆依旧没反应,只是更浑了些,“这可咋整?一盆黄豆呢,总不能扔了。”

周丫急得攥紧小木瓢:“会不会是火不够旺?我再去添点柴?”说着就要往灶膛里塞柴,被赵铁柱拦住。

“别添,”赵铁柱摸了摸锅壁,温度刚好,“是酸浆的劲不够。”他往灶边的缸里看了看,捞出块用盐腌着的酸姜,“把这姜切碎泡点水,掺进酸浆里试试。酸姜的劲足,说不定能成。”

王奶奶半信半疑地切了块酸姜,泡在温水里,等水染上淡红,滤出姜水倒进酸浆盆。这次往豆浆里倒时,刚倒了小半碗,就见浆面慢慢浮起细白的凝块,像撒了把碎雪。

“成了!”周丫拍着手笑,“赵叔叔真厉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