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科举(2 / 2)

加入书签

他想起白天宴会上父亲的嘱托,声音低沉,\"妙云,这天下太平,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让它毁了。\"

子时的梆子声响起,应天城陷入沉睡。奉天殿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满墙舆图。

烛火明明灭灭,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大明山河之上,忽大忽小,忽明忽暗。他想起马皇后睡前的叮嘱:\"莫要累坏了身子\",却又想起大明外的广阔天地,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拿起朱笔,在奏疏上重重写下\"准奏\"二字。

远处传来更夫悠长的吆喝,惊起檐下归巢的夜枭。

新的一天,又将在这沉沉夜色中悄然来临。而大明的车轮,也将在诸位藩王与朝臣的共同推动下,滚滚向前,驶向未

冬雪初霁,应天城银装素裹。秦王府的梅花开得正好,暗香透过窗棂沁入暖阁。

观音奴正教尚炘、尚槿临摹《千字文》,尚炘握着毛笔歪歪扭扭地画圈,墨汁溅在宣纸上,尚槿却学母亲执笔的模样,有模有样地描着\"天地玄黄\"。

\"母亲”尚炘举着画满墨团的纸,肉乎乎的脸上沾着墨点,逗得乳母忍俊不禁。观音奴正要擦拭,忽闻前院传来喧哗。

朱樉裹着狐裘大步而入,斗篷上的雪粒簌簌而落。\"朝廷要开科取士了。\"他抖落披风,眼中带着兴奋,\"父皇命大哥主持,还说要打破门第,破格录用寒门子弟。\"

观音奴放下毛笔,若有所思:\"如此一来,怕是要触动不少勋贵的利益。

\"她想起李善长之子前日宴会上的抱怨,\"听说李家公子还说,寒窗十年不如祖上一刀......\"

朱樉冷笑:\"正是要让这些人知道,大明的朝堂不该只有刀剑声。\"他抱起尚槿,小女儿伸手揪他的头发,\"等孩子们长大了,也要凭真才实学立足。\"

与此同时,燕王府书房内,朱棣与徐妙云正研读各地送来的学子名录。\"这江南才子解缙,文章见解独到。

\"朱棣指着卷宗,\"还有这山东的宋濂门生,对兵法也颇有研究。\"

徐妙云轻轻翻动泛黄的信笺:\"但科举改制后,贡院舞弊案频发。妾身听说,有主考官收受黄金百两,替人调换答卷。\"她眉间染上忧虑,\"此事若不严查,陛下苦心恐成泡影。\"

朱棣猛地拍案:\"明日就上书请命,成立监察组彻查!\"他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当年父皇在战火中办乡学,为的就是今日。绝不能让蛀虫坏了根基。\"

紫禁城深处,朱元璋盯着堆积如山的舞弊案卷宗,苍老的手攥得发颤。

朱标跪在阶下,声音坚定:\"儿臣愿亲自审理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

朱元璋缓缓起身,冕旒撞击声清脆如磬:\"去查吧。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产。\"

他望向殿外素白的宫墙,雪压红梅,开得愈发艳丽。这场关乎大明未来的科举变革,正如同这寒冬里的新梅,虽历经霜雪,却终将绽放出别样的风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