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别看陈济民在陈家医馆只是个杂工,可他在这双峰村,哪怕是周边的几个村寨,一直是被尊称一声陈大夫的。
毕竟村民穷苦,有个头疼脑热的哪里就舍得去县城里敲陈家医馆的大门啊。
那里头一剂最便宜的止血散还要八十文呢。
陈济民在医馆里偷学了这么多年,制药没学到,但各种草药的药性药理基本还是能说上一两句的。
当年刘雷雨病得不行了,母亲杨氏不方便带她去县里医馆,都是求的陈济民给刘雷雨熬的药。
陈济民独身一人生活在双峰村,他家老婆子早年因病去了。
老陈膝下只有一个独子陈达,儿媳也走得早,只留下一个小孙女儿阿瑶。
陈达后娶的老婆是县城里头开豆腐坊的,女方家境还算殷实,陈达对外说是娶妻,实则是招赘去了女方家里。
这种情况,陈达的独生女儿倒不好跟着父亲去后母家生活了,因此小女娃就一直留在双峰村,跟爷爷陈济民一块过活。
从前陈济民来给刘雷雨看病,阿瑶就是爷爷的小尾巴。
小时候的刘雷雨病恹恹独自一人躺在破屋里,母亲忙碌生计,生活就像是她每日里喝下去的那一碗又一碗的汤药一样,苦的咽不下去。
唯有阿瑶,她总是笑着的,脸颊上的小梨涡,漂亮的让刘雷雨只敢趁没人注意时偷偷摸摸看。
她蹦蹦跳跳的跟着自家阿爷来,又欢欢喜喜的跟着阿爷走,有时她也会学着她爷爷的模样跟杨氏说话,声音又甜又脆:“雷雨哥哥有没有好一点了?”
刘雷雨当然要快点好起来呀。
老陈收了刘雷雨的止血草,他并没看出来这止血草有任何的不一样,也没检查出来刘雷雨身子有任何的不妥。
不过他对自己的“医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劝杨氏,不放心的话还是要带刘雷雨去县城里医馆看看。
晚间止血草卖了钱,往常老陈收其他村民的止血草,与村民一向是三七分账。
可他给刘雷雨,却给了四成。
这孩子也是他看着长大的,刘家当年的情况他也都看在眼里。
他旁的忙也帮不上什么,只能在药钱上尽力了。
刘雷雨从前没卖过草药,也不知道行价是多少,但杨氏是有数的,她数了数刘雷雨拿回来的钱串子,整整二十文钱,便将多出来的五文钱另外数出来,跟刘雷雨说了清楚。
刘雷雨心中更加对陈爷爷充满感激。
到了第二日,她便对母亲杨氏说了自己的打算。
她的灵田,能种止血草,也能种旁的植物。
这止血草本小利薄,种上三天还要劳累陈爷爷奔走,才能得钱二十文。
而这双峰山里生长的草药,比止血草值钱的可多得多了去。
她对草药认识的不多,而且值钱的草药往往生长在山林险峻处,也难采摘。
所以还需要母亲多多指点协助才行。
刘雷雨随想随说,把心里的计划一路规划到了以后。
种草药卖钱是一桩,她和母亲的口粮也要多多种起来。
山中条件艰苦,一直住在虎窝里不叫个事儿,但母亲下山住在村里反而不如住在山里快活,因此她要尽快给母亲建一座竹楼。
眼下是夏末秋初的时节,日子好过,可冬日难挨,刘雷雨还要提前预备下冬衣。
来年她还想养两条猎犬,捕猎时能给母亲当个助手,也能看管田地。
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她就养些鸡,想吃肉了也不用去捕猎,直接下山割肉回来吃就是。
再过一年,等阿瑶及笄,她还要早早去向陈爷爷提亲去,先把阿瑶定下来,再不要叫她被父母许配到里正家去。
未来可期,要努力啊!
作者有话要说:刘雷雨:种田挣钱娶老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