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2 / 2)

加入书签

阿瑶说:“娘,请喝茶。”

刘雷雨也跟着说:“娘,请喝茶。”

“哎!”杨氏笑着大声应了阿瑶,她接了阿瑶手里的茶碗喝了,又扶着阿瑶的手:“快起来,好孩子!”

喝了新媳妇这杯茶,当婆婆的该给改口费的。

杨氏原本准备的东西留在静山家里了,但是现在她吃用的东西都是杨启准备的,金银首饰之类装了满满一匣子。

于是杨氏直接连匣子都搬给了阿瑶:“挑喜欢的带着玩。”

阿瑶看着那闪花人眼的梳妆匣,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谢谢娘!”

“你喜欢就好。”

眼看着杨氏和阿瑶她俩有说有笑的,刘雷雨可还跪在地上举着茶碗呢。

她故意咳嗽了一声吸引两人的注意:“咳咳!”

杨氏撇她一眼:“你也打算改口?从今儿起叫我杨婶吗?”

刘雷雨讪讪的自己站起来,她皱着眉头扁着嘴,小声嘟囔:“人家都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我娘倒好,有了儿媳妇,就把自己女儿给忘了!”

杨氏和阿瑶听见了,她俩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

刘雷雨见状,也跟着傻乎乎笑了起来。

一家人笑成了一团。

当天晚些时候,杨启派人给刘雷雨送来了上好的金疮药,还给刘雷雨和阿瑶安排了房间。

他不敢来找杨氏问情况,便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默认了刘雷雨和阿瑶的到来。

杨氏也没跟刘雷雨和阿瑶解释杨启的事情,只让她俩安心住着。

赶路的时候娘仨有时候坐一辆车,有时候刘雷雨被扔出去单独赶着她带来的马车,杨氏和阿瑶则坐在车里,有说有笑的。

三天之后的深夜里,杨启的车队终于进了京城。

从靠近城门外起,刘雷雨和阿瑶就一人占据了马车车厢一边的窗户,恨不能把脑袋都从窗口钻出去往外看。

“这城墙这么高!比静山还高啊!”

“京城里的人晚上也不睡觉吗?这都三更了街上还到处都是人!”

“好多店铺我都看花眼了!”

杨氏听着她俩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脸上挂着笑意,只是眼神却越发深邃起来,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京城,杨氏上次来时,还是十几年前。

一别许久,京城里竟然还是当年的模样,繁华鼎盛,甚至比十几年前更显得辉煌气派。

她擡起头往东边的方向望,目光仿佛能够穿透车板,看到遥远的地方。

那里,是皇城的方向呢。

看来,这十几年来,南诏国的赵皇帝倒做的不错,把这天下治理的也算是有声有色了。

车队在城中行走,只是并没有去侯府的方向,反而往城北走去。

杨氏察觉到不对劲,还没有发声询问,杨启已经派了人来解释情况。

原来,杨启要先送杨氏她们去见一个人。

不是旁人,是刘大柱,杨氏那明明已经坠崖死去了数十年的夫君。

据杨启所说,三年前他有一次奉皇命去犒赏边军,结果在南诏国与邻国的边境上,遇到了刘大柱。

他是认识刘大柱的,毕竟当年刘大柱也给杨将军当过亲卫。

不过没当多久,刘大柱本就不是军户,也不是正经从军,只是恰好机缘巧合跟在杨将军身边,跟了几年。

后来刘大柱也早早辞了差事走人了,早在那场将杨将军彻底毁掉的败仗之前,他就与杨将军没了联系。

杨启在边境遇到刘大柱的时候,刘大柱已经成了南诏国的阶下囚。

刘大柱他竟然成了邻国的一名百夫长,在一场与南诏国的对战之中兵败,被当场俘虏。

他看到杨启时,竟然不认识杨启了,还当真把自己当成了邻国人,宁死不屈呢。

别看杨启自己是南诏国的“献国侯”,但对于刘大柱这种忘本的行为,他还是无法容忍的。

因此他将刘大柱从囚牢里提了出来,亲自审问。

一审之下,他才发现,刘大柱竟然失忆了,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记得。

杨启把刘大柱带回了京城,好医好药养了他足足两年,直到今年他才有些好转了,慢慢想起了前尘往事,想起他本名叫刘大柱,还有一个妻子叫杨氏的。

“于是我这才赶去双峰村来接你的,刘大柱他情况不大好了,如今也只能是吊着命,我怕耽误了你们见面,这才一路紧赶慢赶的。”

站在城北一处不起眼的民宅门外,杨启跟杨氏是这样说的,他还抹着眼泪,看上去极为替杨氏心痛的模样。

杨氏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看不出到底是信了杨启的话,还是没有。

她身后跟着刘雷雨和阿瑶,她们两人早就得了杨氏的吩咐,哪怕心里再激动不安,也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出,不叫人看见了神情脸色。

“那我就进去看看吧。”杨氏这样说了一声,伸手推开了房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