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父子斗法,有人要倒大霉了(求追订!)(1 / 2)

加入书签

“行了,忙活你的营生吧!”

“再就马上秋试了,你书读的怎么样了?”

“再不中这举,我和你爹便就不供你了,你找个营生做去吧!”

邹氏朝李正平说着,李正平满脸痛苦之色,他好歹也是个三品大员的儿子,科举考不上,就要让他出去找营生,脸还要否?

谁家的官二代,当成他这样。

李正平满脸的痛苦之色。

“娘啊.......”

李正平想开口,却被邹氏的巴掌打在脸上。

“还不快帮老娘将柴抱来!”

邹氏对李正平吩咐着,李正平只能哭丧着脸去抱堆在大门口的柴火,没一会柴火被搬进厨房灶台边。

李纨李织,以及李纨大嫂小邹氏,手里的活计不断,皆都在帮忙。

“这次进去端菜,大姐你去!”

李织朝李纨说着,李纨的脸羞红着,“那儿都是男人们在吃饭。”

“这我怎么能去?”

李纨的脑袋垂着,李织却恨铁不成钢。

“姐姐怎么就不能去?”

“家里拢共就几口人,爹爹大哥皆都要陪着。”

“娘和大嫂要下厨,我则要留在后厨帮他们打下手。”

“更重要我端的稳不?”

“别人还没进去,先连汤带水的爬里面了。”

李织朝李纨说着,对此的李纨就只能闷闷的嗯一声。

同时的皇宫内,皇帝也知道了贾琏要前往李家的事。

而至于贾琏同李守中的恩怨,身为皇帝的皇帝自全都知道。

当下贾琏要去李家,皇帝的脸上不由得露出好奇。

“是那李守中写的帖子?”

皇帝朝张明德问,知道皇帝到底要问什么的张明德笑眯眯的回着皇帝。

“是李大人写的!”

听完张明德的话,皇帝忍不住付了一下手。

“这还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那李守中竟然会给贾琏写帖子,不是李夫人压着他写的?”

皇帝接着又问,张明德无奈的摇头。

“当然不是,陛下。”

“那李大人是什么性格,陛下您难道不清楚?”

张明德朝皇帝问,皇帝脸上的笑变重。

“是极,是极。”

“最近朕这脑袋委实不好了。”

“竟然将那李守中的德性给忘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德性,朕才敢那般用他。”

“将国子监培养朝堂命官的地给他,也正是因为他这刚正不阿的性子,才让朕于朝堂新生中有那么一二分的地位,令朕翻盘。”

皇帝说的是什么不用多说,自是国子监内的风气。

李守中尚未上任国子监祭酒之时,监内风气皆都不看好皇帝。

而从里面出来的学子,也多半乃早早拜入太上皇门下的学生。

然自李守中上位之后,监内这般风气一扫而空。

朝堂之人更不再敢于监内放纵,大肆招揽监内监生,朝廷于其中取士,也终于可以做到公平公正。

他这皇帝也终于可以真的上台。

“李卿于朝廷有大功该赏!”

“这届监生之后,便就将李卿上调吧。”

张明德目色一动。

“陛下可想好要给李大人安排什么职位?”

张明德朝皇帝问,皇帝的表情变的严肃起来。

“太子少师如何?”

皇帝朝张明德的问,张明德的脸也紧跟着变严肃。

太子少师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当下太子尚还未有老师,朕一直在想给他安排谁比较好。”

“可思来想去的人,不是野心大,便就不合适!”

“以此朕能想到的便就是他!”

“李卿虽迂腐,却非是有坏心之人,加之其刚正不阿,更是能给太子创造一个好环境。”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性子太刚了。”

“朕怕他影响太子的性格。”

皇帝的担忧不无道理,主要就是眼下这小太子是根独苗。

身为独苗的他,有一点闪失,当下的这皇帝便就绝嗣了。

然朝堂向来复杂,皇帝担心小太子跟李守中学的太直,导致过刚易折反倒不好。

“陛下思量的是对的,李大人虽好,性格却是他的弊端。”

“这般陛下要用他,就要再另安排一个人陪着太子。”

“你可有人选?”

皇帝的目光落在张明德身上,张明德赶忙摆起了手。

“这哪是奴能说的!”

“奴不过一阉人,这等子的事,陛下最好不要同奴商量。”

“以防朝堂上的某些人,再对奴有意见!”

张明德口中的某些人,乃当今的首辅。

当今的首辅乃太上皇之人,一向同张明德不对付。

张明德身为司礼监大太监,有着内相的称呼,便就同他这个外相对上了。

也正是因此,眼前这首辅便就对张明德多有弹劾针对。

偶在朝堂,甚至都会对张明德指着鼻子骂。

张明德虽奸佞之人,却也是个太监。

身为太监的他,心自是大不了。

以此张明德逮到机会,就会给这首辅上那么一二的眼药。

皇帝也对此人,早便就多有不满。

现在张明德提起,皇帝便就气愤的将巴掌打在了桌子上。

“老贼!”

皇帝咬牙切齿的骂了一声,张明德默默的瞧着,却不劝阻,任由皇帝骂着。

后便就透过皇宫这不透风的墙,顺着杆子,便就到了当下首辅的府衙。

气的这首辅,鼻子都快歪了,做出如皇帝一般的动作,巴掌落在桌子上,满眼的愤恨。

“定又是那阉狗从中挑拨!”

“老夫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如此水火不容,多半是这阉狗所为。”

“老夫与这阉狗势不两立。”

然他这首辅却忘了自己到底缘何同皇帝的关系那般水火不容,墙头草从来都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好选择。

皇帝之所以对他那般不喜,除了他乃太上皇的人外,还有就是他这投机倒把的性子。

那边强便就跟那边,天下的美事全让他做了。

不过细想来也是,他若真聪明之人,便就不会在此之时,坐现在的位子。

要知道伴君如伴虎。

伺候一个便就够人头疼,他偏就要伺候俩。

明眼人一看,便就知道这位子非是一个好位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