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皇帝认可,赐予特权(1 / 2)
周显带来的密信在灯下泛着微黄的光,我盯着那行“你得再写一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角。柏舟站在门边,手里还握着刚从田里带回的锄头,铁刃沾着湿泥。
“不能再等。”我说。
他没说话,只是把锄头靠在墙边,取下斗笠,走到桌前吹灭了快燃尽的灯芯。火星跳了一下,屋里暗了半瞬,他又重新点了一盏。
我铺开新纸,系统界面在脑海中展开。【文书辅助模式】自动激活,将“贸易数据透明化”转为“商路可稽”,将“女性经济独立”改为“妇人劳作自养其家”。我不改,一字一句照录。这一回,我不再以“草民”开头,而是用了王大人暗示的格式——《农桑利弊十二策》。
写完时天刚蒙亮。我将奏折装入竹筒,用油布裹紧,交到林婶儿子手中。“送去农官署,说是献良种的附文,不可经他人手。”
他点头跑了出去。
三日后,宫里来了人。
不是官差,也不是太监,而是一个穿青布短衣的老杂役,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株干枯的稻穗。他在我家院外停下,低声说:“农官署看了你的策论,转呈御前。陛下问,献种之人,可愿入宫一见?”
我心头一紧。
“怎么见?”
“侧门入,素衣不拜,只说农事。不可带物,不可逾矩。”
我回屋换了最旧的一件麻衣,发髻用木簪固定,未施脂粉。临行前,柏舟塞给我一个小布包。
“带着。”他声音低,“万一要证。”
我没打开,只揣进怀里。
宫门比想象中小,一道窄巷通向内院,两旁是灰墙,墙根长着青苔。老杂役引我穿过几道回廊,最终停在一间敞厅外。厅内无匾,只摆着一张长案,案后坐着一人,身穿明黄常服,未戴冠冕。左右各立一名内侍,垂首不语。
我停在门槛外,双手交叠于身前。
“民妇云氏,奉召陈农事。”我开口,声音稳。
皇帝抬眼,目光落在我脸上,片刻后皱眉:“女子入宫陈策,前所未有。你可知礼?”
“民妇知礼。”我低头,“不敢议政,只敢言田土之事。若陛下嫌越矩,民妇即退。”
他没说话,手指在案上轻点两下。
我从怀中取出柏舟给的布包,打开,取出三样东西:一袋灵水稻米、一瓶青蒿粉、一本手抄账册。
“此米,乃海外换回良种,亩产三石,去年在南村试种,收成翻倍。”我将米袋放在案前,“此粉,救过十七人性命,皆有医馆印证。此册,记三百二十七户妇人采花制皂所得,日均三十文,可养身供学。”
案后的手指停住了。
“你商队所纳之税,户部有录。”皇帝缓缓道,“去年实缴八千二百两,确够修三十里官道。”
“是。”我仍低着头,“民妇所求,非权非名。只愿田中之物,能出得去;外头之利,能进得来。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妇人也能凭劳力立身。”
厅内静了片刻。
一名随侍大臣轻咳一声:“此妇言辞恳切,然女子面圣,已破旧例,若再许其递策,恐开不当之门。”
皇帝没看他,只盯着那本账册。
“你说妇人劳作自养其家?”他问。
“是。种花、采药、织布、记账,皆可为业。南村李氏,靠制皂供两子读书;西屯张娘子,以绣品赎身脱籍。她们不是依附,是自立。”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朕允你三事。”
我抬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