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0章 市场竞争,策略调整(2 / 2)

加入书签

林婶一愣:“孩子画的?能有人认?”

“认得。”我说,“上回镇集,那妇人一听承安说话,就知道是咱们家的米。人心认的不是名字,是熟悉。”

王家男人站起来,把草茎往地上一扔:“花这功夫,不如降价两文,立竿见影。”

“降价是短法。”我盯着他,“咱们要是跟,就等于认了他们那米,跟咱们的一样。可不一样。”

我抬手点了点自己胸口:“咱们种米,是每天盯着长的。哪块地缺水,哪片叶发黄,夜里下雨急不急,全在心里记着。他们呢?米从哪来都不知道。”

没人再说话。

夜里,全家上阵。顾柏舟用炭笔在纸条上勾田埂,一道一道,标上编号。我从种植日志里挑了句简短的:“三月七日,晴,灌头水。”承安拿着小炭条,在纸角画了个歪歪的太阳。雅柔趴着,用指甲蘸了点墨,在边上描了朵小花。

五十包“手绘溯源米”包好,封口压上“共耕”印。

第二天一早,李商人亲自带车去镇集。我没去,守在晒场,带着人继续翻新一批稻谷。风从南边来,带着点湿气。

快到午时,顾柏舟从村口跑回来,喘着气:“李商人派人送信,说摊前人没少,‘手绘米’半个时辰就抢空了。”

我停下手里活。

“有个穿蓝布裙的妇人,指着纸条问李商人,‘这字是你家云娘子写的吧?我女儿前些日子吃了这米,夜里睡得特别沉。’”

林婶正在收谷席,听见这话,手顿了一下。

“李商人问她要不要再买,她说‘给我留五斤,下回我带邻居来’。”

我走到晒场中央,脚底下是刚铺好的新谷,金白一片。远处,承安和雅柔蹲在田埂上,正用小石子画着什么。

顾柏舟站到我身边,低声道:“王家男人今早把地契又拿来了,说愿意把后坡那两垄荒地也并进来。”

我点点头,翻开工分册,在空白页写下:“十亩灵泉稻,分三批,错峰上市。”

傍晚,系统弹出提示:能量值+12。

我没点开。

风把晒场边的谷穗吹得轻晃,像无数只小手在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