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1章 管理难题,寻求解法(2 / 2)

加入书签

陈砚忽然站起身:“我申请当首月加工组协理。”

我有些意外:“你不怕别人说,读书人管这些琐事掉身份?”

他笑了笑:“刻刀在手,木屑落肩,哪还有什么身份?我刻下的每一枚牌,都写着名字。我不想有一天,别人指着假货说,这也是‘陈砚制’。”

顾柏舟在纸上写下“首月协理名单(草案)”,刚写完“陈砚”二字,抬眼看向我:“运输组那边,刘三虽然勤快,可识字少,记事得找个人帮衬。”

“让阿贵来。”林婶立刻说,“他去年在镇上学过几天字,心细,还不爱说话,最稳妥。”

我点头,记下名字。

李商人看着我们,忽然道:“我那儿有几本旧账册,空白页多,明日送来,给你们当登记本用。”

“谢了。”我收下这份情,“等章程试行一月,我们再议调整。若行得通,就定为常制。”

顾柏舟将打印稿折好,放进随身的布夹:“明日一早,我去请村正帮忙召集人,宣读章程。”

“别光说。”我提醒,“要当场报名,分组登记。想当记事员、协理的,写名字。我们不指派,只引导。”

油纸灯的光被夜风吹得晃了一下,照在桌角那张打印稿上。太阳标记在光下微微发亮。

林婶忽然压低声音:“可要是……有人不守规矩呢?比如故意少记别人,多记自己?”

“有惩。”我说,“第一次查实,扣除当月积分,公开更正;第二次,暂停协作资格十日;第三次,除名。所有记录在案,谁都能查。”

“那……谁来查?”她追问。

“系统。”我轻点掌心,界面一闪,“每项任务完成后,可上传记录。系统自动比对时间、地点、参与人。若有出入,标红提示。”

陈砚盯着那道微光,半晌道:“这东西……比县衙的卷宗还准。”

“它不偏不倚。”我说,“只认事实。”

顾柏舟合上布夹,抬头看我:“明天,就开始?”

“明天。”我伸手按在那张章程上,“四十七人,不能再靠一个人记、一个人管。得让规矩管人,让努力被看见。”

李商人站起身,端起冷了的茶喝了一口:“我明日也来听听。若你们真能把这套立住,我手下的商队,愿意签长期置换契。”

“我们不怕签。”我说,“就怕没规矩,签了也白签。”

他点点头,重新坐下。

林婶搓了搓手:“那我回去就跟我家那口子说,明儿早点起,去抢个好位置听讲。”

陈砚拿起刻刀,在桌角轻轻试了试锋:“我今晚就把加工组的分工理出来。”

顾柏舟翻开布夹,在新的一页写下:“明日议程:宣读章程、分组报名、记事培训、工分说明。”

油纸灯的光映在纸上,字迹清晰。我望着那行字,开口道:“从明天起,共耕不是靠一个人撑着往前走,而是大家一起,踩出一条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