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8章 竞争压力,激发潜能(2 / 2)

加入书签

人群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掌声。

我走上台,指着大屏:“看到了吗?不是谁最快谁赢,是谁做得准。以后我们的标准,就是这个‘准’字。”

有人举手问:“要是平时干活也这么算分呢?”

我早有准备:“从明天起,启动【百日精进计划】。每项工作都有评分,每周公布排名,连续达标者,享受新型农具优先使用权,还能参与新品研发测试。”

话音未落,底下嗡嗡议论起来。

第二天清晨,首周考核数据出炉。运输组A队声称自己时效第一,可养护组提出异议,说他们为了赶时间,三箱玫瑰苗在途中被压损,客户反馈延迟处理。双方在议事棚吵了起来,脸红脖子粗。

“是不是照顾谁,你们心里清楚!”有人甩下这句话就走。

我没拦。等到人都静下来,我打开监控回放,从装车、绑绳、行进颠簸记录到卸货开箱全过程,一帧帧播放。画面定格在那三箱变形的包装上,系统弹出预警提示时间——比实际开箱早了两个时辰。

“我们不是不讲人情,但我们更讲事实。”我说,“这一单,运输分扣减,客户响应分归零。谁有问题,可以查全程记录。”

没人再说话。

当晚,我宣布设立“观察员轮值制”,每组推一人参与评分监督,所有争议现场调证。同时,在系统中解锁新功能——“团队共鸣buff”:当全队三项平均分连续三天达标,所有地块作物生长速率提升5%。

消息传出去不到半个时辰,报名参加夜间培训的人翻了一倍。

第三天晚上,我在晒场边批阅学员笔记。纸页上有画错的灌溉路线,也有对数据偏差的思考,甚至有人试着做简易趋势图。顾柏舟进来一趟,放下一件外衣,又退回去守在棚口,核对着明日出勤名单。

李商人临走前站在我桌边看了会儿报告,忽然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在这行活二十年?”

我没抬头,继续写评语。

“不是因为我最精明。”他说,“是因为我看得出,哪些人能在顺境里保持清醒,哪些人能在压力下反而长出新骨头。”

他顿了顿,“你现在带的这支队伍,迟早会让整个州府刮目相看。”

我停下笔,抬眼看他。

他笑了笑,转身走了。

灯影晃动,桌上摊着最新一期训练报表。A队运输分回升,b队养护误差缩小至0.8%,新人提交了五份优化建议。我翻到最后一页,一张没署名的纸条夹在里面,写着:“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浇水也能浇出名堂。”

我把它收进文件夹底层。

远处传来脚步声,顾柏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湿布,默默擦去桌角的茶渍。他的草帽挂在门边,帽檐有一道新裂口,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