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2章 市场拓展,再创新高(2 / 2)

加入书签

夜里,我在灯下重新誊写订单清单。灵泉水稻一百五十担,分装五十筐,编号统一以“d-”开头,贴红色标签。这是我第一次以批量形式对外输出主粮,不再是零散蔬菜。

顾雅柔趴在一旁的小桌上,帮我粘标签。她小手笨拙地抹着浆糊,一张张贴上去,嘴里轻轻数着:“d-01,d-02……”

我摸了摸她的头,没说话。

第二天辰时,车队整装待发。

五辆牛车排在高台下,每辆都装得齐平,筐上盖着油布,编号清晰可见。李商人亲自押第一车,坐在车头,手里攥着路线图。

“今日目标:东阳镇醉仙楼后巷,对接商队管事,交付灵泉水稻五十筐。”我站在台边宣布,“预计酉时前送达,迟则通报原因。”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闷响。

我们转头看去,最边上的那辆牛车陷进了泥沟,前轮歪斜,卡在石缝里动弹不得。

赶车的老汉急得直跺脚:“昨夜下雨,这条路软了!”

李商人跳下车就要过去,我抬手拦住他:“别乱动。”

陈大山已经跑了过去,蹲在车轮边看了看,又伸手探了探地面湿度,回头喊:“别卸货!用双绳套轴,借旁边那棵槐树做支点,慢慢拉。”

两个年轻汉子应声上前,把粗麻绳绕过树干,一头绑牢车轴,合力往后拖。

牛哞了一声,车轮缓缓转动,终于脱困。

全场松了口气。

陈大山拍了拍手上的泥,走回来对我说:“这地方得记下来。以后每天出车前,监督组得巡一遍主路,遇雨就标险段。”

我看着他沾满泥点的裤脚,点点头:“从今天起,设‘应急响应岗’,你来牵头,每日上报路况,天气有变提前预警。”

他没推辞,只说了句:“行,今晚我就画张村道图。”

车队重新启程时,太阳已升到半空。

我站在高台上,目送车子一辆辆驶出村口。风扬起油布一角,露出底下整齐码放的菜筐。

傍晚时分,消息传回。

“到了!”送信的孩子气喘吁吁跑进院子,“东阳那边收了货,打开一筐米当场煮了饭,掌柜的吃了两碗,当场付了定金!这是回执单!”

他递来一张墨迹未干的纸。

我接过,看到末尾盖着一方红印,写着“醉仙楼采办专用”。

手指微微发紧。

我把那张纸贴在告示栏最上方,旁边挂上了新画的“三镇轮供计划表”。

林婶站在我身后,看着那张回执,喃喃道:“真成了。”

我转身面对众人,声音不高,却清楚传到每个人耳中:“这一趟成了,下一轮咱们再加两百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