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合规商机,把握先机(1 / 2)
炭笔落在桌角,墨迹未干。我盯着那行字——“成为三镇首个自主达标并获备案的民间协作组”,抬眼看向李商人和林婶。
“今晚就得动起来。”
林婶点头,把登记簿重新摊开:“人我可以马上召集,可你说的那什么……韧皮纸,真能成?”
“不只是能成。”我站起身,从包袱里抽出一张泛青的薄纸,“是必须成。”
我把纸递给她们。这是昨夜用系统给的配方试做的第一张样品,晒干后压得平整,边缘微微卷起。林婶接过,指尖搓了搓,又对着光看。
“不透水,还不脆。”她低声说,“比油纸还轻巧。”
“原料是桑树皮。”我说,“村里老桑林没人管,正好用上。今天一早我已经让顾柏舟带人去清枯枝了。”
李商人伸手摸了摸纸面:“这要是能批量做出来,成本至少省一半。可官府那边……真认咱们自己做的?”
“他们只认标准。”我翻开竹册,指给他看昨晚记下的条文,“防潮、抗撕、可追溯。我们一样不少,反而更严。比如标签——”我抽出一张小纸片,上面用木章压印着四行字,“产地、品类、重量、责任人,四联同步,错一个字整筐作废。”
林婶皱眉:“这得多细的人才能不出错?”
“所以不能靠一个人盯。”我说,“从今天起,成立‘三镇农产协作组筹备小组’。我牵头,你管人员调度和进度监督,李商人负责核算成本和对外联络。每五天开一次会,进度贴在高台告示栏上,全村可见。”
李商人没立刻应声,而是低头在纸上画了几笔:“采料、制浆、压纸、晾晒、编号、封签……十几道工序。要是哪个环节卡住,后面全停。”
“那就分段流水。”我说,“一组专剥皮,二组专熬浆,三组压模,四组晾晒。每人只做一道,熟能生巧。孩子也能帮忙——挑拣干净的树皮条,晒干就行。”
林婶终于松了口气:“我家雅柔就能干这个。”
“不止她。”我看着两人,“明天开始,凡是参与制作的户,按工时记功点,将来分红多一成。做得快、出错少的,额外奖两斤灵泉水稻。”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脚步声。顾承安跑进来,手里攥着一根桑树枝,上面挂着几片刚剥下来的树皮。
“娘!爹说这树皮能搓成线!”他仰着脸,眼睛亮亮的。
我接过枝条,树皮已经脱胶软化,轻轻一扯就分成细丝。“不错。”我摸了摸他的头,“回去告诉你爹,今天下午我要验第一批泡好的料,让他把灶火备好。”
顾承安蹦跳着跑了出去。我转向李商人:“你去趟镇上,打听一下官府什么时候开始收备案材料。顺便看看有没有谁已经在准备合规证——尤其是赵财。”
李商人点头出门。林婶留下来帮我整理名单。我们坐在高台边的长凳上,她一边写一边念:“陈大山家媳妇手稳,适合压签;刘寡妇识字多,能核对信息;还有赵家二妹,前阵子学过记账……”
“都叫来。”我说,“明天辰时,就在这个台子前集合。我要当众做一次全流程演示。”
太阳升到头顶时,第一批泡好的桑树皮送到了。灰褐色的皮条在草木灰水里泡了一夜,纤维松软,轻轻一搓就能分离。几个妇人围上来,试着用手剥,果然比干剥快了许多。
“这就是系统说的‘古法脱胶’?”林婶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