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0章 品牌建设,提升价值(1 / 2)

加入书签

议事棚里的灯还亮着,油芯烧到中段,火苗略矮了些。我将风闻簿翻到新的一页,把昨夜记下的几条市场偏好重新梳理一遍。西境沙洲重辣味,寒原国求耐储菜,东海诸岛偏爱鲜甜果类——这些信息不能再只停留在纸面上。

“牌子的事,得定了。”我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李商人,“吴老说得清楚,外邦人不认人,只认信物。咱们的菜再好,没个名号,到了那边也只是无根之物。”

他正低头摩挲一块木片,听见这话抬起了眼:“名字倒是其次,可怎么让人记住?画坊那边我问过了,没人愿意接这种没谱的活儿。说是图样太细,刻不出来。”

顾柏舟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根削了一半的竹签。他没说话,但听得很认真,手指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往下削。

“名字我想好了。”我说,“就叫‘悦田记’。”

李商人眉头一跳:“悦?是你名字里的那个字?”

我点头:“云悦的悦,田园的田。不是贡品,也不是粗货,是有人在田里用心种出来的东西。‘记’字也不轻,是个承诺——这东西从哪来,怎么长的,都算数。”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一声:“倒也不俗。只是……会不会显得太软?那边的人看重气派,若一看是个女子起的名,怕是要压价。”

“那就让名字站得住。”我打开系统界面,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一条新讯息:“求助:设计古风农产品牌标识,风格质朴不失雅致,需含禾苗与日出意象”。提交时扣去三十点能量值,换来一个基础纹样模板。

光幕一闪,不到半盏茶工夫,就有两人回应。一人传回一张手绘草图,线条简洁,一株弯腰的稻穗托着初升的日头;另一人附了段说明:北地商队常用烙印标记货箱,建议用火漆加暗纹防伪。

我把图调出来给他们看。李商人凑近细瞧,手指点了点那轮红日:“这个形,像不像咱们村口清晨照进田里的光?”

顾柏舟也走了过来,站在桌边看了看,低声说:“像。”

“那就定这个方向。”我提笔在纸上描摹轮廓,一边调整比例,“字体用变体手写,保留我们每盒亲笔写祝福的习惯。青绿色为主调,取生机之意,不用金粉,但要在光线下显出纹理。”

李商人抓起炭笔,试着临摹了一遍,摇头:“手工画可以,批量做不行。得有模子。”

“先做印章。”我说,“木刻试印,配上统一尺寸的纸盒。每批货加盖火漆印,颜色固定为深绿。再附一张种植手札,写明当季气候、播种日期和采摘时辰——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人知道,这不是随便哪个地里都能长出来的东西。”

他眼睛亮了些:“这倒新鲜。人家买回去,还能讲给客人听。”

“不止讲。”我翻开系统任务栏,开启一项新链条:“品牌成长计划·第一阶段”。首项任务弹出——“完成三个境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反馈收集”,奖励栏显示:防伪水印生成器(临时使用权)。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菜。”我合上界面,“是要让人提起‘悦田记’,就知道这是东方来的精品,干净、讲究、有来历。哪怕远在千里之外,打开盒子也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顾柏舟忽然开口:“我可以试试刻模。”

我和李商人同时看向他。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把手上削好的竹签放在桌上,拿起一块平整的梨木片:“以前雕过孩子的玩具,不难学。”

“那你负责初版试刻。”我说,“尺寸按标准盒盖来,火漆印位置留正中。等系统那边的设计定稿,再改精细。”

李商人起身要走,临出门前又回头:“镇西的老吴要是知道你在弄这个,说不定能说些北地识货的规矩。要不要请他再来一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