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2章 合作机会,共谋发展(1 / 2)

加入书签

指尖落下,确认键轻响。

系统界面泛起一圈微光,“境外核验接口已绑定”的提示浮现在眼前。我收回手,呼吸比刚才稳了些。李商人坐在对面,手里还攥着那张报价单,指节微微泛白。

“他们能查。”我说,“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顾柏舟站在角落,把最后一个空陶罐擦净,轻轻搁进竹筐。他没说话,只是朝我这边看了眼,眼神沉静。

我翻开案上的册子,提笔写下第一行字:**二十盒标准样品,五日内寄出**。时间紧,不能拖。系统自动调出了“快速封装”农具的操作界面,能量值消耗显示为每盒三点,总共六十点。我扫了眼账户余额,昨日售出两石灵泉水稻换来的银钱刚兑成能量,勉强够用。

“柏舟,明早去库房取二十份‘西境一号’成品,挑品相最好的。”我抬头,“木匣也要新的,火漆印不能有瑕疵。”

他点头应下,转身去拿登记簿。

李商人这时开口:“流程说明呢?那边要的可不是几句笼统话。”

“已经在做了。”我打开系统生成的文档——《种植流程·对外公开版》。所有涉及系统核心机制的数据都已被过滤,只留下播种日期、光照记录、采收批次等可验证信息。纸页上字迹清晰,连田间农户的签名字样也一并附上。

“这……倒像是官府备案的卷宗。”他凑近看了看,眉头松了些,“若配上图示,更易让人信服。”

“图我来画。”我说,“你负责把文字再润色一遍,别太文绉绉,也别太粗浅,让他们看得明白,又不至于觉得我们藏私。”

他低头在纸上记了几笔,忽又抬眼:“实地查验的事,真由他们随意进出?作坊里的东西,有些经不起外人细看。”

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自动灌溉器藏在地窖,智能温控箱嵌在墙内,这些都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物件。一旦被人察觉异常,麻烦就大了。

“查验可以。”我合上册子,“但路线得我们定。只开放南坡三号田和晾晒坊,其余地方不带人去。巡查的人数限两名,由林婶领着走,不准私自触碰器具。”

李商人思索片刻,点头:“这样稳妥些。只要东西真、过程实,他们也没理由闹事。”

灯芯又跳了一下,油灯映着他的脸,半明半暗。他忽然道:“云悦,你说共监共营,可想过他们要是不肯分利,只愿一次性买断?”

我没立刻回答,而是抽出一张草纸,在上面画了三条线。

“这是成本。”我指着最底下那条,“每一粒种子、每一次翻土、每一份人工,我都列得清清楚楚。往上这一条,是品质带来的溢价——同样的辣椒,别人卖三钱,我们能卖八钱,靠的是稳定出品和全程可溯。最上面这条,是市场浮动的空间。他们想多赚,就得把这条路拓宽。”

李商人盯着那三条线,慢慢坐直了身子。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也投?”

“没错。”我说,“派员监督生产,分摊部分包装与运输成本,利润按投入比例分成。另外,设一个‘品质奖励基金’,每季结算一次,优等率超九成,额外分红给参与农户。”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这法子妙啊。既防他们压价,又绑住了他们的利益。要是东西卖得好,他们自己也不愿降质。”

顾柏舟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抱着几块刻好的木模:“印章已经试印过,字体清楚,边框完整。”

“好。”我接过一块,翻看背面,“明日就把样品封盒,后天一早托商队捎走。流程说明今晚赶出来,明午前交给你。”

李商人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来这几日得连轴转了。”

“辛苦你了。”我说,“等这批样品送出去,反馈回来,我们才算真正迈出第一步。”

他摆摆手:“我不怕忙,就怕忙了没结果。但现在……我觉得这事能成。”

我低头继续写,笔尖沙沙作响。系统任务栏里,“完成三个境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反馈收集”的进度条停在33%,另两项尚未点亮。要想让另外两家系统持有者协助优化核验协议,还得再推进一步。

正想着,系统提示音再度响起。

“社交平台回应更新”——另一位协助设计标识的玩家传来消息,愿意共享其所在区域的贸易合规模板,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只需我这边开放一次数据通道验证权限,即可对接。

我点开链接,输入验证码,页面刷新,跳出一行字:“跨境核验协议匹配度87%,建议补充气候校准参数”。

“差一点就能全通了。”我喃喃。

顾柏舟递来一杯热茶:“还差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