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0章 市场推广,初见成效(1 / 2)

加入书签

天刚亮透,第一批脚夫已把板车推到集市东口。我站在工棚前,看着他们从麻袋里取出木架和布帘,动作比昨日利索许多。昨夜那个喊人带锄头的汉子领着五六个村民走来,二话不说就蹲下帮忙搭展台。

顾柏舟拎着工具箱过来,将几只陶罐一一摆上台面。最中间那盆七彩玫瑰刚从系统储物格取出,花瓣还带着晨露般的光晕。李商人则在角落支起小灶,锅底垫了铁片,正调试火候。

“先蒸两碗。”我对他说,“别太多,够试吃就行。”

他点点头,掀开米袋舀了一勺灵泉水稻。米粒落进陶碗时发出清脆声响,颗颗泛着玉色。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却没人开口问价。

一个穿粗布短打的老农挤到前头,盯着玫瑰看了半晌。“这花能活?咱们这儿风沙大,连柳树都难抽芽。”

我伸手轻抚花瓣,温润如绸。“它不靠土养,靠的是种法。”我说,“就像我们带来的米,也不是普通稻子能长出来的。”

旁边有人嗤笑:“再好的米也是米,能香出花来?”

我没争辩,只朝李商人点了点头。他盖上锅盖,柴火噼啪作响。不到一盏茶工夫,一股甜润的香气缓缓散开,混着稻谷特有的暖意,直往人鼻子里钻。

人群静了下来。

锅盖掀开那一刻,白雾腾起,顺着风飘向四周。几个孩子踮脚张望,被大人按住肩膀也不肯缩头。我拿起木勺,盛了小半碗递到老农手里。

他迟疑着接过,低头闻了闻,眼角猛地一跳。用指尖捻起一粒放入口中,慢慢嚼了几下,忽然抬头:“这米……有甜味?”

“三十年没吃过吧?”我说。

他没答,反倒转身对身后人说:“去家里拿钱!要五斤!”

订单本子很快翻开了第一页。李商人坐在条凳上记账,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有人问多少钱一斤,他报了数,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贵是贵了点。”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犹豫,“可一顿饭顶三顿饱,算下来也值。”

“不是每家都能常吃。”另一人摇头,“好看不顶饿,买回去供菩萨吗?”

顾柏舟这时从后头搬出一摞竹牌,放在我脚边。我抽出一张,在背面写下“悦田记”三个字,又添上一行小字:粒粒如玉,香传十里。随后将牌子插在展台前方。

“牌子上的字谁写的?”有人问。

“我自己。”我说,“名字是我起的,田是我开的,米是我种的。信不信得过,尝了再说。”

一个小女孩挣脱母亲的手跑上来,指着玫瑰:“姐姐,我能要一朵吗?”

我摘下一朵最小的递给她。“换你一句话。”我说,“吃了这米,你觉得哪里好,就写在那边的板子上。”

她懵懂地点头,被母亲拉走时还回头望着手里的花。

渐渐地,留言板上多了歪歪扭扭的字迹。“吃了不胃胀”“娃昨晚睡得特别沉”“比我阿娘嫁妆里的贡米还香”。有个识字的站在板前念出声,引来一阵哄笑和议论。

日头爬到头顶,展台前始终没冷下来。李商人悄悄对我说:“第一批米快分完了,得调第二批货进市。”

“去库房提二十斤。”我说,“留十斤备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